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共建和谐社会

2020-11-29 23:55王泽晋
法制博览 2020年19期
关键词:素质家庭家长

王泽晋

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共建和谐社会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保证,其中构建和谐的家庭因素至关重要。家庭因素主要是由家庭结构与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资源、父母文化水平和职业状况等构成。未成年人在各类型家庭环境方面面临的极端恶劣问题,会加速未成年人的逆社会化,进而致使其走向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一、极易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因素特征

(一)家庭结构情况

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因素及其正常家庭功能的缺失更容易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对众多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案例比较分析得出,引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结构情况主要有父母双方离异或分居、父母一方或双方早逝、父母多年在外地进行劳务工作、父母因违法犯罪进行服刑造成青少年生长过程当中的情感缺失等情况,诸如此类残缺的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及情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家庭功能严重缺失。

(二)家长自身素质教养水平

未成年人家长出现有违道德底线的行为意识或是不良的行为习惯更容易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具备教育青少年所需要的理念、态度与方法行为。未成年人父母自身素质的影响因素包含心理健康的程度、社会发展的认同程度、职业态度观念、思想道德品质以及自身应具备的法律修养等。父母双方的素质教养水平是孩子形成健康完善人格素质的基础,父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一言一行是孩子一生的榜样力量,科学健康的教育行为是家长教育观念、方法的重要表现。

(三)家庭教育的行为方式

不良的家庭教育行为方式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人格缺陷,诱发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从青少年不同种类的违法犯罪行为当中不难看出,其不良的教育方法行为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过分宠爱以及严重缺少家庭关爱的两种极端情形。容易造成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极大程度会出现慢慢变强的自尊心、忍受挫折能力极度下降、在于他人相处的过程当中极易出现极端心理、发生口角摩擦极易归咎于他人。严重缺少家庭关爱主要包含物质基础的一定匮乏和几乎没有情感寄托的抚养或完全接近不去进行抚养义务,从而引起父母双方与孩子之间缺乏感情的及时交流与长久情感的寄托,以农村留守及流动性较强的未成年人为主。过分宠爱抚育是指抚养教育过程中父母双方或单方面爱的极端灌输和没有任何底线的一味放纵。其极端教养方法影响下的未成年人容易造成不受规则约束,道德底线的严重缺失,极大的以自我为圆心的处事态度与方式,时常引发损害他人或社会公共安全的危险行为。

二、不良家庭因素的成长环境引起的负面作用

(一)妨碍未成年人阳光性格品质的成长

家庭环境健全且优良的青少年对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益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不得当,对未成年人最严重的是其健全人格的养成造成更深的负面影响。而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其健康心理品格和道德的严重缺失。道德品质缺失的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极其恶劣,这也足以说明其越来越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二)严重歪曲未成年人心理和性格的养成

人的性格、心理是一个逐渐走向健全的进步历程,在其一步步完善的过程中,家庭、父母的素质教育影响对孩子具有深远的意义。以自我为中心、孤傲不逊等性格特点是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性格机制特点。往往这些心理性格特点的形成是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恶性后果。那些未成年人通常会具有心理极度脆弱、没有良好的情感寄托、行事冲动易怒、与人沟通交流有一定困难、容易归咎于社会等心理性格缺陷,与他人、社会理解包容性差,难以形成健全的心理、人格。

(三)极易恶化未成年人的“三观”形成

积极阳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其逐步形成的过程中易受多种不同程度的环境因素影响,但往往父母是其至关重要的一个影响环节。家长能否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会更加直观的影响到未成年人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人之初,性本善。教育意识观念和方法的不得当,往往会扭曲改变未成年人健康的思想意识的形成。

(四)严重影响未成年人面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逐步减弱会严重影响未成年人合理的社会化进程,致使其逐步脱离社会,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进步应当首先从家庭环境中潜移默化学习而来。如果父母、家人忽视了对其未成年人的合理的成长教育,会使其一步步走向极端的心理环境,恐惧并排斥融入社会,造成无法适应社会环境从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制胜法宝

(一)提升家长教育素养,提升道德观念

父母双方的道德观念、价值追求、生活行为方式和言行举止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道德观念的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家长正确的教育素养包括自身的基础素质和教育能力,自身的基础素质包括身心素养、思想意识形态素养、文化修养等。父母要结合未成年人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性格、智力思维、思想意识等方面的不同阶段的发展差异,科学引导、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的影响教育。

(二)努力维护家庭和睦,共建和谐的家庭气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长辈间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思想的形成。家长与未成年人的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思想意识观点并进行积极地引导。父母、家人应合力维护和谐的家庭气氛,着重强调与孩子间的交流沟通,对未成年人在其成长道路上发现的各种消极的观念行为,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引导与教育,身体力行,从而使每一个未成年人都能感受到家庭和睦带来的阳光健康的生活环境。

(三)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未成年人不单单只接触父母家庭,终究会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如何通过积极引导,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我们社会各界所共同面临的责任与义务。学校要通过教师在课上、课间的不断引导,向孩子们灌输健康的思想意识行为。相关法律部门应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家庭,用正确的法律观念、健康的道德观念给予未成年人、家长、教师、社会各阶层人士更多的关注,共同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四、结语

在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的道路上,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不仅父母家人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也要积极努力的给孩子营造一种阳光健康的学习环境,我们社会各方面更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友爱、包容理解的社会大环境,让未成年人在快乐的阳光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使其健康成长,共建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素质家庭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家长请吃药Ⅱ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