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琼
【摘 要】写作是一种表达方式,相较于口语表达,写作用语更加规范;另外,写作对情感深度、思想交流的要求更高。小学阶段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才刚开始发展,因此写作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写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对学生语言逻辑、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因此写作也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学生自然思维,表达发散性内容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对学生的写作练习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应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写作素养;小学语文
当前学生在写作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千篇一律,学生大多模仿自己阅读过的文章进行写作,没有办法将实际生活、亲身经历与写作结合在一起;素材积累少,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出现缺乏素材、凑字数的现象;逻辑不通,学生的写作没有系统的逻辑顺序,俗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升,与此同时,学生对写作产生排斥心理。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拓宽思维,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一、理清文章思路,构建写作框架
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要尝试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写作框架,打破写作套路。这里写作框架的构建是指关键词的提取,即教师在确定某一写作主题时,学生需要围绕这一主题确定关键词,这既是学生对写作主题的解读,也是对学生写作内容的规范。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确定关键词,可以保证学生写作方向的正确性,也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思路。
以《神奇的探险之旅》为例。首先,学生根据题目可以确定这是一次旅程,在此基础上包含有两个关键词:“神奇”和“探险”。在描述“旅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确定探险之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另外,这次的主题明显是记叙事情发生的经过,因此还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人物”。在确定基础要素后,学生再进行写作,无论想像多么丰富,都会始终围绕主题内容,不会产生偏离主题的现象。根据主题中的关键词——“神奇”和“探险”,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必须要突出这两个特点,比如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或见到了什么神奇的“事物”;“探险”则要求学生确定探险的“目标”。在框架建构后,下笔时可选择最有意思的人和事来写,注意详略得当和细节描写,文章就富有生活情趣和避免俗套了。(见图一)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写作框架,理清事件发生的过程和顺序,更明确、详细地引导学生了解写作任务,不但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还保证了基本的写作方向,写出的文章更有真情实感,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发散学生思维,拓宽写作广度
学生写作时经常会遇到没有素材以及千篇一律的问题,训练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尤为重要。教师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筛选生活中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写出更具个性化的作文,拓宽学生写作的广度。另外,思维导图能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以《家乡的风俗》为例。学生在围绕这一主题写作时,首先,从题目就可以确定基本的关键词:家乡、风俗;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拓展延伸。比如在写作时可以选择写一个风俗,也可以选择写几个风俗;如果选择几个风俗进行写作,是按照时间顺序还是风俗大小进行写作;而且风俗可以分為多个类型,像节日风俗、文化风俗、结婚风俗、饮酒风俗等;而在节日风俗方面,学生可以选择春节、端午、中秋等;也可以选择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例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等。另外,在风俗中还包含饮食、活动、服装、住宅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来描写。至此,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拓宽了思路,可选择性素材就丰富起来了。当然,有的学生面对这些选择会产生困难,应该如何确定具体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可以先在思维导图上勾画出自己想要写作的内容,然后与教师一起商议,最终确定写作的角度。(见图二)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拓宽思路,不但丰富了写作内容,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在之后看待问题时能从多角度进行思考,继而提升思维品质。
三、促进深入思考,展现写作深度
小学生在写作时,不仅要拓宽广度,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但小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思考方向,明确提出“感情真挚”的行文要求,努力凸显文章内容在人性和人情方面的真实性和深度感。
以《笔尖流出的故事》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写作时,可以先询问学生想写什么故事。有的学生会说写关于人物的故事;有的学生说写童话故事;还有的学生说写动植物的故事。在学生确定写作方向之后,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有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经历进行创作的,有的学生则是根据自己的想像进行创作的,还有的学生描写的是别人讲给自己的故事。在学生回答自己写作的原因之后,教师询问学生:通过这个故事,你想表达什么情感或道理。此时学生开始思考,并进行深度构思。比如,某个学生说想要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要诚实守信,此时教师可以询问:如何设计写作内容,才能突出这一道理。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一步步完善自己的写作内容,深化创作思想,提高写作质量。(见图三)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深度思考写作内容与写作技巧,展现文章深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回归写作初心——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在行文时注入了情感,让文字拥有了温度。
四、组织行文结构,深化文章主题
有些学生在写作时没有逻辑顺序,表达混乱。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组织文章结构,学会表达条理和逻辑顺序;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进而深化写作主题。
以《我的乐园》为例。学生在围绕这一主题写作时,确定了写作方向为:辅助学习、陪伴、娱乐三个方面。如果就这样让学生开始写作,学生可能还是会出现表达逻辑混乱的现象,比如在写娱乐方面时,突然拐到了辅助学习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将几个方向写下来,然后利用思维导图“排兵布阵”。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可以发现这三个方面其实是并列关系,辅助学习和娱乐可以进行转换,因此在设计写作顺序时按照娱乐、辅助学习、陪伴进行排列,并尝试利用过渡句或过渡段将前两者联系起来。当然,除了这三部分的主干,还要写出最开始的引子和最后的总结,于是学生选择了“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如图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在写作逻辑方面更清晰,行文中关注点明中心的句子和首尾呼应,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表述中表达情感,深化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组织文章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不但使学生的写作更具水平,还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条理性。
综上所述,本文从构建写作框架、拓宽写作广度、展现写作深度、深化文章主题四个角度就应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进行了策略研究。小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找到写作的方式方法。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思维导图扎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与引导下,掌握写作技巧,提升思维品质,增强表达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借力思维导图,提高小学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86-87
[2]罗宗文.思维导图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探究[J].求知导刊,2019(31):26-27
[3]高雪.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讨[J].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2019:64-66
[4]陆彩萍.思维导图让小学生会写、爱写[J].人民教育,2019(10):67-70
[5]杨婕.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J].才智,2019(12):8
(此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规划课题“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写作素养”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Z2019GH098))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在学科教学方面,历经52年的发展,也没在学校广泛应用,后经华东师大刘濯源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把知识记住”的效率,但却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另外“自由发散联想”具有天馬行空,对思维不加控制的特点,更适合用于“头脑风暴”式的创意活动,而不适合用于学科知识教学,因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由不得胡思乱想。基于学科知识的特性,学科教学必须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