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人生规划自主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2017-01-03 19:51黄宇锋
大学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多元回归问卷调查大学生

黄宇锋

[摘 要]基于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我国大学生人生规划自主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成长过程中个人重要事情决策习惯的自主性倾向,自主交流、获取并利用相关信息的能力和大学专项教育,是影响大学生人生规划自主性的三个重要因素。目前仅约1/3的大学生有比较清晰的未来人生规划;生长于较发达地区的多数女生,其人生规划过度依赖职业和文化层次较高的父母;来自欠发达地区、父母职业地位较低的很多男生,其人生规划自主性较强,但需要提升主动获取、利用专项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规划自主性;问卷调查;多元回归;系统聚类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87-03

自主性(autonomy) ,又称自我管理或自我决定,指个体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对行为做出的自由选择。[1]狭义上的“自主性”通常指自主决定和执行事务,并对自己负责的能力。[2]学生的较强自主性不仅表示其对父母或重要他人的依赖降低,而且反映其将各种资源为己所用,以控制自己人生方向的能力。[2]

大学阶段处于青年时期,正是自主能力发展的高峰期。[3]合理规划未来人生道路,较早确立人生目标,有助于提高自身能力和创造成功的人生。[4,5]然而,现阶段中国社会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现行应试教育模式下青少年的人生规划教育严重滞后,不利于学生们自主地规划和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4]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当代大学生对未来人生规划的自主性现状和影响因素,期望为促进大学生成才成长和加强青少年人生规划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一、问卷调查简况

问卷调查设计了24个问题,多数问题有3-4个答案备选项(考虑程度等级或者多个倾向性),并根据问题和答案选项对人生规划自主性的体现程度,在问卷回收前进行了赋值评分以供评估。问卷问题涉及自主性的3个方面:(1)进入中学以来对待个人重要事情决策习惯的自主性倾向;(2)大学期间对未来人生规划的主动关注度和获取相关信息的来源渠道及利用能力;(3)大学阶段独立自主决断的倾向性。问卷问题和备选答案的赋值评分见表1。

调查问卷提交到问卷星调查网(http://www. sojump.com),并借助北京大学各院系2014级微信群进行问卷调查和收集。共收到有效答卷210份(都来自手机或电脑的不同IP地址),即总样本数N=210。其中约80%的答卷为北京地区的在读大学生填写;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的样本分别占26.7%、41.0%、10.5%、13.3%和8.6%;男、女生比例平衡(110:100);来自社科类(36%)和理工类(43%)专业学生居多。总体上,调查得到的大样本数据对性别、年级和专业类都有代表性。

答卷收回后,针对问题的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使用表1的最后4个有关未来人生规划重要问题的选答项体现的自主性得分平均值(Y21~Y24),来表示人生规划自主性综合得分。

二、应用的分析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法[6]分析各分类变量(如所处年级)与人生规划自主性得分的关系,使用相关分析法[6,7]初步判断人生规划自主性综合得分(Y21-Y24)与其他问题(连续变量)的关联性。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哪些是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自主性综合得分影响的相对大小。再根据主要影响因素(体现的)自主性得分(指标)的样本序列,应用系统聚类法[6,7]客观划分样本种类,并分析各分类样本组的相关属性特点。系统聚类法针对样本分类可有效识别属性相似的同类,和分辨多个属性指标有明显差异的若干个样本类,广泛应用。[6]统计分析都在SPSS17.0软件平台下完成。

三、分析结果

1.影响大学生人生规划自主性的主要因素

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人生规划自主性综合得分Y21-Y24与3个变量得分呈正相关:大学学龄X2(n =210,相关系数r =0.209,显著性水平 P =0.001);与同学朋友/老师或兄长/父母三项的专项交流及信息利用X17-19 (r =0.250,P =0.001)、个人重要事情决策习惯的自主性倾向X9 (r =0.326,P =0.001)。与一年回家次数Y13呈负的弱相关(显著性水平P =0.10)。与通过Internet获取、利用人生规划相关信息的得分(X20)和其他问题反映的因素相关不显著。

2.各主要影响因素作用的相对大小

鉴于影响人生规划自主性综合得分的主要3因素(X17-19、X2、X9)两两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使用此3变量与自主性综合得分Y21-24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方程如下:

Y21-24=0.562 + 0.067X2 + 0.193X9 + 0.152X17-19 (1)

回归方程(1)基于总样本数n=210,其方程的拟合度R2=0.796,统计量F=16.246,通过P=0.01的显著性检验。该方程常数项和各自变量项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0、0.007、0.015、0.006,自变量X2、X9、X17-19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114、0.283、0.207。

备注:(1)未列出个人基本情况的问题;【】内的数字为对应答案项自主性赋分值;(2)在“可选2项”题中选了2项备选答案的,取2项的分值平均;(3)所赋分值不在问卷中披露;(4)最后4项(Y21-Y24)得分平均值为自主性综合得分。

可见方程回归效果较好(比如拟合度达79.6%),并显示出:重要事情决策习惯的自主性倾向对人生规划自主性影响最大(标准回归系数Zb3=0.283), 自主交流、获取和利用相关信息能力的影响次大(Zb2=0.207),大学学龄的影响力位居第三(Zb1=0.114)。

3.基于影响因素的样本分类及各分类属性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大类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67.6%(分别占27.6%、29.5%和10.5%),其中前2大类样本数之和占57.1%;其他各分类样本数占比都小于5%。前3个分类样本组的重要影响因素得分/指标(均值)的差异如图1所示。图中,利用信息高得分是指交流、获取和利用相关信息的自主性得分大于0.85,高得分人数比重0.1表示占比为10%。

