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颇有名气的裁缝,他裁制的衣服长短肥瘦无不合体。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量裁一件朝服。裁缝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问道:“请问老爷,您当官当了多少年了?”御史大夫很奇怪:“你量体裁衣就够了,问这些干什么?”裁缝回答:“年轻相公初任高职,意气风发,走路时挺胸凸肚,裁衣要后短前长;做官有了一定年资,意气略收,衣服应前后一般长短;当官年久而将迁退,则内心抑郁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应前短后长。所以,我要问明做官的年资,才能裁出老爷称心合体的衣服来。”
这则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这位聪明裁缝量体裁衣中体现出的智慧,却能够给人带来启示。
首先,要注重用联系的观点观察思考。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一般人看来,当官年限和量体裁衣能有何联系?但这位裁缝既考虑到了御史大夫的身高胖瘦,又充分联系其身份和官龄量体裁衣。这启示我们,应避免孤立、静止和片面地观察思考,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必然联系,注重分析其中相关联的内在因素,从而把握其规律性。
其次,要注重用实践的思维触类旁通。这位裁缝的过人之处在于,并没有固守传统的方法,而是研究御史大夫的身份和官龄量体裁衣。这离不开他在裁缝之外的经验积累,正所谓“功夫在身外”。这就告诉我们:看问题干工作不应拘泥于条条框框。除了就事论事抓落实之外,不应机械守旧、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要善于跳出本职看工作,到岗位之外的普遍实践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以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打开思路,精益求精,把工作想得更周全、做得更完美。
再次,要注重用发展的眼光出谋划策。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动、一成不变的,事物发展都有其空间性和时间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然要求。裁缝之所以名声在外,是因为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没有满足于现场量体的静止状态,而是进一步了解穿衣对象的发展变化,看到了官员因任职时间长短引发的心理差异,进而导致行走姿态的不同特征。这要求我们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规律,用发展的眼光预见,用长远的眼光谋划,用时代的眼光落实,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