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明乡风 推进乡村振兴

2020-11-29 23:55:56范丽娜
法制博览 2020年19期
关键词:移风易俗乡风文明

范丽娜

中共渑池县委党校,河南 三门峡 472400

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风文明程度关系到整个农村发展的精神面貌,关系到农村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后劲,关系到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进程和成效。所以,我们必须大力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更快更早实现振兴。

一、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

人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所以,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的振兴,核心是重塑人的精神与信仰,提振人的精、气、神,而人的振兴关键在于大力培育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魂”。乡风文明建设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接受好的理念,养成好的作风、习惯,培育出良好的家风、民风、乡风,让这些好的作风助推产业兴旺,实现农民生活富裕,打造生态宜居的化境、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等各项工作,实现各项乡村振兴目标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增强乡村振兴动力和活力。

二、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宣传和引导下,在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在继承优良传统、规范文明行为、引导正确价值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引导,乡风文明程度得到很大提升,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分析、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封建迷信抬头

近年来,无论在旅游景点,还是在乡间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有的地方大搞修族谱、建宗祠活动;有的地方群众集资建庙宇神坛,费用绝大部分由当地农民捐助,有的农民无偿提供劳力,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甚至耽搁农活。有的村民有病请人做法术,开业、动工之前请道士选“风水宝地”,遇事占卜算卦,出现算命先生生意红火,巫婆神汉忙于接待信徒等不良风气,这些封建迷信活动污染了农村社会风气,社会危害性很大。

(二)陈规陋习盛行

在一些地方攀比盛行、大操大办现象普遍存在。婚丧嫁娶、孩子满月、大寿都要大办,名目繁多。而且,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婚丧嫁娶操办规格越办越高,农村的人情往来开支越来越多;比阔斗富等一些现象仍然存在,有钱的摆阔、没钱的借钱贷款也要冲阔的现象,给广大农民群众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儿女结婚原本是大喜事,但在有些地区却变成了父母的“愁事”。丧葬攀比是最大的乡俗弊病之一。有的在丧葬活动中请僧道做法事,祭祀品种类繁多,有的地方还兴起了为祖先修坟立碑之风,大办丧葬带来的危害是死人与活人争地、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破坏生态环境。大额的彩礼、豪华的丧葬、名目繁多的礼金,让老百姓不堪重负、苦不堪言,甚至使一些非贫困群众致贫,是一些脱贫群众又再次返贫,对农村的总体稳定和脱贫攻坚战略的如期实现造成了巨大挑战。农村社会中长久以来形成的这种陈规陋习,是乡村文明进程中的一大顽疾,是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绊脚石,也是乡村振兴中难啃的“硬骨头”。

(三)文化活动单调

当前,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农村地区严重欠缺相关文化设施和场馆场所,有的地方虽然建设了一些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但是却没有投入精力去很好地组织活动,相当一部分设施成了摆设,失去了作用,致使当前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单调。由于正常的文化活动和社会交往缺乏,导致村民精神世界空虚,生活除了务农外就是聊天、打牌、参加小范围的宗教聚会,一方面,给一些封建迷信和邪教组织可乘之机,同时,由于参与赌博,导致邻里矛盾、家庭矛盾不断,严重影响社会和谐。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时期,努力抓好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是我们目前的一项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三、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教育教化,涵养乡风文明风尚

乡风文明建设既要反映时代的要求,又要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首先就要引导广大的农民群众从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上逐渐满足农村治理现代化需要。

首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也是提升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关键。我们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多样化兼趣味化的形式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农民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从而提升个人品德、养成家庭美德、遵守社会公德,形成自尊自爱、邻里和睦、热爱集体、为国奉献的良好社会风尚。

其次,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修身之道、家和之道、睦邻之道,可以净化、提升人的素养,有利于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从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再次,用社会主义法治推进乡风文明。由于受文化水平、农村普法工作缺位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较弱,所以在依照法律办事和维护权益方面能力不足,处理问题有时会违背道德,甚至违规、违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风气。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文化阵地,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开展法治宣传、法治讲座及以案释法等活动,坚持不懈地对农民进行普法教育,让农民了解更多的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促进农村稳定与和谐。

(二)推进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新风

转变思想观念。陋俗的形成与社会风气、当地的传统和民众的心理等有很大的关系,移风易俗表面上是改变行为习惯,但实质上是改变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各种陋习的形成原因,寻根溯源、循因施策,从问题根源着手制定有效的政策举措。

加强宣传教育。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开展移风易俗的宣传、培训,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栏或宣传涂绘墙,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观念,逐渐远离陋习和恶俗,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文明素质。

制订村规民约。良好的风俗需要制度和机制来保证。移风易俗的推进还要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制订并完善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村民行为,对不良作风和现象要加强批评教育。但是,在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过程中,应当符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充分考虑当地广大群众的接受程度,循序渐进地推进,不能靠简单命令,更不能搞“一刀切”。尽可能对与文明乡风建设相悖的各种陈规陋习,采取导向性规范和柔性约束,防止矛盾激化。

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在推进移风易俗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榜样作用,党员干部带头抵制陋习,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群众就会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对于培育和谐的家风、引领淳朴的民风、营造优良的乡风,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夯实乡风文明建设基础

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文化在教化群众、涵养民风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大文艺演出送基层服务的力度,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全面传递党的好政策和好声音、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引导激励群众积极主动学习、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再者,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标语、宣传栏、广播、新媒体等载体,让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观念走进农民群众的生活,让村民潜移默化的加以理解并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行为习惯和准则。

(四)完善管理机制,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常态长效化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必须加强制度保障,在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实施有效管理。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把提升文明乡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健全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有效遏制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保障乡风文明积极推进。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各相关部门要将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协同联动,确保乡村社会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同时,将文明乡风建设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法律法规中,对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猜你喜欢
移风易俗乡风文明
移风易俗治陋习 示范引领树新风
华人时刊(2023年17期)2023-10-24 08:02:12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58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乡风
漫说文明
何以移风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法律史评论(2020年2期)2020-04-13 05:56:26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1:04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红土地(2018年11期)2018-12-19 05:11:02
文明乡风聚人心
人大建设(2018年4期)2018-06-26 08:38:26
永春苏区的移风易俗
红土地(2018年9期)2018-02-16 07: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