第1大类共58人,占总样本数的27.6%。他们在重要事情决策习惯上的自主性平均得分X9=1.10(最低),无1人选择“自主思考判断拿主意”;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自主性得分X17-19=0.875;自主性综合得分Y21-24=0.94(最低);对未来人生发展方向(Y24)选择“已确定”的人数占51.7%(最大)。此大类中,大二占66%,社科类占55.1%,理工类占34%;父/母亲最高学历本科以上者占55.2%;父/母亲职业为中高层次类(科级以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领导、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或老板)的占58.6%。其他参见表2。

第2大类共62人,占总数的29.5%。他们X9=2.0,全部都选“自主思考判断拿主意”;X17-19 = 0.776(最低);Y21-24=1.03(次高);但Y24选择“已确定”的人数仅占25.6%(最小)。此类样本中,男生占58%, 全部为大一、大二学生;社科类占45%,理工类占32%;父/母亲最高学历本科以上占58.1%;但父/母职业为中高层次的仅占38.7%。其他参见表2。

第3类22人,占10.5%。他们X9=2.0;X17-19=0.912(最高);Y21-24=1.19(最高);Y24选择“已确定”者占45.4%(次大)。此类样本中男生占主导,约73%,且都为大四学生或研究生;理工类占比达63.6%;父/母亲最高学历本科及以上者占63.6%(最高),其余都为初中文化(36.4%);父/母亲职业为中高层次的占54.5%。总体上该类学生表现出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不是高层就是低层(见表2)。

四、讨 论

1.影响人生规划自主性的主要因素和机理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重要事情决策的习惯性倾向,会对以后人生规划自主性产生显著的惯性影响。而获取足够且有效的相关信息,是人们尽快做出相对合理重要决策的前提条件[8],故专项交流和信息利用能力强,可促进人们做好人生规划和确立人生目标。另一方面,大学学龄相当程度上体现大学教育和自然成长的共同影响;年级越高,大学生知识面越广,掌握信息量越多,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得到加强。这些与回归方程(1)自变量标准回归系数都为正相吻合。

2.调查样本分类的合理性

第1类大多为大学低年级女生,多来自较大城市和父/母亲职业层次较高的家庭,其人生规划自主性较低,但近半数已明确未来人生道路方向。这与她们长期以来个人事项的决策倾向于依赖社会地位较高、眼界开阔的父/母亲相关。显然,条件优越的家庭父母干预过多,并反映出中小学专项教育的欠缺。

第2类多为低年级男生,他们的父/母亲学历和职业地位较低;虽然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自主性得分偏低(或受家庭条件影响),但人生规划的自主性强。这源于他们平时得到长辈的支持不足,长期被迫强化自主性有关。但或许因年级较低和掌握信息不足而持更慎重态度,已明确未来人生方向的人数比重最低。

第3类多为高年级理工科男生,父/母亲职业地位或学历较高的,会得到家庭有力支持;父/母亲职业地位属低层的,被迫自我加强,故两者对重要事情决策的自主性强。他们在获取、利用信息方面得分也高,其自主性综合得分自然高。但很可能受父/母低学历比重大(导致引导和教育不力)、过早选择理工科专业(职业方向性强、二次定位较难)的不利影响,已确定未来人生方向的比重为次高。

3.大学生人生规划自主性的总体现状特点

问卷调查显示,已确定未来职业/人生方向的人数占比仅为32.9%。当今全球化时代信息丰富、获取便利,但通过Internet获取相关信息的自主性得分很低。三个影响因素中大学学龄(可反映大学教育)对自主性综合得分的贡献最小,而个人要事决策习惯倾向性影响最大。可见,我国大学生人生规划自主性的专项教育亟待加强。

五、主要结论

1.影响大学生人生规划自主性的三个重要因素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学习/生活要事决策习惯的自主性倾向,自主交流、获取并利用相关信息的能力,大学专项教育。家庭教育和中小学长期坚持引导未成年人的自主判断和自主决策,可提高大学生人生规划的自主性。同时,在大学低年级期应加强职业和人生规划的专项教育。

2.当前仅约1/3的在校大学生有比较明确的未来人生规划。总量超过半数、数量相当的两类大学生群体值得关注:一类是生长于大中城市的女生人生规划自主性差,过于依赖职业地位/学历较高的父/母亲较早地确定了未来人生道路方向(未必适合本人);另一类生长于欠发达地区、父/母亲职业地位/学历较低的多数男生,其人生规划自主性较强,但需要加强交流、获取、利用信息能力。

3.父/母亲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程度及开阔的眼界,对大学生合理规划未来人生道路有重要影响。但此类学生应主动沟通交流、努力从多渠道(Internet等)获取并利用相关信息,有助于尽早确立适当的人生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Ryan RM, Deci EL.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J].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0(1):68-78.DOI:10.1037//0003- 066X.55.1.68.

[2] 郭瞻予.大学生自主性研究历史与现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53-155.

[3] 李志楠,邹晓燕,张卫星. 8~16 岁儿童父母权威观及行为自主发展特点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7(2):168-154.

[4] 金国雄, 于娜娜.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2008(1):50-52.

[5] 王雄伟.大学生人生规划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J]. 中国社会医学,2012(2):97-99.

[6] 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7] 张文彤.SPSS11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8] 刘乃仲,贺剑. 政府危机管理的新视角—通过组织传播加强危机管理的若干思考[J].前沿,2005(9):162-164.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多元回归问卷调查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不同住房保障方式下住户居住满意度研究
江苏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实效性研究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