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千原
结婚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古往今来其中都有不少门道,但无论在哪个年代,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有钱人家还是贫穷光景,在当时可以说都会尽心尽力来对待和操办,只是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有力推动,让一代代人的结婚账单千差万别。
70年代
70年代初期,那时穷人家娶一个媳妇基本不用花钱,奉上几本红宝书,有个证婚人就能结婚了。
稍后但也开始了讲究,还有准备老三样,就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录音机,俗称“三转一响”。在城里或家庭条件好些的人家,再备个立柜、平柜、梳妆柜和高低床,又称“三十六条腿”,那就算齐了,如果酒席再能上个“手动八碗”,那在当时真可谓是最有面最奢侈的婚礼了。
那会的结婚证更像是一张奖状。年轻人坚信“所有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那时,结婚照很可能就是人生之中的第一张照片。一身中山装,就是最好的服装。条件好的,还能做一身新衣裳,将最美最整洁的一面用镜头记录下来。
一张相片就开启了婚姻的一辈子,而且是极其坚固的相守相伴。
80年代
80年代,在改革开放伟大旗帜的指引下,人們的生活条件日趋向好,结婚花费也升到了四位数。
人们开始对家电有了需求,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俗称“新三大件”。也陆续走向城里或有钱人的婚礼当中,那时的洗衣机还是单缸的,看电视还要趴在跟前调台,但能拥有这几件,生活似乎就没有什么可愁的了。有钱人家的酒席也升级成了炒菜,农村人也称其“炒碟子”,至于荤素搭配的数量那就看婚礼主人的光景了。
80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很重要的东西。结婚证也变成小皮本了,看起来也正式了很多。结婚照大都还是黑白色,不过服装就大有变化了,城里有钱人也开始穿婚纱,西服领带之婚装了,不过款式和色调极其的单一。迎亲的交通工具也升级成了自行车,在当时长长的自行车队,把前挽上红花,看起来好壮观啊!不过在农村依然是条条毛驴花鞍鞍被,翻山越岭把新娘儿娶。
80年代,一般还是一家人住在一起,但少数有条件的也可能脱离父母单过。在家里腾出一间房做婚房,一眼望去都是喜庆的大红色,铺上两床新缎子面的花被子红铺盖,让人看得真是眼馋啊!
90年代
90年代,这十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婚礼的变化就大不一样了,结婚花费也升到了五位数。
这时的家用电器和家具之类的已成了硬性要求,必备之物。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银手戳、摩托车,这在当时叫“三金一银,屁股底下坐80”。婚礼宴席也更有讲究了,桌上要上香烟、酒水、炒菜要八个或十个,必须荤多素少。
90年代,结婚照大都变成了彩色照片,而且布景选美,可以多拍一些,婚房内多摆挂几张,新娘的婚纱和新郎的西服皮鞋也更是色彩鲜艳、款式多变了,迎亲交通工具也变成车子了,就是租也租几辆小的面包车,如果新娘子能坐上桑塔纳小轿车,那就更光彩了,就连最落后的农村也大都改成机动三轮车或农用四轮车迎亲了。
2000年代
2000年代,这个时期也是经济与科技突飞的时期,婚礼的整体变化同样跨越发展,结婚花费最低也得几十万元人民币了。
这时的家用电器已成为常规,家具也早早就准备齐全了,首饰也全部变成黄金或白金的了,城里买房似乎又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气流蔓延开来。就连农村同样如此,即便当时没有合适的房选,那也得给儿媳压十几万或二十几万的购房钱,这也是婚礼账单最大的一笔开支。婚礼宴席更有档次,就连农村也得整鸡、整鱼、整鸭的上着,酒水、香烟也都讲究牌子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时结婚照就更升级了,大大小小的婚纱摄影遍布城市,结婚照通常按服装来算,最低也得三五套,仅拍照就得好几千元,不光这样,婚礼现场还有录像师,将整个婚礼都刻于光盘记录,留作纪念。迎亲交通工具也全部变成了小轿车,为图吉利,好事成双,所以迎亲车辆必须是双数,最低也得八辆或十辆,在大红喜字的映衬下,整齐行进的迎亲队伍十分壮观。
当下的结婚账单
当下的婚礼账单可以说是“百万账单”。
“房子、车子、票子”这就是当下人们说的三大件,装好成熟的房子,买下称心的小轿车,再把精美首饰、华丽的品牌服装折合成耀眼的钞票,再加上婚礼高端的宴席,需花费好多钱。
当下的结婚照大都去名盛的旅游景区实地取景彩排,专一的摄影师随从,仅结婚照花费个小万元也算平常。迎亲车子大都统一颜色,统一品牌,丰田霸道、路虎揽胜等等,在婚礼主持策划师的歌声与节拍中,绚丽的婚礼现场真所谓如梦一般多彩。
漫谈着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进程和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聆听着花甲之年的父母回味与见证结婚账单之巨变的一一畅叙,似乎从他们湿润的眼角可以看出,对于在改革开放初期结婚的他们,那份结婚账单的单薄与寒酸,同样也流露出他们对当下厚重结婚账单的羡慕与倾注,更为生活在今天这个幸福新时代的感恩与祝福。
——选自《化工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