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
摘要:精彩的课堂少不了爱,更离不开生动、有趣,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计课堂游戏,巧妙运用游戏,将趣味性融入知识中,为小学语文课堂增添色彩,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趣味;游戏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有效、精彩的语文课堂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参与,课堂缺乏轻松、愉悦的气氛。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能让学生在欢声笑语的气氛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甚至在游戏竞赛中,学到知识。这种玩中学、做中思考的课堂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可见,科学合理、形式多样的游戏化教学能为小学语文课堂增色添彩,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说过:“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而人的创造才能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把游戏融入课堂,课堂更富有生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游戏不仅仅是娱乐,更重要的是融入知识与智慧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因此,作为设计者和组织者的教师一定要重视游戏的设计,设计要合理、有趣。
一、游戏设计——妙趣横生
语文课堂中的游戏设计要着眼于“趣”。这里的“趣”包括“兴趣”“趣味”。如果课堂枯燥无聊、单调乏味,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学生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过:“興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中的游戏设计,可以使课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一)游戏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也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著名学者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从教育家的话中可以看出兴趣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高效学习的助推器。
大家都知道,拼音学习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采用“自己领读、学生跟读、然后死记”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低年级学生势必感到乏味,甚至可能会产生厌学感。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小游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1.学习j、q、x和i的拼读。
(1)同学们,有礼貌的拼音宝宝j、q、x今天很开心,要带我们认识他们的朋友了,七喜妹妹带来了第一个朋友韵母小i,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手拉手的样子。
(2)现在我们来做摘气球游戏。(指名读,摘气球)
2.学习 j、q、x和ü的拼读。
(1)气球都摘完了,有个声音突然响起:“等等我,等等我!”是谁呀?(出示卡通ü)原来是小ü。小ü也来和j、q、x交朋友。(贴在黑板上)同学们擦亮小眼睛看一看,小ü和j、q、x交朋友以后,有什么变化?出示拼读音节:ju、qu、xu。
(2)现在我们来做“车轮转”来拼读。(车轮转,转转转)
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设计“摘气球”和“车轮转”的小游戏,一年级的学生就会抢着玩、争着学。从这里可以看出,低年级小学生对形式各异、生动活泼的游戏特别感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会发挥主动性,从而获得较多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游戏设计使课堂教学有趣味
游戏是儿童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游戏化教学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游戏设计强调游戏性与知识性的整合,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有趣味。趣味课堂更受学生的喜爱。失去趣味性的课堂,学生会失去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识字课堂上,教师只拿出生字卡片或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让学生跟读,然后写生字,每节识字课都是这样学习,课堂没有趣味性,这样的识字课会影响学生的识字效率,降低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会使课堂教学更有趣味。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日月明”的生字时,我在课堂中设计了游戏。
师:现在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跑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跟它们打个招呼好不好?
1.自由读。
2.“开火车”读。(“开双轨火车”读和“开单轨火车”读)
3.跷跷板,翘起来。(“跷跷板”游戏读)
4.看图猜字。(猜字游戏)
师: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的,真棒!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猜一猜”的游戏。看看图,猜猜是什么字,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课件演示:
灭:这一横就像灭火的树枝。
尘:尘土飞扬。
男:男人在田里出力。
休:人要变成“亻”,人靠在树下休息。
林:捺要变成“丶”。
二、游戏形式——恰如其分
游戏形式要着重于“适”。课堂游戏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来说妙不可言,但也要恰如其分。“适”是“适合”“适时”和“适度”。
(一)游戏形式要适合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不要设计难度太高的游戏,也不要太简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最适合学生参与的游戏。如“成语接龙”游戏,就不适合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适合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摘苹果”游戏更适合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太容易了。游戏形式最好是有竞争性的,这样更适合小学生。小学生特别喜欢比赛,特别关注游戏结果,赢了就特别高兴,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游戏输了,学生就会企盼下次游戏能成功,仍然保持学习兴趣。
(二)游戏形式要适时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而一节课有40分钟,在学生注意力下降时设计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轻松一下,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学习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第二课时,第三次指导读并汇报后,学生已经开始疲倦了。这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我是小演员。我让学生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先练习一下,然后进行小组展示(上台表演)。这个游戏既可以让学生放松,又可以进行角色朗读、展示自己。又如,学习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的生字后,学生有点累了,我说:小朋友学得这么好,老师奖励你们玩一个“字宝宝,词宝宝”的游戏。游戏方法是:老师说“我是字宝宝”,学生回答“我是词宝宝”。例如,老师:我是字宝宝“要”;学生:我是词宝宝“主要”;老师:我是字宝宝“要”;学生:我是词宝宝“重要”。这个游戏的真正目的是使学生读准字音,会用生字组词,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又可以使学生得到放松,心情愉快。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游戏形式要适度
游戏化教学寓教于乐,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游戏形式要适度,游戏不宜过多。过多的游戏,会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偏离教学目标,影响有效教学。游戏要适度,时间安排要合理,不能占时太长,也不能太短。游戏形式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要发挥游戏的作用,兼顾游戏的趣味性和语文的知识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参与,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游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游戏为高效课堂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三、游戏运用——行云流水
游戏运用要着力于“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在课堂中要活用游戏,使其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这里谈到的“活”,包括“灵活”和“多变”。
(一)游戏运用要灵活
课堂游戏多种多样,有做的游戏,有读的游戏,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有效课堂选择运用哪些课堂游戏进行教学。例如,学习一年级下册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可以用设计这样的游戏:“小朋友,本节课的生字宝宝都在桃子里,请小朋友帮助小猴子摘桃子,看谁摘得又多又快。”
又如,在学习《青蛙写诗》时,可以用读的游戏。在检查《青蛙写诗》一课的生字掌握情况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出示生字)谁来挑战,读一读,把字音读准。(车轮转,转转转)
师:生字宝宝的拼音帽子摘了,哪组来开火车读。(“开双轨火车”读)
师:现在生字宝宝和朋友在一起了,变成了词语宝宝,谁会叫它们的名字?(波浪滚,滚起来)
(二)游戏运用要多变
课堂游戏不能重复使用一种或几种游戏,以避免学生失去兴趣,丧失游戏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師要多看书、多学习,掌握更多的游戏形式。例如学习生字,这节课用“摘气球”游戏,下节课用“砸金蛋”游戏,再下节课用“浇花”游戏等,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让学生一直保持新鲜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课堂游戏运用的时间段也要多变,可以是导入时运用,可以是课中运用,还可以是课后巩固、复习运用。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活用游戏,既可以让学生在游戏化课堂教学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可以给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健康。”精彩的课堂少不了爱,更离不开生动、有趣,把游戏中欢笑与轻松的气氛引入课堂,合理设计课堂游戏,灵活运用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让课堂异彩纷呈、精彩高效。
参考文献:
[1]贺国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09(Z1).
[2]李进文.基于游戏的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
[3]唐瑞婕.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游戏教学[J].成功(教育),2011(06).
[4]李锦宝.把游戏精神引进我们的课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