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妮
【摘 要】阅读可以使学生积淀丰富的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師逐渐意识到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相较于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阅读量较大,文本逻辑更加复杂,对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积极意义。小学低段的学生对故事性、叙事类文章的兴趣较大,因此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可以选择叙事类的整本书。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低年级叙事类整本书阅读进行分析和指导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叙事类;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文章,叙事类文章的趣味性比较强;同样在整本书阅读中,叙事类型的书籍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另外相较于诗歌、散文,小学低段的学生无论是在阅读兴趣还是阅读能力方面,都更适合阅读叙事类书籍。因此面对小学低段学生,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选择叙事类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除此之外,小学低段的学生才刚刚受到系统的教学,学习能力处于萌芽阶段,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给予充分的指导,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
一、设计阅读卡片,了解阅读内容
教师在开展叙事类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设计阅读卡片,引导学生了解阅读内容。一般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书籍目录、简介和前言,先对书籍内容有大致了解。教师设计阅读卡片,可以使学生先为阅读整本书做好准备工作;另外阅读卡片更具趣味性,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可以设计阅读卡片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以《小鲤鱼跳龙门》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本书时,可以先设计阅读卡片。在阅读卡片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填空或要求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本书内容。比如在阅读卡片中教师要求学生填写本书的书名、作者、国际和出版社;要求学生阅读书面的文字介绍,观察书籍封面,根据文字介绍和书籍封面猜测本书的主人公是谁,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并将自己的猜测填写到卡片上;另外学生还需要阅读本书的序言,根据序言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以及其他人对本书的评价;然后学生需要阅读目录,根据目录猜测书中的细节。学生根据阅读卡片的指导认真阅读书籍的介绍,对书籍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阅读书籍内容的热情。教师设计阅读卡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阅读内容,可以降低学生之后的阅读难度,促进学生积极的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最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制定阅读计划,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阅读计划可以使学生按部就班的阅读整本书内容,对学生能够起督促作用;但小学低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制定计划的习惯,也没有对应的能力;因此在制定计划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使学生合理的安排阅读计划。
以《“歪脑袋”木头桩》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本书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制作阅读计划表。在阅读计划表中,学生要设计阅读时间、阅读章节和阅读内容。每次在阅读某一章节之后,学生需要填写阅读计划表。学生在填写阅读计划表时,可以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会更加积极;另外阅读内容这一表格可以帮助学生回忆之前的阅读内容,使学生的阅读更具连贯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当然,每个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各有不同,因此阅读完整本书花费的时间也各有不同;为了协调学生的阅读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计划表中添加一项“亲子个性交流”,如阅读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将故事分享给自己的父母,或利用绘画讲述自己阅读的故事等。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计划,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按照阅读计划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最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三、布置阅读任务,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鲁迅先生说过:“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因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养成的重要习惯。教师通过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促进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吸收优秀的文化。
以《孤独的小螃蟹》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本书时,可以布置阅读任务。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在按照阅读计划表阅读每个章节的内容时,要从中勾画出好的词语和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场景;在每个章节的后面写出自己想对小螃蟹说的话,或自己的感想。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阅读,摘录优美的句子或词语,在阅读完整本书之后就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另外鼓励学生写一些阅读笔记或批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像有的学生在阅读完“一只大钳子”这一章节后写到:“小螃蟹,你真的很勇敢,很善良,我要向你学习。”有的学生在阅读完“小青蟹不见了”的时候写到:“小螃蟹,我也是你的朋友。”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做好阅读笔记,不但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质量,还使学生在阅读中与书中人物沟通,促进学生精神境界的升华。
四、创设问题情境,提炼阅读要素
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炼阅读要素。在叙事类书籍的阅读中,学生要掌握关键的故事情节、主要的人物形象以及整本书的思想表达。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抓住整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整本书,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以《小狗的小房子》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本书时,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比如你认为小狗的女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小猫吗,为什么;你怎么评价小狗呢;你觉得故事的哪一情节让你印象最深刻;等。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思考,促进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与理解。如学生思考小狗的女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小狗的眼中女主人不喜欢它,还会斥责它;在小猫的眼中女主人总是很亲近它,但是小猫不喜欢。面对这两种矛盾的态度,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疑惑,女主人究竟是什么形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最终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
