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牵引钉与小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2020-11-27 02:38黄绪永潘颖钟勋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31期
关键词:颧骨复合体合力

黄绪永 潘颖 钟勋

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治疗难度较大,因其骨折位置较为特殊,对患者的外观、张口程度、面部功能乃至视力等多个方面造成较大不良影响,因此本类骨折患者的治疗是研究重点[1-2]。而对于本类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作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其应用效果的评估方面较多,不仅仅局限于手术复位效果,且稳定程度及疼痛控制等也是重要的评估方面,因此找到疗效较好且微创的治疗方式是临床研究热点[3-4]。本研究就正畸牵引钉与小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炎性应激程度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86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头皮冠状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和观察组(正畸牵引钉与小切口组),每组各43例。纳入标准:18~65岁者;颧骨复合体骨折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凝血异常者;合并其他部位创伤或骨折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头皮冠状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及麻醉后,取发际线后3 cm开始向耳屏前方进行弯曲,内侧则达到中线,深入帽状腱膜后再依次分离各层组织,暴露病灶并将骨折进行复位及内固定,采用微型钛板对骨折进行固定,进行缝合等后期处理。(2)观察组在采用正畸牵引钉与小切口治疗,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在眉弓外缘、眶下缘、颧弓表面、上颌前庭沟等部位设计局部手术小切口。首先行眉弓外缘向下的弧形切口,长1.5~2.0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层、骨膜层达骨面,分离,显露颧额缝、眶外侧骨折线;在下睑下缘行眶下缘切口,长2.0~2.5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下缘锐性分离后切开骨膜,暴露眶下缘、眶底;再在颧弓凹陷处表面皮肤作一长1.5~2 cm的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肌层至骨膜,切开骨膜显露骨折,术中注意保护面神经;同时口内双尖牙磨牙区行上颌前庭沟切口,切开黏骨膜,显露颧牙槽嵴骨折;直视下解剖各骨折断端,取正畸牵引钉2颗(具体使用颗数根据骨折情况确定)分别自攻入颧骨体骨折区,提拉牵引颧骨体,复位颧骨复合体达到三维复位,保持位置稳定后选用不同长度的微型钛板及钛钉分别行颧额缝、颧弓、眶下缘、颧牙槽嵴和骨折断端的坚强内固定,生理盐水冲洗及止血后分层间断,缝合各手术切口。两组患者的其他围术期用药均基本相同。

1.2.2 检测方法 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咬合力,评估指标包括总牙合力及牙合力不对称指数,采用咬合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另于术前及术后1、3、7 d采集两组的外周静脉血,血标本离心后取血清进行炎性应激指标的检测,包括IL-6及TNF-α,以酶联免疫法试剂盒进行定量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优良率、手术前后的咬合力指标、VAS评分及炎性应激指标。(1)优良率:以术后患者的创口愈合及咬合力良好,骨折复位较佳,且面形正常为优,以术后患者的创口愈合良好,咬合力、骨折基本恢复,面形基本正常为良,以术后患者的创口愈合愈合不佳,咬合力、骨折及面形均存较差为差[5]。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其评分范围为0~10分,其中≤3分、4~6分及7~10分依次表示患者存在轻度、中度及重度的痛感[6]。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包括男40例,女3例;年龄18~64岁,平均(41.3±6.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3例,煤矿井下事故伤13例,其他7例;参照何冬梅等分类方法分类:A型2例,B型23例,C型18例。观察组中包括男39例,女4例;年龄19~63岁,平均(41.5±6.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5例,煤矿井下事故伤13例,其他5例;参照何冬梅等分类方法分类,A型2例,B型22例,C型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后的优良情况比较 治疗后3、6个月,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1.012,P=0.645、0.314),见表1。

2.3 两组手术前后的咬合力指标比较 术前及术后两组的咬合力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3、6个月的咬合力指标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后的优良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咬合力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咬合力指标比较(±s)

*与术前比较,P<0.05。t1、P1值为两组术前比较,t2、P2值为两组术后3个月比较,t3、P3值为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

2.4 两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比较[分,(±s)]

2.5 两组手术前后的炎性应激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的炎性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观察组的炎性应激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颧骨复合体骨折是面部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本类骨折与面部形态密切相关,且对面部多方面功能影响较大,因此患者对本类骨折的重视程度较高。而随着相关诊治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性创伤的控制需求不断提升[7-8],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治疗以有效复位、固定、控制创伤程度等为主,而不同的手术方式效果差异较大。既往的头皮冠状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虽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其手术创伤控制效果扔有待进一步提升。正畸牵引钉与小切口手术治疗是在小切口下采用正畸牵引钉对颧骨复合体进行复位固定的方式,其对于本类骨折具有三维复位及坚强内固定的作用[9-11],其在有效控制手术性创伤的基础上,有效保证了骨折复位及稳定,但是其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综合应用效果及炎性应激程度方面的探究仍极为必要。其中炎性应激程度可在较大程度上反应机体的创伤导致程度及术后恢复效果、速度等,因此在骨折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12-15]。

表4 两组手术前后的炎性应激指标比较[pg/mL,(±s)]

表4 两组手术前后的炎性应激指标比较[pg/mL,(±s)]

注:t1、P1值为两组术前比较,t2、P2值为两组术后1 d比较,t3、P3值为两组术后3 d比较,t4、P4值为两组术后7 d比较。

本研究就正畸牵引钉与小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炎性应激程度进行探究,并与头皮冠状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正畸牵引钉与小切口在本类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其在总优良率及手术后的咬合力指标方面达到了与头皮冠状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基本相同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其更为有效地控制了患者术后1、3、7 d的VAS评分及炎性应激指标表达,说明其兼顾了疗效与手术性创伤控制两方面,因此综合应用价值较高。分析原因,正畸牵引钉与小切口在小切口控制创伤的基础上,运用正畸牵引钉保证了初期稳定性及强度,且其具有自攻性强的特性[16-17],这实现了较好的稳定性,而小切口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好、损伤小、出血量少、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瘢痕小或不显的优点,因此对于本类手术的各方面细节具有较好地实现作用[18-20]。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正畸牵引钉与小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有效控制炎性应激及疼痛程度,在本类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颧骨复合体合力
基于均匀化理论的根土复合体三维本构关系
水稻延伸因子复合体家族基因鉴定及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模式分析
“芪”心合力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美人在骨? 好看的颧部长什么样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合力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
颧骨L形截骨扩展术矫正颧骨过小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