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马列社团的建设研究

2020-11-28 10:08庄凌飞
现代交际 2020年24期
关键词:讲座民办高校社团

庄凌飞

(辽宁理工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1)

青年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作为青年人的集聚地,肩负着培养青年人正确三观的重大责任与义务。

一、民办高校马列社团建设的现状

(一)学生现状

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性,使其无论是学生的理论基础还是教师的师资力量,乃至学校的许多硬件设施的配备都比公办院校要薄弱。马列社团建设的初衷是构建一个学生交流思想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社团的学习和活动中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提升思考问题的高度和深度,进而提升综合素养。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学生参加马列社团是为考研要扩展相关方面的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在思政课上没有跟上老师的进度,怕考试“挂科”而参加马列社团。只有极少数学生是因为真正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而参加社团。因为社团活动经费不足,或社团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带领学生开展活动,学生参与马列社团的积极性没有像参加其他文体类社团那么高,很多学生认为马列社团就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的讲座,或是思政课的“翻版”,等等。这样的认知影响马列社团未来的发展,无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二)指导教师现状

马列社团的建设除了学生的参与,自然少不了校内思政课教师的指导。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大多是硕士研究生毕业,而公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大都是博士研究生毕业。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本身的理论素养、知识构成相对于公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是不足的,教师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也没有公办高校多,其在理论学术方面的提升就变得难上加难。而长期以来“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使民办高校马列社团的指导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上也显得单一、枯燥,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讲座时,知识扩展、理论视野有局限性。

因师资力量不足,民办高校的思政教师经常一人身兼数职,很难抽出时间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对于马列社团的建设自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将思政课上课模式移用到社团活动中,师生之间没有兴趣互动。马列社团活动没有其他文体类社团的活动那么丰富多彩,只是思政课的延伸,因此,想通过马列社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初衷很难实现。

二、民办高校马列社团建设的新发展

(一)学校层面

民办高校既有本科的学生,也有专科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中职本学生,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来自思政课上教师的讲授。由于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思政课基本上都是合班授课,课堂的学生人数在100—200人之间。思政课堂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和教师本身的理论视野有限,很难做到生动有趣;教师也不能兼顾每一名学生。学生对于马列社团的认知就是停留在思政课那样的合班式、“说教式”授课上,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而要想学生从主观上改变对马列社团的看法,就必须获得学校各部门的支持。

首先,一个社团的生存离不开经费的支持。马列社团的活动经费一般都是由社员入社时缴纳的社费。马列社团的人数本身就不如其他文体类社团的人数多,单靠社员的社费来支撑整个社团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负责人去争取,或借助学校自身的宣传优势吸引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争取活动经费,以保证社团的正常运作。

其次,有了社团经费的支持,马列社团就可以配置相关书籍,而不是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的认知停留在思政课那几本书上。有了足够多的书籍,才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去看、去研读、去了解。只有了解了才能真正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启发性、关键性和指引性作用。

(二)指导教师层面

首先,马列社团的建设离不开本校思政课任课教师的支持。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大多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术视野、理论扩展等远不如公办教师,在指导马列社团的建设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克服困难,利用课余时间把握好优秀的网络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其次,社团活动是不同于课堂授课的,即便是讲座也和课堂授课有所区别。课堂授课要在规定时间内讲授教材上的重点、难点知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教师必须跟着教材走,少有时间对教材知识进行扩展。而社团讲座就不同了。它讲究的是理论的扩展和生动性,是把原本枯燥的课本知识变成生动有趣的课外知识。要让学生在参加完马列社团后有一种“我知道的你不知道”的获得感,而这种获得感衍生出来的是一种满足感。这就需要相关负责人把关每一次马列社团讲座的质量,千万不能把马列社团的讲座活动变成“思政课”。

再次,指导教师要使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化。如通过诵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感受文化经典的内涵;诵读毛泽东选集及毛泽东诗词,感受领袖的人文情怀;阅读与中国近现代史有关的历史、政治类书籍,体会前人砥砺前行的不易;摘抄阅读中的精华、经典语句,交流反馈;定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办手抄本、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读书展;开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世界近现代史和党史为主题的知识竞赛、知识问答、纪念日或周年的纪念宣讲;不定期开展周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参观学习活动。

最后,要将社团精细化,划分出几个方向。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每一名指导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社团的负责人要知人善任,划分出几个方向,每个方向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如有些同学觉得自己中国近现代史方面比较薄弱,那么就可以选择主要研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师,有的学生喜欢马克思主义理论,那么就选择这一方向研习。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划分,使社团建设精细化,才能使其存在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网络资源融合

在网络大环境中,鱼龙混杂的信息使人难辨真假。大学生很难抵制住外来思潮和“过娱化”“享乐化”等思想的影响,这给马列社团的建设带来了挑战。马列社团的指导教师要替学生“把关”,多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资源和网站。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都是优质的学习和扩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的平台。借助网络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高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如慕课可以使民办高校的学生享受到重点高校教师讲授的各类课程。对于马列社团的学生来说,慕课的出现也是他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的一个很好的契机,让学生们看见不一样的马列主义,改变以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的“枯燥”“无聊”的刻板印象。而对于民办高校的教师来说,慕课这样的优质网络资源无疑也是扩展自己知识水平和理论视野的最好的平台。

四、社团活动多样性,增强社团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指引青年人前进的方向,通过建设马列社团是能够引导青年人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多动笔,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提升其应对未来危机的能力,进而最终实现民办高校师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升。

马列社团的建设较之其他文体类社团的建设有一定困难,马列社团的活动如果不能别出心裁就很容易走上枯燥的道路。基于此,考虑建设马列社团的对策,以促使马列社团的建设能够行稳致远。

(一)马列社团日常活动要求

1.保证时间

保证每周不少于3小时的研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的时间,由研习社负责人组织活动。

2.营造书香环境

在活动教室建一个迷你小书吧,给小书吧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每个同学至少带来两本书(都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的书籍,教材除外)使小书吧拥有一定数量的书籍,再由社团里的图书管理员登记后供同学们借阅。通过开展“献两本看多本”的活动,丰富同学们的阅读资源。

3.养成阅读习惯并定期开讲座

(1)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读书笔记。研读经典,做好读书笔记是必不可少的,读书笔记,应包含篇目的简介、写作的背景、核心思想、经典章节摘抄。最关键的是对经典章节的个人感悟,感悟是读书笔记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是对经典的体会和表达,是学生表达自己独立想法的方式。

(2)定期举办讲座,由相关专业教师为学生解读马列经典中的文章。在解读中,引导学生对文章形成一个相对理性的认识。在讲座结束后,与学生共同研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研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升思考问题的深度和高度,学会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人生有正确的方向,而不是盲从和跟风。

(二)马列社团成果定期展示活动

举办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近现代史的知识问答比赛。可邀请相关专业老师或者优秀学生代表进行评分,整个比赛的场地分配、时间分配需要与校方协调。

在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可以举行主题知识问答,以强化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知,并邀请相关专业老师对于知识问答中学生的易错点进行讲解分析。马列社团的建设,不应只局限在经典的解读和研修上,可以拓展到对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共和国国史、改革开放发展史和国际共运史的“五史”研修上。结合历史去理解马列经典,给学生一个历史的代入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经典。

利用自媒体、新媒体平台,将本校的马列社团活动视频上传至校内网络,吸引更多的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中获益,进而提升整个青年团体的人文素养。

五、结语

民办高校的马列社团建设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只要利用好网络资源,创新民办高校马列社团建设的形式与活动,就一定可以提升整个青年团体的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讲座民办高校社团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打个盹,记事牢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
书法基础讲座(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