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珺萍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目标。小学美术是对学生开展德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老师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培养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实现学生知识、素养的协同发展。本文从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所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小学美术而言,核心素养包含了学生艺术认知、艺术思维、艺术表达等多个方面,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培养,使学生不仅通过美术学习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同时也获得美的熏陶,使学生获得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知识碎片化、浅薄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通常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当节课的教学内容上,只关注与局部教学内容和课时目标,却忽略了知识间的关联性、系统性、融通性和生成性,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出碎片化、浅薄化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知识体系,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和质量,也阻碍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既要立足教材着眼课程,同时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方法流程化,教学思路局限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通常采用流程化的单向灌输教学方法,比如很多老师习惯于用“看→说→演→画→评”的教学流程,看视频或看例图,然后为学生讲述其特征,为学生进行演示,学生模仿绘画,最后老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这样流程化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内容也局限于书本知识,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更无法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要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新媒体、新方法创新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的提高。
(三)重“外化”而轻“内化”
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老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知识教学上,只重视学生课堂上学了什么,作业完成的效果如何,忽视了小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个性表达,导致很多小学生只会模仿,不会创造,虽然学了很多美术知识但却不会运用美术方法来进行思想和情感表达,虽然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了不少美术作品,但美术素养却并没有提高。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的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作为实施美育和德育的主要阵地,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美术表现能力,审美判断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创意实践能力等多种能力,使学生通过美术教学拥有感知、理解、创造等多维度的素养。
(一)开展“大单元”教学,整合知识促进融会贯通
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注重知识之间关联性,加强知识间的整合和融通,用大单元教学的思维去多角度多层次的引导学生,指导学生通过感受、欣赏、尝试、创作等一系列美术活动来理解美术概念,掌握美术知识,形成美术认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图像识图、美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跟随老师的引导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促进了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和创意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真正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将知识内化能力,得到知识与素养的协同发展。比如六年级学习“家乡的艺术”“发现老房子的美”“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历史和发展”这几节课老师可以采用大单元教学,老师可以以“家乡”为中心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首先展开联想,将家乡与明间艺术,家乡与老房子,家乡与历史等进行知识串联。接着老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家乡有关的民间艺术作品,使学生对民间艺术滋生出浓厚的探究兴趣,积极主动的尝试通过画笔或者泥塑的方式展现出自己对家乡景物、风土人情的理解,使学生不仅学习到关于泥人的制作知识,同时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表现自己家乡的样子,使学生将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融合起来,促进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中注重点面结合,由表及里,注重知识内化
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既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也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具体事例指导学生掌握其中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通过广泛的知识内容来打破学生的固化思维,使学生结合老师讲解的事例来进行知识的举一反三,使知识得到的灵活运用。由表及里、点面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不仅从美术作品的表象信息中了解作品的题材、形式、方法、材料、规格等等,同时可以能在老师的知识拓展中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主题以及画家的生平,要表达的艺术内涵等,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不仅对美术作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促进了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以“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这课为例,六年级学生以及初步具备了欣赏、评述、审美的能力,但是审美经验不足促使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时仍停留在审美感知阶段,虽然也能够从作品的形式、色彩、造型、表现形式等角度进行分辨,但是对艺术作品的内涵理解以及审美创造力方面依然存在不小的难度。在学习这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老师可以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为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讲解。本课中展示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比如《抓髻娃娃》,老师可以结合剪纸作品来引导学生分析起特点,同时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来进行理解,使学生将剪纸的造型特点、艺术特色与历史发展、人文习俗等联系起来。由表及里的美术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不仅了解到中国剪纸艺术的多姿多彩,也形成了良好的审美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以技入道,把握知识要点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弥补小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不足,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重要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唤醒自身的情感意识,进而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对美术作品拥有深切的感知,使在视觉感知的同时融入自身的情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从而在学习美术技巧时能够更加快速的领悟其中的学习要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促进了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比如学习“神秘的礼盒”这课时,需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可利用的制作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礼盒的设计与制作。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礼盒并不陌生,对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使用材料都拥有基本的认知,在进行这课学习时老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包装礼盒,使学生了解设计与使用相结合的道理,然后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神秘”作为着眼点,利用掌握的礼盒制作技巧,将礼盒制作融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进而既使学生掌握了礼盒的制作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了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课程改革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感知、理解、创造,实现知识与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沁雯.基于核心素養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19(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