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夏园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024)
大自然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及艺术风格。苏州这座有着2500 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拥有为世人所瞩目的“苏式”艺术遗产。无论古城区还是远近乡镇,处处可见光彩夺目的特色民族艺术元素,而这些元素正是幼儿美术教学的良好资源。
在调查、收集“苏式”艺术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要进行平等的对话,找出幼儿最感兴趣的课程资源和内容。例如,在“苏州建筑”主题活动中,教师提供了“苏式园林”“水乡民居”“现代建筑”等课程资源,观察发现幼儿对水乡民居更感兴趣,特别是对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情有独钟,于是就为“苏州水乡”的课程主题提供了一系列的素材资源。在了解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调查搜集方法,收集“苏式”艺术资源:利用家长及社区资源,通过家园合作、社区联动等形式了解“苏式”艺术;通过查阅书籍、报刊和上网搜索等方式搜集与“苏式”艺术相关的资料;借用活动先后探寻山塘街、平江路、拙政园、苏州民俗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场所,实地探索古城景观和特色工艺资源。教师从中选取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便于幼儿创作的“苏式”艺术资源,如园林花窗、苏州民居、苏式旗袍、苏州美食、木刻年画、水乡服饰等。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赏美、创美的能力不同。教师要集思广益、勇于创新,从幼儿的学习特点着手,为幼儿筛选出适宜的具有“苏式”艺术特色的资源,使幼儿在不经意之中感受到“苏式”艺术的精美,激发幼儿对“苏式”艺术材料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苏式”艺术资源的育人作用。在进行分类筛选之前,教师要通过阅读大量的幼儿教育心理专业书籍,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将已搜集到的“苏式”艺术资源按照自然景色、民间艺术、饮食文化等进行筛选分类。自然景色有苏州的民居、园林、水巷、宝塔、古桥等,民间艺术有苏式彩画、民间纸艺、虎丘泥人、桃花坞木刻版画、水乡服饰、苏州旗袍、苏绣、苏扇等。这些“苏式”艺术资源的筛选和整理,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根据幼儿的创美技能并结合各班级的小专题研究特色,将资源材料根据表现手法进行分类,划分为雕塑工艺、拓印工艺、印染工艺、编织工艺、绘画工艺、剪拼工艺、纸艺、其他八大类。并从活动项目、材料、技法、活动建议等方面以图片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设计“苏式”艺术资源卡。之后,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行补充和完善,并附上了相关的可参考网络链接和具体建议活动的教案,逐步形成了“苏式”艺术资源库。
教师以“苏式”艺术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手工艺资源为载体,根据子课题对搜集到的资源进行整合,从众多“苏式”艺术资源中梳理出能激发幼儿审美学习兴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八个课程分布板块,分别为雕塑工艺、拓印工艺、印染工艺、编织工艺、绘画工艺、剪拼工艺、纸艺、物饰工艺。教师还将“苏式”艺术资源和园本课程有机整合起来,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融入“苏式”艺术的内容,以表现手法为推进线索,以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审美经验为基础,结合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开发与研究适合幼儿的表现手法。在园本创意美术活动课程骨架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坚持适宜性的原则,以“苏式”艺术资源为抓手,根据美术创作的创意性进行课程筛选,最终将课程体系的骨架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搭建为版画、泥塑、手印画、实物拓印、扎染、蜡染、编织、彩绘、玩色、水墨画、线描画、剪贴画、撕贴画、拼贴画、折纸、剪纸和物饰装饰等不同的版块。
构建多元化的园本课程体系时,教师关注不同年龄幼儿的学习特点,以“苏式”艺术资源为背景,借助各班开展的小专题研究项目,挑选具有“苏式”特色的艺术资源,搜集具有创意的美术活动课例,编撰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小、中、大班幼儿创意美术园本课程。幼儿园以“苏式”艺术为特色,以创意性为目标的多元整合,筛选出适宜幼儿开展的创意美术课程活动,架构出有特色的完善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富有“苏式”特色的园本创意美术活动课程体系,使园本特色课程形成较为完善的脉络。
为了让课程文本书面化呈现更加规范,教师翻阅了各种美术活动设计的书籍,参考书本中有关教案的格式,对经优选整理的“苏式”创意美术活动教案的标题、正文的字体、行间距格式等进行统一调整。为了彰显“苏式”创意美术的特色,在教学环节的表述上要保持统一,以此保证文本的应用价值。
课程活动应从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不断地验证和提升课程文本的价值,使其更有助于幼儿的发展。在对课程文本进行验证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现场教学观摩的方式,遵循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对精心挑选出的“苏式”创意美术活动案例从“苏式”艺术表现手法的适宜性、目标的定位、活动环节的衔接性、重难点的掌握以及是否体现创意美术的导向等方面进行验证,从而不断优化课程。“苏式”艺术资源的广泛开发和有效利用,使园本创意美术活动课程建设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