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11-28 07:51花盼盼杨薇薇任子跃晏佳佳
商情 2020年8期
关键词:多元回归主成分分析对策研究

花盼盼 杨薇薇 任子跃 晏佳佳

【摘要】近年来,由支教活动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贵州大学支教队的具体实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计量分析方法對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支教活动存在着支教组织缺乏统筹领导、面试筛选缺乏可控量化指标、志愿者培训缺乏专业指导、支教双方信息匹配不完全、支教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支教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短期支教 主成分分析 多元回归 对策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为改善贫困地区落后的教育现状,高校大学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深入偏远农村地区开展支教活动,为偏远地区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大学生短期支教随之而新起,是相对时长达一年以上的长期支教的支教新模式,以大学生主体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前往落后地区支教的行为为主要活动内容。究其本质而言这一模式还不够成熟,仍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对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现状,对于进一步发展完善支教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据来源及因子设定

本文数据来源包括两部分:一是受教方学生和当地老师,所选样本为贵州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彩虹桥支教队2017年、2018年的暑期支教地——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熊家场乡何家寨小学、川硐小学,共向受教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访谈当地老师十余名:二是对支教志愿者的问卷调查,所选样本为贵州大学近两年来参加过短期支教活动的志愿者,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2份。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支教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支教后期的反馈状况。

根据不同内容的重要性,在两份调查中提取各7个重要因子,支教方分别为支教者专业、性格、支教时长、志愿者筛选方式、志愿者得知信息渠道、学生授课反映以及支教者的收获及程度:受教方为否留守儿童、支教形式是否多样、对学习的态度、支教时长、授课效果、课程有用性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为后续的模型构建与因子分析提供依据。

三、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1.模型构建

由于本文涉及多因变量分析,在因变量指标多元化的情况下,以结构方程模型、VAR模型以及联立方程模型最为常用。主成分分析在保持数据集一定贡献度的情况下,可以简化数据集形式,具有很好的降维作用。考虑到因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这里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因变量中共同的重要解释变量——支教效果作为模型的内生变量,与自变量进行回归,找出影响支教效果的显著被解释变量。

为解决本文的多因变量回归问题,我们用R语言对数据进行插补、赋权处理后,利用上述原理对支教方、受教方的多因变量做主成分分析,提取出受教方重要变量: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授课效果、课程有用性以及学生收获及程度。

基于受教方问卷结果所提取的成分重要性中第一主成分对于整个因变量的解释力度为49%,基本半数涵盖了因变量的信息,可以很好地解决因变量各自之间的信息交叉问题。

进一步地,根据回归结果可对受教方“授课效果Y1”、“课程有用性Y2”、“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Y3”,“学生收获及程度Y4”四个变量进行赋权,得到受教方的综合因变量Y:Y =0.258*Y1+0.469*Y2+0.545*Y3+0.645*Y4:

对支教方“学生授课反应ZI”、“学生接受程度22”两个变量进行赋权,并基于支教方问卷结果所提取的成分重要性中第一主成分对于整个因变量的解释力度为62.84%,超半数涵盖了因变量的信息。该主成分合并为支教方的综合因变量Z的表达式:

2=0.70721+0.70722.

对受教方因变量Y、支教方Z与各自的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Y=a1+b1x1+b2x2+b3x3+ …… bxn+e(n=1、2、3……12)

2=a2+c1X1+C2X 2+C3X3+ - anXn+e( n=1、2、3……19)

对受教方自变量处理后得到

支教时长

0.2263 0.0426 5.31 3.5e-07***

支教者的敬业程度0.3465 0.0883 3.92 0.00013***

支教老师的授课水平0.3831 0.0701 5.46 1.7e-07***

F-statistic: 10.2 0n 12 and 165 DF, p-value: 7.3le-15

可以看出短期支教的时长、支教者的敬业程度以及支教老师的授课水平是影响到支教效果的显著变量。

对支教方自变量处理后得到:

Q3 -0.1552 0.0695 -2.23 0.0276*

Q9 0.1157 0.0597 1.94 0.0552.

Q10 -0.5853 0.2066 -2.83 0.0055**

Q15 -0.2337 0.0851 -2.75 0.0071**

Q20 0.2566 0.1476 1.74 0.0850.

综上分析,从支教者的角度来看,支教者的专业、支教者对支教的了解方式、支教时长以及支教老师的授课水平是影响到支教效果的显著变量。结合上述回归结果中的显著性解释变量及模型解释力度、P值列表如下表3.1所示:

2.结果分析

经上述论证,“支教者专业”、“支教者对支教的了解方式”、“支教时长”、“支教者的筛选方式”、“支教者的授课水平”、“支教者的敬业程度”是影响支教效果的显著性解释变量。同时,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也验证了这些变量的重要性:

(1)支教时间集中,教学效率低下

模型中所提取得到的“支教时长”是一个影响支教质量的重要因子,贵州大学的短期支教时长大约为两周,但是由于短期支教的具有时间高度集中的性质,以贵州大学支教队为例的绝大部分支教队均选择“持续性教学”的模式开展支教活动。“持续性教学”模式将支教的课程安排紧凑地集中在10-15天的时间中,期间无假日安排。这样的模式虽然最大程度利用时间资源,但是缺乏效率,降低支教效益。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短期支教活动中支教前期由于支教双方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普遍呈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强度的课程安排,不免进入“支教疲乏期”,而出现疲乏期的关键在于“持续性教学”模式的不合理。

