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不言
有研究认为,防治校园欺凌的通行做法是加强立法及完善相应政策规章。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提出了要求。校园欺凌多发的态势总体得到了遏制,但离治本的目标还有差距。
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法律的修订完善不仅让处理校园欺凌案件有法可依,避免了以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的做法,也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家庭等各方的责任,为治理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电影《少年的你》中,女主角陈念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所有人,都是凶手。”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校园欺凌的发生,往往是共力所致:社会生活中的暴力影响、大众传媒对暴力的美化、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的冷漠、家庭的失护与失教……防治校园欺凌,学校的责任尤其重大。
《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校长是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法治教育副校长和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明确相关岗位职责,将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每位教职工。”
把治理校园欺凌的责任全部推给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固然有点强人所难。但作为教育者,理应怀着这样的自信和自觉:暴力非因教育而起,却能由教育而止。网红老师王悦微谈及校园欺凌时,曾感慨:“旁观者看的是故事,当事人经历的是人生,是无法重来的人生。在遭遇校园欺凌的时候,老师若有细心,便能发现端倪,进而阻止恶化;老师若有正义,一声喝止也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老师不能拯救一切,但一定可以有所作为。”
一个老师能做什么?他可以踏踏实实潜心研讨,躬身教学,教会孩子知识,也可以仰望星空,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生活,在人性根基处培育真善美。
学校和老师可以用一些教育课程防患于未然,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开设素质教育课程,教孩子如何与人相处;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进行“善良教育”,从人性入手,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公德心;进行“美学教育”,让孩子们多感受美好和温暖的事物,减少孩子们心中的负面情绪;让孩子们一起做游戏,通过游戏互相认识和了解,营造友好和谐的气氛,让孩子们学会欣赏他人,看到他人优点,成为相亲相爱的朋友。总之,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让一些孩子得到共情,让一些孩子得到支持,这是作为成年人教育者应尽的责任。”教育者要尽可能营造一个正义的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当欺凌者无法获得认同时,往往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而被欺凌者获得同情支持,甚至友谊时,也能消释伤害。
在知乎网上,有这样一个提问“那些曾经被霸凌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有800多个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很多人回忆当年被校园欺凌的往事,除了恨欺凌者外,最伤心的是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很多父母甚至都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孩子遭遇了校园欺凌。
很多家长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孩子容易遭遇校园欺凌?这其实不是一个好问题,会这么问的家长,往往在孩子遭遇校园欺凌后,会质问孩子:为什么他只欺负你?这句话,对孩子无疑是二次伤害。事实上,被欺凌往往没有理由。正如东野圭吾在小说《恶意》中写的那样:“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贴上恶魔的符咒一样。”孩子被欺凌后的第一反应,也往往是自我怀疑。如果这时候家长再来质问孩子,是雪上加霜,只会把孩子推向更委屈和无助的境地。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被长期欺凌,你首先应该质问的是自己: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反常?为什么孩子一直没有向你求助?
还有很多家长会质问孩子:为什么你不打回去?这个问题,家长也应该反问自己。王悦微的孩子也曾在学校遭遇过欺凌,当时从小被教之以不说脏话粗话的她,一时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还击,只是回家哭。王悦微没有教孩子打回去,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著名心理学者宫学萍曾分析过,为什么孩子受到欺凌后不会自我保护:一是自我保护的权利感缺失。这些孩子不认为自己有躲开痛苦的权利,不会要求对方停止,只会忍耐。二是自我保护上的效能感缺失,就是孩子对自己能否对抗成功缺少判断。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既没有保护自己的权利感,也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往往是因为家长长期过度要求孩子顺从或服从。一个人反抗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是需要成功经验的积累的。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这种经验的积累,习惯了顺从,是不可能突然去反抗别人的。
所以,如果孩子遭遇了校园欺凌,家长不要一味生气、愤怒和责怪,而是应该及时了解和沟通;其次是引导,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如果事情依然得不到进展,家长应该及时和学校反映。在校园欺凌这件事上,孩子是最无辜和无助的,家长一定要掌握好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孩子渡过这个难关。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呵护每一个“少年的你”,需要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形成合力,调试好种子成长的环境,剔除可能存在的风险,让更多的阳光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