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课,该如何上?

2020-11-28 07:32陈绪敏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积极性小学数学

陈绪敏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块磁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积极性;把控课堂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学生在家中上了几个月的网课。回到学校后,很多老师都感觉,上过网课后的学生更难教了。因为有的学生认真学习网课了,不想再听老师重复讲一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听网课,需要老师再细致地讲。学生的水平差异很大,教师该怎样做才能面面俱到呢?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积极地想办法,总结出了一些疫情后上课的方法。

一、调动积极性是前提

课堂上,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关键。那么,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有三个小方法。

(一)“我”是小老师

上网课时,有一部分学生是认真学的,可以让这部分学生来当一次“小老师”讲解题目。学生教学生,会比老师教学生的效果更好。教师可以提前给当“小老师”的学生一点准备的时间,让他们能讲得更清楚一些。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节,学习内容虽然不多,但挺难的,很多学生在进行图形旋转的时候,容易晕头转向,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教师虽然清楚做法,可是在讲解的过程中,由于成人和儿童思维方式的差别,很多成人觉得容易的东西,儿童理解起来却很难。这时候,我就让班里成绩好的学生来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学生。孩子们之间的思维是相近的,他们更容易理解同龄人的讲解。

(二)“我”是小帮手

在平时批改作业时,我们发现经常有学生做错了,可老师一个人很难有时间一个一个找学生来订正。怎么办呢?可以在班里找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当老师的“小助手”,每个学生负责三本作业的订正。这个“小助手”需要对这三个作业有错的同学讲解错题。这三个同学订正以后,还交给这位“小助手”同学检查,如果没有错误了,再统一交给老师。这样,教师就可以抽出时间辅导个别错误较多的学生。

平时小测验后,我也经常让学优生和后进生采用“一对一”的辅导方式。考完试分析试卷时,前20分钟,我针对班里错误率高的题目,统一进行讲解;后20分钟,我就请学优生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辅导。教师巡视,随时进行指导。

除了学习方面,学生之间的一些小矛盾,也可以交给小干部去处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同学之间的小矛盾,由当天的值日班干负责。值日班干处理不好的事情,再交给老师处理。

有时候,学生犯了错误,如果都是由教师来决定惩罚措施的话,有的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如何避免这个矛盾呢?可以让学生写“自我惩罚协议书”,让他们自己来决定惩罚措施,然后让其他同学当“小助手”,举手表决是否通过。很多时候,学生是懂道理的,他们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提一些能够改正错误的自我惩罚措施。就这样,对于一些难办的事,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有时候反而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我”是小主播

当“主播”是现在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我也试着让学生来当一回“主播”,既满足了孩子渴望表现自己的欲望,也给其他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拍摄书上的学习内容或难题的讲解视频,在班级微信群或QQ群中播放;也可以传给老师,第二天在班级电脑上播放。在具体操作中,我发现学生为了拍好视频,会做很多努力。特别是在讲解语言的组织上,学生会想很多办法。有一个学生为了把题目讲清楚,一共拍了四遍视频。在这一次次磨炼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

二、把控课堂是关键

课堂上,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的关键。很多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一道题讲了很多遍,做作业时还是有学生不断出错。于是,我们就不厌其烦地再去重复讲更多遍,总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疲惫着昨天的疲惫,无奈着昨天的无奈!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呢?

(一)“3—20—17”法则

一节课40分钟,学生在前3分钟内,基本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们刚刚从玩耍的状态走出来,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组织课堂纪律。比如,上课前加一个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环节。如在正式上课前,可以让班长领读上节课的内容。之后,等全体学生的心收回来,投入到上课的状态中了,才开始正式上课。在这几分钟里,还可以提醒学生准备好本节课的学习用品。小学生喜欢玩耍,不要让他们摆放过多学习用品,以免他们在课上玩。数学课准备一本书、一个文具盒和一个本子就可以了,都摆放在相应位置,以免繁杂的物品干扰学生的学習。紧接着的2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把主要授课内容集中在这段时间讲。剩下的17分钟,可以做一些练习,让疲劳的学生放松一下。

(二)让课堂像游戏闯关一样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可以安安静静地玩几个小时游戏,却常常不能认真地听一节课,原因就在于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数学课堂教学也能够借鉴游戏的方式,效果一定更好。

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足功夫。比如,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分散的。教师应该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看视频等有趣的形式设置导入环节,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到新课学习中。中间教学环节,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关卡让学生去挑战。这些关卡就是我们平时的教学环节,把它们变成一个个游戏情境,就可以让学生感觉自己不是在辛苦地学习,而是在玩游戏,他们就可以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学得不亦乐乎。

这里推荐一款教学软件“希沃白板”,里面有专门的游戏闯关情境。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修改闯关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感兴趣。

(三)学会倾听,善于思考

有一次,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聪明”的“聪”是什么意思吗?它代表着要想成为“聪明”的人,需要用“耳”听,用“眼”看(右边的两点),用“口”说,用“心”想。学生都点点头。我接着问:那为什么左边的“耳”要大一些呢?因为这表示学会倾听更重要。

倾听包括倾听老师和同伴。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只有被提问的学生一个人在说,没有被提问的学生左顾右盼、无所事事,被提问的同学说了什么,好像跟他无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交流时,老师可以要求其他学生先倾听后评价。经常让学生复述教师和同伴的发言,训练学生能听得进、记得住,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注意力当然也就提高了。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块磁铁。追求高效率是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努力的方向,让我们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天性,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积极性小学数学
一次“有序”的数学课堂引入的反思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