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安龙苗族绣片研究

2020-11-28 07:46李维刘欣刘一萍
关键词:复原纹样

李维 刘欣 刘一萍

摘 要:以贵州集市上购买的一块绣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实验探索等方法对绣片尺寸、材料、组成、纹样、色彩、针法等进行详细全面的观测,并通过电子、实物方式进行复原。最后,寻找相关已知来源的绣片图片作为标准,从单元纹样构成方式、色彩构成、组合方式、表现技法等方面与绣片实物进行对比,最终推断出这一绣片极有可能源自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安龙县,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指明了具体方向。

关键词:传统纺织品;黔西南安龙县苗族;绣片;纹样;复原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4-2346(2020)04-0056-07

传统纺织品包括源自不同民族的手工织造作品、印染作品、刺绣作品等,做工精湛,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地域文化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推崇者及手工爱好者的重要藏品。目前这些传统纺织品多被从原有服饰上拆卸下来,几经周折,最终通过淘宝、市场摊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店铺等途径流入收藏者手中,成为不知来源或不知具体来源的个人收藏品,不仅大大降低了原有传统纺织品本身的文化、艺术价值,也为学者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因此对这一类传统纺织品进行系统研究,判断其来源,可为收藏者及学者了解传统纺织品的工艺及其文化、艺术特征奠定基础,亦可为相应领域的研究课题提供有力的实物证明。

目前已有相关研究多为对相应传统纺织品所蕴含的某种或某几种工艺及其文化进行研究,这类研究数目较多,不胜枚举,部分为对织物藏品进行专题研究[1]、考古修复[2]、保存保护[3]、陈列方式[4]、市场销售等方面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的对象多为已知具体来源的织物,对未知来源的织物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实验探索等方法对一块从贵州集市上购买的绣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最终判断出织物的具体来源,期望能够为后期未知来源传统纺织品的研究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

1    绣片本体研究与复原

1.1    绣片尺寸及组成

如图1所示,绣片ABCD大体呈矩形,A、B两点间面料l1长32.5cm,直线距离lAB长32.3cm;B、C两点间面料l2长21.3cm,直线距离lBC长21.2cm; C、D两点间面料l3长31.3cm,直线距离lCD长32.6cm;D、A两点间面料l4长度21.5cm,直线距离lDA长21.4cm。由下方黑色底布与上方蓝、绿等色绣线组成,取少量底布与绣线材料作为样品,剪成粉末,干燥溴化钾按1:200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后在玛瑙研钵中研细,与再利用压片机制压片,最后在扫描范围为4000cm-1~65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4cm-1的条件下,用红外光谱仪扫描样品。根据所得的纤维的傅里叶红外光谱谱图(图2)可知,绣片底布及绣线的纤维材料成分均为棉。

通过观察测量可知,绣片底布为经密20根/cm,纬密15根/cm的平纹棉布。由于底布经纬纱线粗细不匀,各段捻度不一,根据经纬交叉出现规律的黑白色彩间隔变化;绣片经纬组织点大小、间距不一,布面匀整性欠佳,与机织面料外观形态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所用绣布极有可能为自纺自织自染的黑色平纹土布。所用绣线均为两根条子并合加S捻捻合而成的粗约0.4~0.5mm,其粗细、捻度较为均匀,色彩饱和度相对较高,极有可能为市场上购买的机纺棉线。

1.2    绣片纹样研究

1.2.1    单元纹样及其构成形式

如图3所示,绣片单元纹样长约14.2cm,宽约11cm,基本轮廓大体为菱形,整体图案上下、左右成轴对称。根据单元纹样结构等特征可将其划分成3个部分:外围的菱形环框纹样、中间的八边形环状纹样,及内部的八边形实心纹样,各部分纹样均以独立纹样形式以滿铺的方式填充于基本框架之内,并通过色彩、技法等呈现出如图所示不同长短、不同方向的线段进行装饰,整体构图饱满匀称。

1.2.2    单元纹样色彩构成

由于长期使用、放置,绣片褪色较为严重,因此在研究单元纹样色彩构成时从色彩保留较为完好的背面进行色彩提取。图4所示为用Adobe Photoshop CS6提取的织物色彩构成图,从中可看出绣片单元纹样主要由潘通色号分别为5565c、7766c、2728c、7662c的青绿色、灰黑色、天蓝色、紫红色4种颜色构成。其中色号为5565c的青绿色主要位于单元纹样中区域1处及纹样内部其它装饰线条处,较为分散,几乎遍布整个纹样,但所占比重不大;色号为2728c的天蓝色则遍布于纹样中青绿色以外的位置,是纹样的主体填充色;色号为7766c的灰黑色为底布颜色,在单元纹样中同样以底纹形式存在;色号为7662c的紫红色则作为点缀色零星的分布于单元纹样中。

