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技能。为此,研究主要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促进专业发展的动力生成策略,以期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策略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动力生成策略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教育在改革,未来在变化。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而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也是对当今和未来的时代和社会的一种责任。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为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履行上述责任和使命的关键。在此,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专业发展动力生成策略两个维度来进行探讨。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职业发展动机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即:从师范毕业生到刚踏上讲台的新手教师,再发展成为较成熟的有经验的教师,并继续成长为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这样的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自身强烈而持久的职业发展动机的影响。
这种职业发展动机主要表现为教师把自己当做专业发展的主体,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发展愿景,不断地夯实自身专业技能、改进课堂教学水平、开拓科研视野、提升自我人格魅力,善于把握职业发展的机会,最终实现从新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飞跃。
2.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效能期望是教师内在的体验,是一种自我认同感、自我信念感、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超越感,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
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能够始终保持对工作的自信、兴趣、激情和源动力,即使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也能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控,对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进行反思,执行力强。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往往对教学工作和安排缺乏信心和积极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缺乏自我职业规划的意识和专业发展的动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流于形式、疲于应付。
3.学校管理方式和同伴
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对教师而言至关重要。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在其所生活的社会中实现的,因此,外部的环境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那么,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呢?
(1)学校管理方式
学校管理方式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师专业发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管理方式的影响。如果学校能够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和机会,能够认可教师取得的成绩,并且能够鼓励教师,那么教师就会在工作中投入更多,也就可能有更高的目标。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其领导格局、管理能力和方式决定了学校教师的发展氛围,这是影响教师工作能力与态度的直接因素。校长是影响学校内每一位教师职业规划和发展的要素,应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采用公正合理的评价手段,以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校园氛围搭建本校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梯和平台。学校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从事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必会受到来自学校物质、精神、制度等文化环境方面的显性或隐性的影响。
(2)同伴
同伴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乔伊斯(Joyce)和肖尔斯(Showers)率先提出了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的概念,认为相较于独自工作的教师,在同伴帮助和影响下的教师更易熟练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同时,相较于领导层和学生方面提供的教育教学评价,同伴教师的评价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更有助于教师处理日常教学事务和改进教学行为。
笔者在与很多优秀教师交流时发现,教师们在回顾总结自己的专业发展轨迹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同伴的引导和帮助。比如,有的教师提到了刚入职时的“老带新”制度,自己在师傅的带领下更快地适应了入职初期的教学工作,并在很多教学难点和问题出现时得到了老教师的及时指导。还有的教师提到了学校教学观摩活动中的“同课异构”,同样的课型和知识点在不同教师的构思和设计下带给了自己更多的启示和灵感,帮助自己开阔了眼界。此外,教研组、备课组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比如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基本功大赛、听课月等活动,可以让老中青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为教师们的深度发展、教学思想的更新和交流搭建了平台。同伴带给教师的帮助是最直接、最有实际效果的帮助,同伴互助体现的是教师的合力和集体力量,是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生成策略
1.提升教师的职业敬畏感
教师的职业敬畏感涉及敬畏课堂、敬畏学生、敬畏教师三方面。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驱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教师自身,关键是教师自身,动力是对自身从事职业的敬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一个民族中只有最优秀的公民才有资格当老师。”这道出了对教师职业崇高的敬畏感。教师只有怀着这种职业敬畏感,才会葆有对教学工作的持续热情和前行的动力。
一要引导教师认识到,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落实者,而落实的关键在课堂。为此,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不仅应引导教师首先做到认真备课、积极反思,做到敬畏每一堂课,尊重爱护学生,还应该引导教师将教学工作当成毕生的事业来修炼自我。
二要引导教师看到,对日常教学工作的敬畏感是优良师风师德的体现,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元素。教育无小事,日常教学工作看似平凡且琐碎,却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与学生的谈话,对学生的纠错和鼓励等行为看似微小,却能让学生如沐春风、倍感激励。这就是每一位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传播人类科学文化的精華,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2.提升教师的专业成就感
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成就感,需要唤醒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同时减少外部干扰,让教师潜心于教研。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的唤醒需要多方面的合力。一方面,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利用专业化培训帮助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建立“专业发展档案”,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帮助教师主动学习、积极实践、自我超越,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应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形成引导教师享受专业自主和专业发展乐趣的激励性评价,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让每个教师感受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和成就感。
此外,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帮助教师“减负”,将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心无旁骛地从事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只要学校和相关部门都从真正意义上去敬重教师,及时删繁就简,拒绝摊派给教师分外之责,就能真正把教师减负工作做实做稳,从而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为一大事而来,做一大事而去”。简言之,要努力让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走向良性循环,让教师拥有潜心做學问的一片乐土。
3.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快乐工作和生活的源泉,但随着社会各界对教师期望值的升高,教师的责任和压力也在增大,职业倦怠成了教师行业中不容忽视的现象。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重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是关键。教师的职业地位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一方面要提倡尊师重教,增强教师的职业尊严感和价值感,让教师真正感受到来自学校、社会的尊重;另一方面要将真正有利于教师的一些福利和优惠政策落地,让教师切实感受到自己职业地位的提升和工作的价值。
其次,提高教师的精神待遇是核心。作为一名教师,怀有幸福感是从事这项职业的精神上的最高境界。这种幸福感除了来源于教师自身对职业的热爱,还需要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通过实际行动来保障。比如,给教师提供更多公共服务的权益,给退休教师颁发荣誉勋章,为优秀教师开展各种表彰活动,提升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安全感,为教师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
最后,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是重点。丰富的物质待遇是对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的肯定,是将教师引向更高层次幸福获得感的基本条件。脱离一定的物质基础去奢谈精神上的幸福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此外,保障教师的收入是提高教师物质待遇的重要环节。学校还应增设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以体现对教师劳动价值的尊重并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安全感。
三、结语
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个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更应该是一个有人格尊严、独立思想、丰富情感、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的大写的“人”。从平常的工作中去体验幸福,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信休憩之后的奔流会更有力量,调整之后的步伐会更加坚实。教师们只有努力蓄势蜕变,破冰前行,才能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提升自我,做到站上讲台、站稳讲台、占领讲台,最终超越讲台!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