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敏 上海东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临港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位于上海市临港新城东侧海域的禁航区,施工区域与岸线直线距离约10km,该片海域可利用面积约45.1km2。根据发展规划,总装机量200MW,北侧工程已于2016年竣工,南侧正处于建设阶段,该处装机容量100MW,为本文重点分析对象。
海上风力发电机是重要设备,具备位置高、重量大的基本特点,由于海面施工环境复杂,上部结构存在明显的风力负荷,因此风机基础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效承受竖向压力与抗拔力。现阶段,风机基础型式较为丰富,根据浅海区域的基本特点,可采取点桩基础或是重力基础,部分风电场所在区域的水深较大,当达到45m时可设置导管架基础;关于重力基础的使用,主要在岩基海床中。
施工作业涉及到的环节较多,在风机基础上部设置有风机平台,可满足人员的停留要求,且能够有效调整基础水平偏差。该结构施工中,采取的灌浆联结的方式,部分情况下通过直接焊接的方法也具有可行性。
(1)海上分体安装。在装配码头上完成基础构件的安装作业,涉及到风机的机舱、轮毂以及叶片三部分,在风机安装船的辅助下将所得的结构体转移到海上,与塔筒等周边部件一同安装。当安装船行驶到指定区域后,先安装塔筒、机舱,最后再完成叶片的安装。
(2)海上整体安装。此方法在上海东海大桥风场项目中取得广泛应用,所用设备为双吊臂起重船(具备4000t的起重能力)。码头上规划出一块200m×300m的空地,在该处展开拼装作业,临时支架设置在地面上,将塔筒缓慢置入支架中,设置螺栓以达到稳定连接的效果,此后再吊装塔筒、机舱、轮毂与叶片。大型起重船是尤为关键的设备,在其作用下可将风机吊装至船上,利用抱箍牢牢抱住塔筒,提升其稳定性。做好上述工作后,在拖机的辅助下将其转移到风机安装现场。利用起重船依次完成风机以及支架的吊装作业,使其就位于导管架基础平台上,经连接处理后将螺栓与塔筒形成稳定整体,再将临时支架拆除。
风电场所处位置较为特殊,为无遮蔽海域,现场风浪偏大;且本次施工区域均位于长江出海口,受水流的影响该处易产生旋转流,作业窗口期短,常遇到因极端环境而无法施工的情况。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可以得知,施工现场为古河道穿越风场区域,该处桩基持力层标高较低,且水深不足,若选择的是常规的打桩船架,其在高度设置上具有局限性,无法与沉桩吊高要求相适应。以设计要求为指导,结合沉桩作业条件,确定如下标准:中心位置偏差≤150mm,轴线倾斜偏差<1%,高程偏差≤100mm。
周边有大量船舶通航,结合实际情况可知,风场区周边伴随有大量的运输船驻船现象;为避免与既有结构撞击,场内通航船舶需合理规划路线,采取绕线运行的方式,但在高峰期时通航环境更加复杂,若要实现对成品的保护并非易事。
根据设计方案对于承台的施工质量要求,选择的是C45海工混凝土,实现一次浇筑成型的难度较大,且施工作业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极端的高温或低温天气),因此除了要选择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外,还需采取合适的防裂措施,从多种技术手段入手,确保承台施工质量。
(1)由于现场自然环境恶劣,因此配备的是具有优良抗风能力、工作动力较强的大型船机设备;提升施工团队的综合水平,安排资历丰厚的人员做好现场管理,注重天气等方面对施工作业产生的影响;灵活运用作业窗口期,形成科学的施工计划;整合大量零散施工作业,以达到模块化施工的效果。
(2)结合现场情况配备合适的打桩船,此处选择的是“中建桩7”;配备“三航桩19”,对该装置进行优化,即缩短液压锤吊梁高度,目的在于提升打桩船的吊高高度;灵活把握作业窗口期,加强对现场情况的监测,遇到风浪条件良好的时段时及时安排沉桩作业;使用到“IHC-S800”液压锤,在其辅助下施打钢管桩。
(3)沉桩各环节的质量均要得到保障,遵循“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船舶通行优先选择从外围进入的方式;合理配置施工船舶,即为之适配大吨位海军锚,以免出现走锚现象,并采取倒八字锚布设方式;安排专员检查区域内的作业情况,如进场状况、周边电缆使用情况等;船舶运行中实行动态化管理,及时上报调度。
(4)结束沉桩作业后,钢管桩上配置安全警示灯与浮漂,在夜间航行环境中起到警示的作用;结束钢套箱、风机安装后,各承台均配备警示灯,数量至少达2个。
(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降温阶段,其表层温度较内部温度要低。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保温养护,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致过大,以降低温度裂的出现概率。同时,为避免混凝土表层不致因为水分散失而引起干缩裂缝,在保温养护的同时,也进行保湿养护。当混凝土中部和表层温差≤25℃,表层和环境温差≤20℃,降温速率≤2℃d时,可拆除模板和保温层,结束养护工作。
(1)基于现场情况确定质量标准。
(2)创建质量控制体系,全方位检验施工现场准备情况,积极征求各分包单位的意见。
(3)给予承包方正确的引导,使其创建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材料、设备的质量检验,若不满足要求则禁止投入使用。将质量控制贯穿至与材料有关的各流程中,如采购、进场时的检验以及存放等,材料检验过程中需安排专员全程监督,确保检测流程的合理性,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所有材料、设备等都要交给监理工程师检验,在未获得其签字时不可投入使用。
(1)安排专员做好现场检查工作,加强对重点工序的施工质量检验,合理设置见证点(W点)、停工待检点(H点)和旁站点(S点),监理人员以作业流程为基本依据,做好跟班监督,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2)施工环节较多,加强对工序交接处的质量控制尤为关键,在上道工序得到检查且质量满足要求后方可进入到下道工序施工中,严格控制质量检查制度,停工待检点只有在得到监理的检验且通过后,方可进入后续施工。
(3)加强对各分部工程的质量检验,重点关注关键工序,将质量检验覆盖至所有隐蔽工程中。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会,施工单位就过去某阶段内的施工情况进行总结,明确施工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方案并落实到位。
(4)针对施工中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深入分析其成因,将责任落实至个人;基于工程质量事故形成一套解决方案,以施工要求为准严格审批。监理部要积极投身于质量事故相关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处理、停工处理以及紧急处理三类,再分别对提出、受理、处理、验收四个环节采取管理措施,针对不满足质量要求的部分应跟踪检查。
(1)按试车运转、分布试运行、整套试运行的流程依次检验;
(2)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3)针对工程项目展开全方位质量评定;
(4)全面审核工程资料,如竣工图纸等;
(5)整理相关工程资料并建档。
当前海上风力发电是主流的发展趋势,在提供高品质电力服务的同时还可有效控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海上风电是实现近海能源合理开发的重要一环,我国长期关注风力发电事业的发展,建设规模逐步扩大之下,相继表现出建设与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本文则从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实例出发,针对其建设与管理工作加以分析,给出建议,以期给海上风力发电事业的发展提供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