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身份与广绣生产活动的互动性发展

2020-11-28 07:20李秀格蓝彤彤梁萍珊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互动关系

李秀格 蓝彤彤 梁萍珊

摘 要:在国家推进传统文化复兴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语境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专家们提出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强调了手工艺人在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绣娘与广绣的生产活动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绣娘身份的变化必将引起广绣生产活动的转变,而生产活动也不断塑造着绣娘的身份,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反饋推动广绣不断向前创新发展。

关键词:广绣;绣娘身份;生产活动;互动关系

2016年,粤绣被收录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作为粤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传承对国家传统文化复兴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广绣作为一种技艺性的文化实践活动,其传承要素主要有针法、图稿、色彩搭配等,但这些归功到底还是需要人来实践,只有人才能将这些零散的元素拼凑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并推动作品的流传和技艺的流传。因此,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广绣的技艺和成品的传承固然重要,但手工艺人才是广绣得以持久性传承的核心,而保护和培养传承人则是实现广绣的生产性保护[1]和活态传承的关键。就如邱春林曾说:“手工艺的文化变迁是人在变迁,没有人的记忆和心理作用,一切外力作用下的变迁都不可能实现。”[2]广绣的从事者大部分为女性,即绣娘,本文将从绣娘身份的变迁与广绣生产活动的关系这个角度来展开论述绣娘与广绣的生产活动之间的互动性发展。

一、广绣绣娘身份的变迁

在国家重视传统文化复兴和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文化氛围下,传统手工艺人成为代表国家优秀文化的活载体。社会发展推动广绣实现了从生活日用品向文化商品、艺术品的跨越,广绣的高端化发展使建构合适的身份成为当下绣娘适应社会环境的一个发展趋势。这里的“身份”采用的是霍兰德(Holland.D)提出的身份(identity)概念,他认为身份是一个将个人世界与文化形式和社会关系的集体空间建立起联系的概念,它是行动世界中的自我想象,由各种外在行动(activity)内化的生活经验构成,依赖于行动而存在。绣娘依附广绣生产活动而存在,在广绣的历史发展中,其身份的转变呈以下情形:

首先,民间广绣手工艺人身份,即原始身份。改革开放前,在广绣的发源地珠三角地区,当地的女性从小便接触广绣,她们在家长或者邻居长辈的传授下习得广绣技艺,并长时间在中间商“下放”的绣品订单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艺,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广绣手工艺者。其次,职业刺绣工人身份。职业刺绣工人是指以从事广绣为固定职业的人,并且她们的刺绣技艺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她们主要在广绣工厂工作或者自己开工作室。这个群体从上个世纪中叶存在至今,顺德富德工艺便是当下比较有代表性的广绣工厂。最后是广绣的非遗保护代表传承人身份。此身份由新世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产生,粤绣被收录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许多技艺高超的绣娘被评选为广绣的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在国家层面上极大地肯定了民间手工艺人的价值,这让许多技艺精湛的绣娘从“民间”转为“官方”,并且再次进入社会的文化、经济市场。

这三种身份的建构虽然在某个特定时期比较突出,但总体上是存在时间交叉的,第一种身份的建构模式,当下几乎不存在,主要因为广绣在近代的发展中发出现了断层,且改革开放后,市场化经济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渐代替了手工刺绣实现批量生产,社会上也出现了更多就业机会,手工刺绣者纷纷转行,家庭式、区域聚集式的习得方式也随之消失;第二种模式在当下少许广绣工厂依旧存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不足300人,这些工厂依旧存在主要是因为这些工厂存在的时间较久,且知名度较高,有比较稳定的国内外订单和政府的一些扶持;而规模从过去的几千人衰退为几百人,其原因也跟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紧密关系。这两种身份的绣娘在创作上存在许多限制,其图案、针法、色彩搭配受到商户、市场的限制和影响较大,自己发挥的空间较小。而第三种身份的绣娘是新兴出现的,广佛地区广绣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6人、市级传承人总共有10人,总共有17位传承人。她们在创作上相对独立,且较有个性,同时更加注重对广绣保护和传承的思考。

二、绣娘身份与广绣生产活动互动关系

身份是绣娘多年生产实践内化为个人积累的象征,也是将绣娘个人与社会生活整体联系起来的一个中介。广绣的发展带动了绣娘身份变迁,同时,绣娘身份转化也赋予了绣娘不同的社会责任和实践范围,对广绣的生产发展起到了不同的推动作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反馈推进广绣不断向前发展。

