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研究

2020-11-28 07:25杨欣成晓丽
时代人物 2020年23期
关键词:大思政互联网技术协同育人

杨欣 成晓丽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过程中可提升其育人质量。在此之上,该文简要分析了“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的目标及其构建内容,并通过积极引进互联网技术、注重课程育人顶层设计、加强思政专业化建设、科学开展课外思政活动等策略,以此改善高职院校教育现状。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互联网技术;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9年年初召开的学校思政理论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了思政课程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并要求各校教师应积极为思政教育投入新动力、新活力。对此,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高职院校也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科学的“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构建方案,由此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满足新时代育人需求。

一、“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的目标

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某项技能为主的院校,一般要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而根据2020年5月22日公布的政府报告可知:2020年高职院校在招生规模上将增加200万学生,相比2019年上升了2倍。而教育部在高职院校数量上也指出:2020年高职院校共有1423所,占据高中在校生39.46%,这表明高职院校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育人场所,不但在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在市场就业领域有着突出的地位。因此,针对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整体育人的水准。

一般而言,“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所设定的构建目标包含以下两点:

全方位育人,依据新课标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应以素质教育理念为主,且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求。对此,“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是从教学课程角度出发,运用思政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进而快速达成高职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目标。教育工作者需在“大思政”育人环境下加强思政课程的建设,并善于强化思政课程的融合性,以此为高职学生的良性成长创造有利条件[1]

启发教育,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大多数为18岁左右的青少年,因其正处于思维发展与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若能积极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可有效提升育人质量。而在具体构建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以启发教育的手段加深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的理解,从而达到深化思维、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目的。同时,还应从创新视角适当引进全新的课程教育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等,进而加快“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的构建速度。

二、“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的构建内容

在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时,需涵盖下述三部分的内容:

建设育人平台,在高职院校中所涉及到的思政课程主要包括“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等。为了更好的确保“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尽快获得可靠的构建成果,我们应立足于在线学习平台为思政教师与学生间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经由在线学习平台还可有效的控制学习进度,以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针对性的教学指导。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需要根据学校教学条件以及校园文化,在教育平台基础上为其传递优质文化。对此,教育平台是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的重要依托。

实施教学改革,在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时,还需要秉承着创新改革原则增添思政课程的活力,以此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其中应包含课程方法以及课程评价、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队伍等方面的创新发展等要求,由此为学生打造一个新型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真正获得良好的改革成果。比如在课程教学的内容上,除了需要针对思政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以外,还可以从红色文化、工匠精神等部分开阔学生的视野,进而来保证课程内容的全面性与新颖性。

树立课程品牌,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过程中,还需积极开创课程品牌,运用品牌力量来加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关注度,也能适当提高教师对思政教学指导事项的重视度。具体可从品牌课程、品牌师资、品牌专业深化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等等,最终可在品牌化思政学科教学中加强思政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度,实现高品质教学目标[2]

三、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的策略

积极引进互联网技术

高职院校在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过程中,还需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以此推进构建进程。据相关调查可知:我国在2019年网民数量已突破8.54亿人,且普及率已超过70%,从此数据中不难看出互联网技术已成为当代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学生作为年轻群体,在青少年网民中互联网覆盖率超过了93.1%。因此,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能够善于运用互联网等手段,可适当的提升思政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开拓新思路,也会在培养优秀的人才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住宿制,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是聯合宿管员与辅导员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入住式”方法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纠正。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他人监管状态下,常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以此不利于发现学生真正的思想问题及发展动向。所以,在“大思政”育人环境下,可运用互联网技术在师生之间建立“社交网络群”,组建相应的“网络社区”,并且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好、性格等特征为其设置不同的交流群,由此在提高教师思政管理水平的前提下也能逐渐达成全过程育人目标。

比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2019年6月份专门提出“移动课堂”的思政教学模式,不但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了思政在线教育平台,而且还将思政课程的教学场地转移到了“黄埔军校旧址”以及“辛亥革命纪念馆”上面,从而更加直观的增加学生思政学习体验,这种移动式思政课程教学方式值得推广和学习的。

注重课程育人顶层设计

所谓的“大思政”实则是打造协同育人环境,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时,还应当采用顶层设计的方式予以落实。通常情况下,应从下述三个层次予以设计研究:

学生内部层次,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走向,并积极建立学生指导委员会,从完善学生工作机制上着手,联合校党委书记以及主任等领导,从宣传部、人事部、科研部、教务部挑选出专门负责学生思政管理工作的成员,并依据统筹管理的方式实现学生思政教育的整体化,以免出现部分学生思想出现问题,而影响其他学生的个人发展。

队伍交叉层次,思政工作中常涉及到许多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此时可由专业团队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建立思政教委会,并在出现工作难题时共同商讨,找到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由此来增加思政教育的专业性与实效性。

五位一體协同层次,“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的构建还需要紧紧把控国家政策的动向。对此,应从高职院校中的思政相关学科中进行全面管理,以便在协同育人条件下强化教学管理的效果。其中应涵盖心理学课程、文学课程以及思政课程等等,便于及时掌握国家变动形势,从而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

加强思政专业化建设

“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的推广离不开专业教师团队的支持。因此,应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培养其专业素质,以便在后期的思政工作中发挥出真正的教书育人作用。一方面,应注重学科的融合性,善于结合学科特点丰富学生的阅历,使其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从协同性育人方向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而不只是单纯性得完成本学科课程教学任务。思政教师的专业性是保障思政课程教育获得高质量成果的重要依托,理应引起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3]

科学开展课外思政活动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不宜仅仅要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上,它还需要借助课外思想政治活动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过程中产生明确的认知。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五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模式,各个高校可专门设立思想政治基金用于支持各种思政活动做产生的费用问题,便于高职学生在多样化思政活动中加深对思政内涵的理解和认知。

可参照2018年获得提名奖的“遇见东师”栏目,再结合本校专业特色来开创独特的思政文化网站,在扩大学校影响力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带来新方向和新思路。同时,还可建立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与思政课程相关的“社会主义政策”、“国家形势”等内容,由此扩大思政育人的范围,促使日常思政课堂上积极性薄弱的学生也能从网络渠道获取思政知识[4]

高职院校在设计课外思政活动时,还可结合时下热点新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某乘客在错过公交站点后,直接用开水烫司机的手,造成车辆撞上绿化带”等,教师也可将其作为案例引入到思政课程中,并组织“文明你我他”出行活动,引领学生外出了解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由此在增加学生见识的基础上也能学会规范自身行为,进而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时应当依据学情与课程计划扩大思政课程的教学范围,确保高职学生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拥有良好的思政素养,进而达成全方位育人目标。据此,应从引进互联网技术、课程顶层设计、团队专业化建设、开展课外思政活动等方面着手,促使高职院校打造全新的思政育人格局。

参考文献

[1]刘敏.高职院校构建“互联网+大思政”育人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9):137-138.

[2]惠朝阳.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5):57-60.

[3]王丽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71-75.

[4]欧姣姣,祁君.“大思政”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路径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9):118-120.

猜你喜欢
大思政互联网技术协同育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