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背景下小学思政教育的开展探究

2020-11-28 07:47梁德光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梁德光

【摘 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既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发展与复兴的需要。在小学思政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历史使命感来正视教程,从对文化的角度解疑节,让小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并传承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综合素养。传统文化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刻的情感和美好的寓意,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本文将重点介绍传统文化背景下小学思政教育的开展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思政;以美育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发展,对小学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養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环境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课堂,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德育类课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后可以提高自己的爱国热情,也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与心灵。小学生从小接触传统文化以及熏陶后,会让自身的眼界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小学思政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讲述

传统文化是民族与物质文化的总和,其核心内涵精神和道德内涵,通过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对与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道德法治知识,我们应在小学思政教学中积极展示传统文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水平,从学生目前的文化知识水平出发,根据学生的文化修养表现出各种传统的文化现象。

二、传统文化背景下小学思政教育的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绝大多数的小学思政教师经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的含义以特征等,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丧失了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对思政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除此之外,在小学思政教学阶段,学生整天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网络碎片信息化教学,导致他们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时间越来越短,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自然也就不会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够强烈,是小学思政教学与传统文化这两个相结合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小学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绝非简单的监督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背诵,而要保证他们充分掌握当中一系列知识的前提下,在内心上和各类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产生激烈的碰撞,为日后传统文化精神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政教学中的意义

(一)培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优良的道德习俗值得我们发扬和提倡。因此在小学思政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他们的认同感,在内心深处种下传统文化的根,对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学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传承,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上的吸引力,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

学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篇章,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方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让学生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从而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传统文化背景下开展小学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榜样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不成熟的年龄,辨别是非能力较低,因此小学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们的榜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教师一直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学生的行为举止大多受教师影响,教师在课堂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思政课堂想要真正引入传统文化,需要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例如:根据学校的需要,学校领导鼓励教师主动参加有关传统文化的培训,从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摸索然后提升文化素养。除此之外,在教师结束讲课之后去参加学校组织的传统文化演讲活动,开阔老师的眼界。学生在教师充满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中会更乐于从内心接受传统文化的相关教学,以教师为榜样更好的发展下去。

(二)使用多种多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程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针对传统文化板块增加相关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对思政的喜爱之情,并推动小学课程的发展。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政教学中,要结合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老师在向学生授课过程中也可以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小故事。除此之外,随着课堂的新兴发展,教师教学也不用局限在书本中,可以利用充足的电子设备资源向学生引入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视频或者音频的材料内容,以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还能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点,进而使得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丰富。为了更好的利用展现出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教师在思政的课堂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可以在本文章中展现出本文内容细节的基本基础,吸引学生关注和本章相似的文化现象。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坚持才会有收获》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歌唱关于坚持的歌曲,如五月天的《倔强》,或者教师为学生们讲述伟人成功的案例(程门立雪),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学习歌曲和听故事的过程中明白坚持的意义和重要性,学生们在这节课中的歌曲环节中与教师的关系拉近,能够更加有效的接受教师。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当中理解传统文化宣扬的坚持,成功贵在坚持,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质培养很有意义。

再比如说:微课在小学思政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使传统文化知识成为引导学生行为的基本准则,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利用乐观的态度去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在学生们学习一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拉拉手,交朋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有关友谊的视频如:海绵宝宝交朋友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故事情节当中,教师这时可以引出本课的主题“友谊”让学生们带着自己对“朋友”的理解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们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并且深知传统文化中的与人为善,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形成主要途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小学思政教学而言,教材的内容枯燥无聊,如果再加上一些传统的灌输式指引,这只能增加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困难,因此,小学思政教师应具有认知的基本规律相结合的难度,为学生设计出多样化的活动,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开展传统文化讲座,教師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自己举办;其次,学校进行定期的读书俱乐部,以鼓励学生交谈阅读后的读后感,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样无论是从教学还是情感塑造的过程中来讲,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展示的愿望,还能深化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建立传统文化家校合作机制

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在学生学习课程当中是息息相关的,他们都是互相影响的。在小学思政课中为小学生课堂引入孝德传统文化,家长伴随着孩子专业文化素养的提高会感到欣慰。国家和社会也会因为小学生接触传统文化而改变。这四者都是可以联动的,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父母多爱我》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家的含义是什么?对我们来说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学生听到这个话题感到很开心,紧接着列出:“在家里父亲和母亲是如何关心和爱护自己的,自己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这样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和爱护父母的恩情,增强学生和父母的感情,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关心和爱护自己的父母,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和各自的家长在班级外面的走廊上和黑板上面设计一些关于孝顺与道德相关的俗语和名人名言,使得学生们能够随时感受到孝道的重要之处,感受到父母的辛劳,从而对父母产生强烈的感恩之心。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学生们结束孝德教育课堂学习之后,组织学生们举办演讲“孝德”的文章,并且在课下通过自己做的事情表达对父母养育的感激之情,进而促进孝德传统文化成为学生们学习中的常规化。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进入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丰富学生对祖国的情感,传统文化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遗产,需要小学生从中体会传统文化底蕴。针对小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入,新课程目标改革下也提出了其重要性。所以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走出内心的禁锢,从传统文化中感受各种各样美好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管文杰,张冰,陆鑫.对小学思政教育融入中国传统道德故事的思考[J].才智,2020(06)

[2]宗瑞雪,张冰,罗泽星.浅谈中国传统道德故事融入小学思政教育[J].才智,2020(11)

[3]俞润山.榜样引领·角色体验·换位思考——关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

[4]卡毛才让.基于“本土化”视角的藏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

[5]孙连盛.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09)

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学为支柱 , 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如,“烦恼”“差别”“平等”“世界”等。

中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反映了传统文化之间(如:儒家/道家之间;儒家/法家之间、儒家/佛家之间)存在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他们之间相渗透,形成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文化形式等。

在民俗方面,则以传统节日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些传统节日包括(均按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的"腊八节"、腊月三十除夕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