五、组织交流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组织交流活动,在交流与分享中培養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组织交流活动时可以设计交流主题,如探讨某个主人公的形象,评价某一故事情节等。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思维会得到拓展,会了解其他同学的阅读思想;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发散思维会得到发展。
以《一只想飞的猫》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本书时,就可以组织交流活动。为了时刻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也为了促进学生深入阅读,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途中鼓励学生交流与分享。如当学生阅读到美丽的蝴蝶向西面飞去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交流活动,活动主题就是“猫与蝴蝶”。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蝴蝶和猫的评价。有的学生认为这只猫很淘气,打翻仙人掌、扑蝴蝶,很过分;有的学生认为这只猫很骄傲,因为抓了十三个耗子就很得意;也有的学生认为这只猫很厉害,因为能够抓住十三个耗子。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自信,促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每个学生对猫的看法不同,也就会产生争议,教师可以鼓励这种争议的发生,促进学生在争议中产生批判性思维。教师组织交流活动,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阅读与讨论中;还可以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发展思维,提升表达能力,最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六、组织表演活动,深度理解内容
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组织表演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阅读内容。叙事类的整本书都具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在表演活动中学生需要对故事情节有深度、清晰的掌握。另外教师组织表演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可以使学生在表演中亲身体验,感受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
以《七色花》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本书时,就可以组织表演活动。比如教师提出:在阅读完这本书后,就开始组织表演活动;哪位学生在阅读这本书时,越细心认真,哪位学生就可以从书中挑选一个角色。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会认真的阅读这本书。在学生获得角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表演这个角色。在表演活动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配以音乐,使学生受到环境的渲染,理解自身演绎的角色。在表演活动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促进学生整理思绪。教师组织表演活动,使学生掌握故事内容,了解人物情感,促进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本文从设计阅读卡片、制定阅读计划、创设问题情境、布置阅读任务、组织交流活动和组织表演活动六个方面就小学语文低年级叙事类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进行了探究。阅读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希望本文的一得之见,可以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学耀,马素杰.基于支架理论的整本书深度阅读实践[J].语文教学之友,2020(07):3-6
[2]王倩.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20(07):26-28
[3]潘宇.指向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实践探究——以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6):40-41
[4]朱作彬.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20(17):137-138
[5]范胜武,赵芳.三种课型上好语文整本书阅读课[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7):45-48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常规课题《小学语文叙事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9-686)的研究成果之一)
1941年,叶圣陶在其重要论文《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整本书的思想已经被重视。
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总结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时指出:“现在的精读教材全是单篇短章……现在的国文教学,成绩不能算好,一部分的原因,大概就在选读单篇单篇短章……再说国文教学的目标中,大家都知道应有‘养成读书习惯一目,而且是极重要的一目。但是就实际情形来看,学生并不读整本的书,除了作为国文教材的一些单篇短章,以及各科的教本以外,很少和书本接触。《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法概要项下虽然列着‘略读书籍的门类……可是真个如此‘实施的,据我所知,绝无仅有。少数学生能和书本接触,那是为了自己的嗜好,或者遇到了偶然的机缘,并不是国文科训练出来的。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从叶老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叶老重视读整本书是因为读整本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具体而言,读整本书可以扩大阅读空间,应用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叶老在他的著述中不厌其烦地谈到方法、能力、技能、习惯,因此,历来的研究者多据此把叶老归为彻底的工具论者。叶老在1922年1月20日发表的《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多次谈到关注学生心灵:“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所以欲求成功的教师,当从为儿童特设的境遇里,发展儿童的心灵,务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教授国文不以教授形式为目的,这不过是附带的目的;宜为学童开发心灵,使他们视学习语文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这篇文章中类似的呼吁还有很多,可见叶老对儿童心灵的关注程度。后来,叶老多呼吁习惯养成等,应该是语文教学没有实效的现状使然。没有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怎么能空谈发展心灵?叶老一直力图解决教学的现实问题。
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作品。丰富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遇到自己喜好的语言形式,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学生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意识的。
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如比较童话作品中的“王子”“公主”,比较不同作品中的“智慧老人”等,学生能够通过材料的“重整”,对作品进行“伸展”“评鉴”,最后实现“创意”阅读。学生能通过对比,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使思维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