1.2.3    单元纹样组合形式

如图5所示,绣片单元纹样按紧密相连的四方连续骨骼进行排列,在绣片上形成4个基本完整的单元纹样和9个不同程度残缺的单元纹样。

1.2.4    单元纹样表现技法

绣片单元纹样主要使用了数纱绣和十字挑花2种基本针法,2种针法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其中十字挑花主要分布在中间4个不规则八边形组成的八边形环框区域2处,数纱绣则占据单元纹样其他位置,即区域1、3两处,在整个表现技法中占据主导地位。(图6)

数纱绣是将底布的经纬线作为依据,根据底布经纬线或横向或竖向或斜向运针,通过数条线段组合成所需纹样的一种刺绣方式。根据绣片正反面线迹,进行针法试验,可知绣片中所用到的数纱绣的针法有反面平挑与反面直线绣2种。[5]2种针法所呈现出的正面效果几乎完全一致,差别在于反面针迹,其中反面平挑,即从反面起绣按图7(1)所示针法从1处入针,依次从2~10出针,最终在正面形成横向或纵向的线迹,在背面形成斜向的线迹,这一绣法在绣片单元纹样中使用相对较多;反面直线绣则按图7(2)所示针法从1处入针,依次从2~10出针,最终在正面形成横向或纵向的线迹,在背面形成交错排列的竖向短线迹,这一绣法在绣片单元纹样中使用较少,使用位置较为分散,零星且无固定规律,可能是刺绣过程中出现失误所致。由于图案的限制,所持织物中数纱绣长短不一,最短的针迹跨越2根纱线,最长的针迹跨越12根纱线,就方向而言,则主要有横向和竖向2种,如图8所示,单元纹样中区域1、3及区域5、6、7、8几处数纱绣为平行于纬纱的横向,区域2、4则为平行于经线的纵向,在其他位于区域分界线的位置则既有横向也有纵向无规律可循。

十字挑花同样是根据底布的经纬进行运针,在布面上形成不同大小的十字交叉,有单独十字挑花与连续十字挑花2种[5]。绣片单元纹样采用图9所示的走针方式以4个组织点作为1个独立的完整挑花单元作1个十字交叉挑花,并根据纹样走向进行重复,在垂直于经线的位置采用图9(1)的走针方式,平行于经线的位置采用图9(2)的走针方式,与经线斜向交叉的位置采用图9(3)的走针方式,最终形成了图6中区域2处的纹样。

1.3    绣片局部复原

经过对材料、色彩、针法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观测研究,笔者利用Adobe Illustrate CS6绘制绣片的单元纹样电子复原图(图10),并选择了与原绣片材料、外观相似的纯棉平纹面料作为底布,蓝、绿等色棉线作为绣线,进行了一个最小可重复单元,1/4单元纹样的局部复原(图11)。

2    绣片本体、标准体对比研究

在深入分析并对绣片进行局部复原之后,笔者查找资料后,确定了一组贞丰苗族与安龙苗族绣片的图片[6]作为标准体与绣片实物进行相似度对比研究,以判断其来源。

2.1    单元纹样及其构成形式相似度对比

图12所示为贵州贞丰、安龙苗族绣片单元纹样,并与图3所持绣片单元纹样进行对比分析,从提取出的单元纹样可看出,贞丰、安龙苗族绣片单元纹样外形轮廓均可简单概括为菱形,但贞丰苗族绣片单元纹样的外轮廓在菱形的基础上对四边均进行了凹凸变化,并不是简单规则的菱形;其次,贞丰、安龙苗族绣片单元纹样均可从外到内分成3个部分,贞丰苗族绣片单元纹样从外到内依次由1个大体呈菱形的四边凹凸不规则外框、1个大体呈六边形的四边凹凸不规则中框、1个大体呈六边形的四边凹凸不规则内框相互嵌套而成,而安龙苗族绣片单元纹样则依次由1个菱形外框、1个六边形中框、1个六边形内框相互嵌套而成,两单元纹样各个层次框架内部均以不同的直线或折线作为装饰。此外,无论是贞丰苗族绣片单元纹样,还是安龙苗族绣片单元纹样,均呈上下、左右轴对称,整体构图匀称饱满。就3个部分的嵌套关系而言,两者与所持织物绣片单元纹样的分割嵌套关系一致,但从各外框形态角度而言,安龙苗族绣片单元纹样相似度更高。

表1为所持织物绣片单元纹样与贞丰、安龙两地相关绣片单元纹样的分解对比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贵州贞丰、安龙两地的刺绣纹样在纹样细节上均与所持织物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但安龙地区的刺绣纹样与之相似度较高。