1.绣娘身份对广绣生产活动的影响

从上面绣娘身份的变迁中可发现,不同身份的绣娘在广绣生产活动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按其发挥的作用,可将前两种归为绣工一类,她们主要是参与广绣的大批量生产,主要发挥的是经济作用。而传承人是在新世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下产生的,她们不单纯为了经济利益,更多是为了保护和复兴广绣。广绣传承人身份由国家认定,其身份的认定必然带来许多资源,且其自身也具有较大的潜力。更多的资源、学习机会与政策扶持,让她们在创作上更加独立,大胆融进现代元素,推动艺术创作和现代社会相结合;在传承上更加注重推陈出新和将技艺立著成书,推动艺术创作和文化保护相结合。这使广绣既充分地吸收了现代元素,融入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实现了广绣在生产上和文化上的双重保护。

笔者采访的曾剑琴老师和曾剑仑老师,她们是佛山市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粤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拥有佛山市工艺美术大师的头衔,这两种身份是她们广绣技艺功底的具体表现,也是她们对广绣进行宣传和保护的重要手段。她们在佛山市顺德区设立了一个盈利性的广绣培训机构,亲自培养每一个来学习的广绣爱好者;同时也联合政府在顺德区大良镇举办了一个“大良街道大龄劳动力广绣免费培训班”,这个免费培训班目前为止已培训了两期学员,她们姐妹俩都表示“只要有人来,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这种设立广绣培训机构和联合政府开展公益性推广保护的方式也是当下广绣保护传承的一种普遍又重要的方式,并且这种保护更加有针对性,既直接培养广绣爱好者,又能让传承人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从而建立了一种具有持久性的保护模式。

2.广绣生产活动对绣娘身份的反馈

广绣不仅是一项民间手工艺,同时也是一个经济行业,当下国内外对广绣依旧存在一定的需求量,如服装设计上的刺绣纹样、高档披肩等。因此广绣的生产活动受市场影响较大,是一个动态的、不确定的过程,这种不确定促进绣娘主动去探索适合广绣生存发展之道。这些生产活动的实践会不断地内化为绣娘的生产经验,使绣娘在生产活动中摸索到更多的技艺方法、市场的走向以及社会的发展状况,并得到更多创作、发展理念。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头衔的评选制度也不断推动绣娘往精英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广绣的高端化发展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政策,都反馈给绣娘一种往精英化发展的方向。

三、总结

绣娘身份与广绣生产活动是一种双向反馈的互动性发展过程,且这种互动建立起广绣的生产机制,即绣娘身份作为一个中介,连接起广绣生产活动与社会生活,三者的相互促进推动广绣不断前进发展。一方面,广绣的生产活动不断地内化成绣娘的生产刺绣经验,推动绣娘身份的变迁,使绣娘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的重视和认可。另一方面,社会生活不仅在创作上给绣娘带来许多的灵感,还带来身份上的认可和经济上的支持,促进绣娘走向更高的社会领域,从而推动广绣跨越自己的社会文化领域,进入艺术领域,促进广绣的创新性、艺术性发展。

注释:

[1]生产性保护指的是即帮助或引导与其相关的传承人,自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活动,并把其纳入现代经济活动体系中,以解决与其相关的传承人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的资金等需求

[2]邱春林.技艺因人而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关键.艺术评论,2012.7

參考文献:

[1]胡大芬、雷动.传统广绣美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

[2]王明月.身份与手工艺生产: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机制研究——基于布依族蜡染技艺的讨论[J].民族艺术,2017(3)

[3]孙发成.当代语境下民间手工艺人的身份转向与群体特征[J].民族艺术,2015(2)

[4]汤蕤蔓、潘墨涛.广东顺德地区乡村绣娘的社会角色嬗变[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9(2)

[5]潘墨涛、汤蕤蔓.后工业社会乡村匠人复兴实证考察——顺德绣娘的“匠人化”要素初探[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42)

作者简介:

李秀格,女,广东揭阳人,广东省佛山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蓝彤彤,女,广东梅州人,广东省佛山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梁萍珊,女,广东广州人,广东省佛山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互动关系
新时期高校党建与大学文化建设互动关系的探讨
跨境电子商务与贸易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
金融工程与货币政策效率互动关系研究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刍议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网络文学批评和理论的互动关系
区域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互动关系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