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涛,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DRGs付费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合理控制医疗成本,在国际疾病分类和诊断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从这一点出发对其影响因素及应用进行分析。
疾病诊断的分组方法(DRGs付费方式)对于付费依据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是按照病种支付医疗费用的形式,完善了传统的管理标准和流程,体现出了付费管理的科学特征。而且,它是对传统复杂收费方式的突破,并可以简化收费的程序和效率。因为,DRGs付费方式是以患者病情和治疗进度为收费凭证的,它可以实现对相同或相似疾病的分类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了促进我国医疗改革的发展,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收费的改革意见,国家卫健委针对医疗收费管理制度出台了《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该文件是对在我国首次尝试按病种收费的管理措施,后来,经过政府和有关部门审批,开始试点按病种收费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我国公立医院以医疗项目为收费标准,即在患者的具体就医过程中使用了怎样的医疗资源,对应的费用标准就是多少,而部分医务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会通过增加不必要的检查项目以及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药品,增加医疗成本。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问题,医院不断推行DRGs支付方式,通过科学路径和临床实验测算出不同疾病治疗费用的需求标准和情况,这是一种在患者治疗前期就可以进行的测算过程,所以,患者家属可以在接受治疗之前就知晓相关的治疗费用。而在医保制度下,始终以就医所消耗的医疗资源最高限额为标准,这就导致医院无法通过增加不必要项目获得收益。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利益,维护医疗收费的平衡,我国公立医院进行DRGs建设,并规定了医院费用收支必须满足“、核定收支、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标准,这就是说,要想达到医疗成本的结余,费用必须控制在DRGs付费制的规定支付标准范围内,否则,当实际费用超过DRGs支付标准,就会增加医院的医疗成本。DRGs付费方式的实施是对这种乱收费现象的一种治理手段,更是节约医疗资源的一种方法,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鼓励公立医院对成本实施精细化管理,明确成本管理指标,从而不断降低医疗成本。
公立医院要顺应医疗改革的发展需要,革新观念,不断接受新事物、新方法。加强对DRGs付费方式的应用培训,增强病案管理员、编码员及医务人员的创新意识,支持和鼓励编码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确保编码符合规范。医生要为患者认真诊断病情,如实记录,病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编码员负责信息核对与摘录,确保编码准确无误,为开展DRGs付费方式打好基础。对于医疗技术含量高、手术及治疗难度大的疾病,其DRGs付费权重较大,获得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费用较多。公立医院应该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的业务,以提升医院技术诊疗水平,同时提升医院的知名度。医疗技术的革新有赖于生产力的提高,临床一线科室是公立医院的第一生产力。公立医院应当对积极引进及开展疗效显著、适用性强的新技术、新业务的科室给予奖励,在技术开展初期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及经济扶持。这样既可以获得更多的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又可以调动科室创新技术的工作热情,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医疗保险机构根据DRGs付费的相关医保政策,按照疾病的服务数量及DRGs付费价格向医院付费。医院必须将实际发生的疾病相关的药品、耗材及诊疗项目等成本控制在DRGs付费价格标准内。为规避风险,公立医院必须以疾病为导向,优化临床路径,分析临床路径成本费用,加强对临床路径药品、耗材及诊疗项目的管控,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公立医院通过引用DRGs付费模式,优化诊疗流程,加强质量管理,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精细化管理,将医疗服务质量、成本费用管控和患者满意度纳入日常绩效考评机制,对成本控制好、患者满意度高的科室给予精神奖励或物质绩效奖励,反之给予惩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科室及医务人员控制医疗成本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公立医院在新医改的竞争中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公立医院的精细化管理。
公立医院把医疗成本费用控制在DRGs支付标准内是医院加强管理的核心内容,推行DRGs付费的关键在于公立医院制定统一的标准临床路径。公立医院要组织各部门加强DRGs付费政策学习,根据临床科室住院病种进行费用数据统计和成本分析,在确定病种费用时,综合考虑各类疾病医疗资源的消耗、药品、耗材及诊疗项目价格水平变动,细分各病种所涉及的患者年龄、手术类别、高值耗材的使用及出院状况等多种因素,划分不同临床路径组合,准确、及时地采集临床路径相关的费用数据和确定标准成本。
总之,DRGs付费方式是现代医疗改革的必然趋势,虽然开展时间仍不长,而且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尚待完善,但该付费方式对优化临床路径,提高成本管控,节约医疗资源,改善就医环境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全面实施DRGs付费方式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