(2)培训缺乏专业指导,双方信息不对称

通过模型发现支教者的授课水平是影响支教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回归模型中的p值达到0.0850。而影响授课水平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支教者的所学专业,另一方面是支教者的敬业程度,这两个因素也是回归模型中的显著影响因素。通过访谈了解到,贵州大学的支教队面向全校招募支教队员,理工科、人文社科、农林专业混杂在一起,因此支教者的所学专业并非可控因素。基于专业冗杂的问题,支教前的培训至关重要。据调查,贵州大学支教队所设置的支教前培训多为学生自发组织的培训和经验分享,缺乏专业的教师指导和系统性的培训指南,导致培训效率低下,支教队员普遍反映培训效果不显著。

就支教者的敬业程度而言,调查发现支教期间队员的敬业程度普遍呈现较高的态势,这主要是因为前期与受教方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准备不充分或预设与现状不匹配,从而引发并非自愿的“加班”。

而这类“加班”往往投入产出缺乏效益,反而使支教者陷入生物钟紊乱的恶性循环,降低授课水平。

(3)面试机制尚未形成,缺乏可控量化指标

支教者的筛选方式在影响支教质量的一系列因子中占比较小,在回归模型中的p值仅有0.0055,但就调查情况来看,支教者的面试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

针对志愿者的筛选方式而言,支教队普遍采取基本面试和课程试讲结合的面试方法。在面试过程中,第一,面试官均由往届支教队员构成,缺乏专业老师指导;第二,面试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多由面试官的主观判断决定被面试者的去留:第三.面试中的试讲环节由被面试者自由选择,课程的选择增加试讲的随机性。综上,系统完善且切实可行的面试机制是目前支教队在被面试者选择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4)组织管理混乱,缺乏统筹领导

除模型所提取的重要因子之外,我们通过走访和问卷发现目前支教队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呈现组织混乱的局面。以贵州大学为例,现存20余支支教队,隶属于不同的组织或团体,由于各组织之间管理模式不同,所以存在有多条管理线路,导致管理混乱,甚至出现管理机制冲突的现象。

此外,各个支教队支教经验不同,彼此之间缺乏交流,资源占有处于封闭状态,信息不完全,支教质量参差不齐,支教组织结构松散,从而引发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恶性循环,导致各个支教队之间的支教质量差距愈来愈大。

四、对策建议

1.合理安排时长,适当增加假日

合理安排支教时长,以“间断性连续支教”模式弥补“持续性教学”模式,适当在支教期间增加假日,缓解支教双方高强度教学后的疲乏期。

以刺激学生的求知需求和支教者的授课需求,从而提高支教质量,延长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的时间。

2.增强培训专业水准,加大双方沟通力度

(1)提高培训质量,增加专业指导

针对支教者的授课水平而言,在无法控制支教者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提高支教前培训质量至关重要。第一,邀请专业老师对支教队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并通过考试或实操等手段对支教队员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第二,针对性开展经验分享会,增加教案准备及课堂教学方面的培训,能够深入浅出、聚焦核心地指导支教队员在教案及课堂中的具体注意事项;第三,集中培训,提高效率。安排特定时间段集中进行培训,不断巩固培训内容,温故知新。

(2)加强双方沟通,灵活调整教案

一方面,在支教前增加与受教方的沟通,及时更新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减少错误或偏差信息给支教队员带来的时间成本。

另一方面,增加教案的灵活性,能够及时根据受教方教育水平作出相应调整,避免低效率的备课阶段。

3.完善面试机制,量化决策指标

建立切实可行的面试机制,制定相应的可以量化的参考指标,规范面试流程,减少面试官的主观判断性。邀请相应的老师进行专业指导,并能根据被面试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和评价,提高面试的专业水准。同时,对于试讲面试阶段,适当规定试讲课程,便于进行横向比较,降低面试的随机性,提高面试效率。

4.规范组织结构,加强统筹管理

对于高校的公益性社团或组织,学校应该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将学校全部的支教队整合后规范管理。以贵州大学为例,学校可以通过贵州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统筹现有的全部支教队,并进行统一的支教者选拔、支教培训等前期准备,避免管理混乱所导致的效率低下的支教。与此同时,定期组织各个支教队开展分享交流沙龙,汲取经验,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正妙,肖佩蓉.当代大学生短期支教研究述論[J].江南论坛,2017(02):44 -46.

[2]汪洪斌.大学生支教须打磨好操作细节[N].中国教育报,2017-07-21(002).

[3]刘槟,李琼,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问题与建议[J].才智,2019(08):99.

[4]杨佳歆,邓椅玲,肖丽娟.大学生短期支教志愿服务质量研究[J].才智,2018(05):84 -85.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贵大国创字2018036。

作者简介:花盼盼,女,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指导老师:蒋雪梅,女,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杨薇薇,女,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任子跃,女,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晏佳佳,女,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多元回归主成分分析对策研究
江苏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实效性研究
我国大学生人生规划自主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