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谷智阳(天津理工大学)
无产阶级要想取得革命胜利,究竟采取何种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分别根据所处不同社会,做出了不同的判断,提出了不同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首先会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而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同时革命论”和“一国胜利论”都有各自的合理性,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马克思和恩格斯处在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阶段,在欧洲多数国家中,资产阶级已经建立起了政权,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机器,如警察、监狱、军队等。资产阶级拥有武装,两大阶级阵营的实力过于悬殊,国内工人阶级一旦反抗就会被本国资产阶级无情镇压。而当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政权无法镇压本国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借助国外资产阶级武装镇压本国的工人运动。在阶级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判定无产阶级革命不能在某一个国家产生并胜利,而要由多个国家或至少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革命才能实现。根据《共产党宣言》所述,马克思将社会阶级划分为资产和无产两大阶级,面对资产阶级共同打压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各国家的无产阶级也应团结起来共同反对资产阶级统治和打压。同时,机器大工业使各国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成为可能。因此,马克思认为无产者要想最终取得胜利就要采取联合斗争的方式。他说:“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恩格斯也坚持同时革命论,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这种革命能不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发生”的回答是非常坚定的。他明确断言不能,恩格斯判断无产阶级革命要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同时,他提出在这些国家中无产阶级革命的速度是有区别的,革命的速度要看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力发展速度,生产力水平越高、工业化程度越发达的国家共产主义革命的发展速度越快。
同时,革命要想胜利还需时机,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详细解析了资本主义利润率下降的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存在不可避免的内部矛盾,资本的竞争必然导致垄断和行业利润率的降低,即“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一般利润率会逐渐下降”。为了获得利润,资本家会继续扩大生产,实现薄利多销,但是赤贫的工人无力支付商品费用,导致产品堆积,供求失衡的结局资本主义国家将发生经济危机,资产阶级受到重创,无力镇压无产阶级的起义;同时,各国资产阶级都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自顾不暇,无力联合起来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同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革命就会取得胜利。这就是马克思关于革命胜利两个条件的论述。
列宁当时面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在一个落后的东方国家谋求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当时俄国面临的局势十分严峻,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垄断阶层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论断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下的形势,因此需要列宁寻找一条符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另一方面,从其自身发展情况看,当时的俄国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并不满足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的判断。面对资本主义的现状以及俄国革命条件尚不满足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要求,列宁为实现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提出了一国胜利论。
列宁在《论欧洲联盟口号》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的判断。他说:“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获得胜利。”他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他充分分析了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国家中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就外部条件而言,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后,科学技术得到迅猛进步,各国都在利用科学技术的成果壮大自身实力。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综合国力方面超越了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帝国主义国家资本掠夺本性的驱使下,新旧两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因对殖民地瓜分不均而产生的对抗,最终,随着矛盾不断激化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均深陷战争泥潭,无暇东顾,这为在俄国发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减轻了外部压力。此外,帝国主义国家将从殖民地获得大量财富中拿出一小部分改善雇佣工人的生活,以便消减工人阶级的斗争意识,从而达到阻碍社会主义斗争运动在本国发生的目的。从俄国内部条件而言,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经济发展水平低。一方面,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后仍然余留了部分封建制度的残存。绝大多数的土地被少数的地主控制,而在广大农民不仅只拥有为数不多的土地,同时还要负担沉重的税赋和徭役。俄国工人阶级受到沙皇统治和国内外资本家的双重剥削,生活困苦。另一方面,沙俄当局始终坚持通过殖民扩张的方式转移国内问题,使民众深受战乱之苦。由于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发达帝国主义国家,武器装备落后,人员伤亡惨重,致使士兵普遍厌战,国内矛盾加剧。因此,俄国广大人民具有强烈的反政府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列宁认为前线的士兵和国内的普通平民会积极响应革命,人民强烈的革命热情为无产阶级革命在俄国一国胜利提供了良好环境。
列宁不仅创造了“一国胜利论”,而且将构想的救国方案运用于现实革命运动中,率先实现了俄国的阶级解放。1917年11月7日,列宁带领俄国布尔什维克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列宁也提出,俄国的革命胜利必然会带动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这些国家在俄国的帮助下最终也会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此时便会形成各个国家同时达到共产主义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充分借鉴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灵活运用两种革命理论,并充分借鉴苏联无产阶级革命经验,同时立足于中国的革命实际,最终对外抵御殖民者侵略,对内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将理论运用于现实,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创新理论,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革命道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革命理论。
同时革命论中团结和联合的理念被中国共产党运用到实践中,提出了团结一起革命力量的重要论断,推动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善于团结一切革命力量,联合一切革命阶级和党派,才能在国家危难时凝聚一切救亡力量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才能以包容团结的胸怀获得广大劳动群众的支持和追随,带领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过渡建立起一个团结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统一战线思想是我们党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在中国共产党将近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统一战线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中国共产党善于运用同时革命论中团结和联合的理念,中国才能在抵御外来殖民者侵略的革命实践中取得胜利,中国才能实现独立和解放,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制度保障。
也正是同时革命论的理念,使世界无产阶级可以抛弃种族观念,团结起来,为实现人类共同解放奋斗。而正是这种世界无产阶级联合的思想使中国共产党能在建党之初以及新民主义革命期间获得国际共产主义的援助。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中国完成了共产党的建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提供了领导力量;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在联合期间共产国际也强调在国共统一战线中,党要拥有独立性,要有独立领导的能力;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也为中国的抗日运动提供了支援,期间共产国际号召用一切方法支援中国的抗日斗争。虽然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抗战斗争认识不清,尤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但不可否认中国的抗战行动得到了国际共产主义的巨大支援。正是无产阶级团结联合的理念使中国在艰难的抗战中得到国际共产主义的引导和支援,也正是在同时革命论团结联合的理念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积极寻求国际共产主义的援助,为我国的抗战成功最终找到了不可或缺的伙伴。
中国革命的实践不仅从革命论中找到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从一国胜利论中寻找到了借鉴价值。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充分分析苏联的革命现实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革命论的改进,是苏联独立寻找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理论方案,体现了独立自主的理念,为中国的革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中国革命要想获得胜利仅仅依靠外部的帮助和阶级的联合是无法实现的,中国革命的前途还要依靠中国无产阶级内部力量,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抗战成功的出路,在大革命失败后坚持贯彻了独立自主的理念,将列宁的理论成果和苏联的革命经验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在充分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后,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独立自主思想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是我们党能够不断纠正党内错误思想,寻找到革命道路的重要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