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省情和资政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111)
近年来,我国口岸正经历从少到多、从点到面、从被动开放到主动谋开放、从重数量规模到重科学布局规划的发展历程。就云南来说,目前一些具备口岸开放条件的边境通道还未正式开放为国家级口岸,导致云南沿边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到云南省的开放程度和发展速度。勐满通道是《中老边界制度协定》的协议通道。近年来进出口商品日益丰富,大宗商品交易增长显著,口岸贸易日趋繁荣兴盛,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已逐渐发展成为云南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又一个切入点和云南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勐满通道升级为国家级陆路口岸,将进一步完善云南省开放口岸立体网络,加快我国沿边开放步伐和建立更加完善的沿边开放型经济体系。
勐满通道,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满镇境内,距勐腊县城56公里,距州府景洪市180公里,距老挝南塔省勐新县城17公里,距老挝湄公河班相果口岸84公里。东与尚勇镇相连,西、北与勐捧镇毗邻,南与老挝南塔省的勐新县接壤。对外可辐射东南亚国家;对内通过昆明可达西南等省市。勐满通道的升级,可扩大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利用。从勐满通道出境,通过班相果码头,一天内可达泰国清盛码头,经老挝向东可进入越南,向南可达柬埔寨、马来西亚,向西可达泰国、缅甸。经老挝会晒到泰国清孔口岸228公里,到泰国首都曼谷约1000公里,勐满通道是我国通往老挝的重要陆路口岸和通向东南亚国家的便捷陆路通道。
勐满通道的开放升级还有利于促进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有机衔接,促进“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GMS合作机制整合,推动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合力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延伸,加快海上丝绸之路向西推进。
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勐满通道的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建的中老铁路通过勐满通道,预计2021年通车;腊满高速公路2020年建成之后,昆明到勐满实现全程高速;勐满可通过西双版纳机场到达国内外,随着勐腊机场的建设,勐满将成为重要的航空通道;通过勐腊关累港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勐满成为国内通往老挝、缅甸、泰国的间接海运通道。
勐满毗邻老挝,随着中老关系的不断改善,勐满、勐腊与老挝的交往更加密切,双方在经贸、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林业、边境安全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密切的交往是勐满通道升级的重要条件。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一带一路”、中老命运共同体以及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重要对外战略,也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抓手。勐满优越的区位优势对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006年以来,勐满通道已陆续投入资金建成“一关两检”办公生活用房;海关、检验检疫、边防也已在勐满通道设立了监管或查验点。2008年6月,“勐满边民互市点”建设正式启动,勐腊海关入驻。2011年,国务院批准勐满通道为国家“十二五”口岸发展规划项目。勐满联检楼和查验货场即将建成。
根据国家口岸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陆运(公路)口岸开放预期预计货(客)运量标准为:开放运行3年后年进出境货物运量不少于5万吨或进出境人员运量不少于5万人次。2018年,勐腊县对外经济贸易总额完成29.54亿美元,其中进出口贸易总额27.74亿美元,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边民互市4.17亿美元,经济技术合作1.8亿美元。2018年,通过勐满通道出口货物918.45万美元,进口2765.14万美元,合计3683.59万美元;出入境人员263379人次,出入境车辆123258辆,进出口货物382364.62吨,已经远远超过陆路一类口岸开放的相关标准。
随着中老交往和合作的不断加强,勐腊人民深感开放合作带来的好处,深感周边交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同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对勐满通道开放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勐满通道具有较为完好的原始生态植被和自然景观,在口岸规划建设中,要坚持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以保护原始生态自然景观为前提,依山就势进行规划建设,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兼顾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在充分考虑口岸实际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高起点、高标准长远规划口岸建设,充分考虑国际通道所带来的长远效益和辐射功能,打造面向国内及南亚东南亚市场的辐射型陆路口岸。
口岸是带动对外经贸合作的战略抓手,同时也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口岸经济的发展要坚持内外统筹的原则,建立内外统筹的互动机制,实现口岸对外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境内发展与境外发展相互促进。
充分发挥勐满是滇南各种运输方式汇聚的综合枢纽、长江上游区域性重要物流节点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借助云南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机遇,发挥对外贸易运输物流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物流,打造连通东南亚陆路物流枢纽。
以勐满口岸发展为依托,以口岸贸易为先导,拓展和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利用双方资源结构的差异性,产业结构的层次性和贸易结构的互利性,广泛开展贸易、投资、加工、农业等领域的国际国内合作,在长江经济带经贸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扩大口岸区的功能,形成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新格局。按照“口岸园区城镇”三位一体定位,推进勐满口岸综合建设,实现“口岸园区城镇”互融发展,推动勐满口岸建设成为引领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实现跨越发展的窗口、平台和龙头,将勐满口岸打造成为云南沿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充分发挥勐满口岸对外开放窗口的作用,通过对外开放合作,形成内外发展互动机制,带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利用和开发,促进产业、口岸与城市融合发展,将潜在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形成富有特色的沿边经济发展新格局,带动滇南地区经济发展。
按照“集中布局、点状开发、辐射周边、联动发展”的思路和“一口岸多通道”的模式统筹规划建设曼庄、尚勇、朱石河、勐润等重点边境通道,完善通道查验设施,改善通关环境,设立边民互市点(场),多元化发展通道经济。
一是建立机构,加强口岸服务队伍建设。按国家级口岸的要求,完善口岸出入境管理、海关、边防检查等机构,根据口岸发展需要补强联检机构工作人员,加强口岸联检查验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优质的服务和便捷的通关促进商流、物流、人流的增长。二是完善制度,制定口岸经济区发展政策。根据陆路口岸的特色和对外开放发展的需要,以创建充满活力的口岸为目标,加快口岸管理体制建设。要完善口岸经济区发展政策,制定和实施区别于口岸之外的税收、土地、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加强涉外部门、口岸工作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财政、税务、金融、外汇等部门的联合服务机制。
按照口岸的战略定位和功能定位,勐满口岸的建设,采取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发挥优势、突出功能、服务全局、与时俱进的方针,着眼于云南省对外开放发展和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口岸发展的实际出发,以交通建设、口岸贸易拓展、沿边经济技术合作为抓手,加快口岸经济区建设。
联检查验设施和业务保障用房建设资金争取国家发改委补助50%,省级财政补助50%;查验设备采购资金由联检部门系统内统筹50%,省级财政补助50%;后勤保障用房建设资金由省、市、县三级共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