2.2    單元纹样色彩构成相似度对比

图13所示为用Adobe Photoshop CS6提取的贞丰苗族绣片与安龙苗族绣片单元纹样色彩构成图,并与图4所持绣片单元纹样色彩构成图相比较。从中可看出贞丰苗族绣片单元纹样主要由潘通色号为2726c、669c、271c、BLACK6c的蓝灰色、天蓝色、浅蓝色、黑色构成。其中色号为2726c和669c的灰蓝色和天蓝色为单元纹样的主体用色,分别遍布填充于单元纹样区域1、3与区域2处;色号为271c的浅蓝色与色号为BLACK6c的与所持织物绣片单元纹样用法相同,分别为各区域内部装饰分割线条颜色与单元纹样底纹色彩。安龙苗族绣片单元纹样主要由潘通色号为2746c、420c、2622c、BLACK7c的深蓝色、浅蓝色、紫灰色、黑色构成。其中色号为2746c的深蓝色为单元纹样的主体用色遍布于整个单元纹样中;色号为271c的浅蓝色、色号为2622c的紫灰色及色号为BLACK7c的黑色与所持织物绣片单元纹样用法基本相同,分别为各区域内部装饰分割线条颜色、零星点缀色与单元纹样底纹色彩。因此从单元纹样的色彩构成及色彩使用比例及区域而言,虽然两地绣片单元纹样均与所持织物绣片单元纹样有两大相似度,但明显安龙绣片单元纹样与之更加接近。

2.3    单元纹样组合形式对比

图14所示为贞丰、安龙两地绣片单元纹样组合方式,并与图5所持织物绣片单元纹样组合方式进行对比,发现均为四方连续的组合方式,但就基本组合骨骼而言,安龙地区绣片图片与实物的相似度明显更高。

2.4    纹样表现技法对比

如图15所示,贞丰、安龙两地绣片单元纹样与所持织物绣片单元纹样的表现技法相同,均为十字挑花与数纱绣,且十字挑花均分布于形态结构相似的区域1处,数纱绣则作为填充分布于纹样中1以外的其他区域。就纹样表现技法及技法分布这一角度而言,两地与实物均较为相似。

3    结论

经上述相似度对比研究,可知所持绣片与贞丰、安龙两地绣片均存在较大的相似度,但无论是从单元纹样及其构成形式,还是从单元纹样色彩构成情况,亦或是从单元纹样组合方式角度进行对比,均可发现,安龙地区绣片与绣片实物的相似度更大,因此可初步推测,所持绣片极有可能源自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安龙县。

据贵州省安龙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安龙县志》一书记载[7]:安龙县东北与贞丰县接壤,境内苗族人口总数约为全县人口总数的7%左右,主要有操黔东方言的黑苗及操川滇黔方言的白苗、青苗、歪梳苗。操黔东方言的黑苗服装多用挑花、刺绣工艺,图案一般为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刺绣时通常以青黑色面料作为底布,再用红、蓝、白、绿几色丝线进行纹样刺绣。操川滇黔方言的白苗和青苗多用青白面料为底,以彩色丝线为主进行纹样刺绣,歪梳苗服装则多用蜡染的方式形成纹样。因此可进一步推断绣片可能是由贵州省安龙县的黑苗制作而成。

由于缺乏一手资料,与安龙相关的二手资料相对较少等诸多原因,目前的推测并不能百分之百肯定绣片具体来源,但这一研究至少能为手工爱好者复原织物提供一种系统的观测复原方法,亦能为后期进一步的田野调研指明方向,同样也能使研究者们从一些织物藏品出发找到新的、长期被人们忽视的研究课题,这对我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保护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參考文献

[1]闫惠娜.19-20世纪初欧美时装用厚重织物的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7.

[2]高燕.浅谈日本纺织品保护修复[J].文博,2017(01):85-88.

[3]温小宁.江西明代宁靖王夫人吴氏墓龟背卍字纹绫绵上衣的修复与保护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

[4]黄诗莉.纺织品类藏品的展陈方式研究――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8(03):97-100.

[5]鸟丸知子.一针一线贵州苗族手工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56-62,64.

[6]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刺绣[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432-440.

[7]贵州省安龙县志编纂委员会.安龙县志[M].1992:313-316.

Abstract: By taking one piece of embroidery object purchased in Guizhou market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size,material,composition,pattern,color,and stitch are comprehensively observed in detail by means of comparative study and experimental exploration and restored by electronic and physical means.Finally,the relevant embroidery picture with known sources were found as the standard.The unit pattern composition,color composition,combination,performance techniques and other aspec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mbroidery object.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mbroidery object is most likely to have originated from Anlong,southwest Guizhou, which shows us the specific direc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raditional textiles;Miao nationality in Anlong,southwest Guizhou;embroidery object;pattern; restore

猜你喜欢
复原纹样
复原力是一笔人生财富
一起来做颈椎操吧
复原地下皇陵
拯救“濒危”花纹
战国时期带钩的纹样艺术特点
玩趣纹样
发掘及复原恐龙化石
浅谈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