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幽燕
摘要: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在线学习,五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在集体备课中,综合考虑居家学习的特殊性,统筹安排课时,科学调整课程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但要注意的是,不论什么时候、教学条件怎样变化、学习空间怎样变化,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才是教学的根本。
关键词:线上学习;统筹规划;有效实施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学生无法正常返校上课。在居家学习期间,根据省、市、区的线上教育文件精神和指导意见,在疫情专题内容学习基础上,各学科改变了依照教材顺序按部就班的学习模式,综合考虑居家学习的特殊性,统筹安排学科间课时,科学调整课程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围绕国家课程的落地实施,我们五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在集体备课中,将整体学习目标定位为: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字词,积累语言,初步理解课文。
一、明确学习目标:可达到,适居家
基于本册统编语文教材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5个方面要达到的24个教学目标,我们对西区中心小学五年级各班学生的语文原有基础、自学能力、居家环境、学习实效等方面进行评估,认为五年级的学生在居家学习期间可以尝试通过线上学习,达到3个方面共11个目标,完成对学习内容的初步学习。
二、细化学习内容:有重点,有任务
明确了线上学习的目标后,我们进一步细化了线上学习的内容,每个单元选择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三个板块,每个板块的内容有重点:精读课文的重点在于流利朗读、字词书写、佳句积累和了解文章大意;略读课文的重点为初步理解,了解文章大意;语文园地则重点选择了词句段的运用。
精读课文两个课时的学习任务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的,第一课时是第二课时的基础,第二课时则是对第一课时学习成效的检验。如在生字学习方面,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为抄写生字和组词,第二课时则提升为听写和积累。略读课文有两个步骤:读准确、读通顺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初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内容,“词句段运用”则需要老师给予方法的指导。学习任务单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方法,如联系生活实际说、照例句说、用构词方式说,帮助学生明明白白地“说一说”。
三、选择学习方式:留空间,重自主
居家学习背景下的时空拓展,为更多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充分条件,如直播国家、省、市优秀的教学课例学习方式,条理清、讲解细的PPT学习方式,互动强、交流多的师生对话学习方式,时间短、内容精的微课学习方式。我们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多样化需求,并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了可能。
(一)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小学五年级正是学生对课外书阅读兴趣浓厚的阶段,除了教科书的阅读之外,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小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能够积累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还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更好地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在上网课期间,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课外书30分钟以上,要求:
※不动笔墨不读书。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
(2)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也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联想。
(3)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
※制作课外阅读记录表,每天记录在家阅读的书籍名称,做好记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要求学生每周的周一和周四必须做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读书笔记,要求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并上交老师批阅。
(二)每天背一首古诗文
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必背一首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统编版语文课本上下册出现的古诗文,背熟后要求家长在背的古诗上签名。
(三)学生反馈
从2月17号线上学习开始,学生每天都会背诵一首古诗,每天至少阅读课外书30分钟以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反馈如下:
学生1:在每天的阅读中,我收获了不少的知识,也积累了许多好词与好句子。在阅读中,我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体会到了作者在写作时的心境。那些悲伤、欢乐、美妙的意境都隐藏在每个字与词中,需要自己好好发现、揣摩,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在积累中学习。以前,我最厌烦的就是背古诗,觉得古诗和当今时代完全没有一丝关系,可在“每天坚持背诵一首古诗”活动中,我发现古诗首尾对立、句句含趣、字字含韵,非常有趣,对古诗词有了新的认识与发现。在每天的背诵与阅读中,我养成了坚持的习惯。坚持就是一种收获。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半途而废的人是享受不到“丰收”后的快乐的。在这特殊时期的背诵与阅读,使我受益匪浅。
学生2:在疫情居家学习期间,我让妈妈去图书馆帮我借了很多小学生必读课外书,如 《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夏洛的网》……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我发现自己更喜欢阅读了。以前我虽然也阅读,但都是走马观花,读完一本书后只是知道大概的故事情节,并没有注意到那些优美的好词、好句。当彭老师指导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方法后,我认真地做读书笔记,记录下好词好句。慢慢地,我发现这本摘抄派上了很大的用场,让我的语句不再那么生涩。阅读掩盖了我的无知,让我了解到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知识。现在我不再怕写日记、周记和作文了,阅读能力也提升了。我的进步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学生3:在清晨柠檬黄的晨光中,我朗读古诗文、当季美文;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我遨游在书的海洋里。我以笔尖为桨,以知识为帆,奋力地向前行。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才会有成果。
四、关爱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动力
特殊時期,老师一对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家庭环境等综合因素,推动自主学习的积极发生。对综合能力较好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在学习之余阅读、写作、思考,体会学习的乐趣;针对学习能力较好但自控力不足的学生,我主动电话沟通,为其制定居家学习计划,激发学习动力;针对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我沟通的重点在于学习方法的点拨,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其学有所获。
在居家线上学习的过程中,从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到学会自主安排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我们给予学生足够的弹性空间。孩子们的自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听到他们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朗读,看到他们书写越来越工整,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我意识到:不论什么时候、教学条件怎样变化、学习空间怎样变化,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才是教学的根本。在这特殊时期,只要我们顺应时代的变化与要求,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新的事物,适应新的环境,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抓住机遇,多想办法,提高线上教育效率,为学生服务,向爱而生,一切静待花开。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