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洁,张海森,姜 军,李 娜,吴晓鹏,马耀文,石 颖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2.伊犁技师培训学院,新疆 伊犁 835000)
近年来,我国电商企业和快递行业发展迅速,网上购物成为我国居民的购买常态,快递业务量也逐年高速增长。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2019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随之而来的快递包装垃圾与日俱增,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也严重到威胁到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在中国特大城市中,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已经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则为85%~90%。
在此背景下,通过使用循环快递盒来解决传统快递盒的包装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在物流快递行业及消费者中的呼声日渐高涨。使用循环快递盒,可以减少传统纸箱消耗、减少对林木的采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循环快递盒的使用也为电商物流的成本节约提供了时机,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业的环保属性,推动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2]。
荷兰REPACK公司应用了全世界电子商务首个能反复运用、能退货和能退款的包装服务。目前国内循环快递盒还未适用于所有商品,主要针对3C、母婴、超市等品类,苏宁易购在2017年4月首次推出一款塑料可循环快递盒。据苏宁易购数据,这种共享快递盒单个制作成本是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用寿命可达1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0.025元[3]。从2019年3月30日起,京东物流支持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成都、西安7个城市的用户在京东购买部分商品可以自主选择使用可循环包装“青流箱”进行配送。
2018年12月国家邮政局制定发布了《快递业绿色包装指南(试行)》,鼓励企业积极探索使用循环快递箱、共享快递盒等新型快递容器。菜鸟物流将首批数千个循环快递盒面向杭州进行了投放并计划在100万家零售小店推广循环快递盒,将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数百个城市。
传统快递包装形式中采用的胶带、塑料袋、气泡袋等增加了垃圾分拣工作,没有妥善处理的包装材料在垃圾焚烧时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严重危害了环境安全。在垃圾填埋处理方式中,快递包装产生的塑料垃圾会严重污染土壤以及地下水质。
由于商品种类繁多以及形状的不规则,各类商品无法选择适合的外包装箱来包装,所以许多商家纷纷为了确保商品能顺利的配送到消费者们手中,往往都会采用与商品大小不符的纸箱,并使用缓冲材料,最后密封纸箱时又使用了大量的胶带,因此大量缓冲材料以及附件包装材料的使用,在提高包装成本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据了解,我国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t、塑料废弃物约180万t,整体回收率不足20%。由于快递包装垃圾的回收价值低、回收环节麻烦,快递企业缺乏回收动力。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接收到货物之后,会随意丢弃快递包装盒和缓冲材料,并且传统快递盒上缠有的大量胶带很难分离,大大增加了快递包装回收的难度。
2.2.1 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按当前快递发展方式和速度预估,到2025年,中国电子商务和物流业产生的快递包装废物将达到4127万t,激增的快递包装消耗量将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这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相适应。随着公民社会责任的增强,消费者对快递的资源浪费问题越来越关切,未来的快递必然会走向绿色化。
循环快递盒的广泛使用将从很大程度上减少包装消耗、节约林木资源、降低环境负担,从根本上解决在包装方面的高消费、高污染问题[4]。
2.2.2 提升物流企业形象
从行业的健康发展来看,物流企业在谋求商业利润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商业生态文明的发展,逐步强化绿色物流意识,提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从商业模式源头进行改进,逐步做到低排放、可循环、无污染。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公众对于企业的认可和支持。同时,新模式和新技术的的绿色物流的实施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完善绿色物流体系,提升品牌价值[5]。
2.2.3 增加就业率
在建立符合循环快递盒实际应用要求的回收体系过程中,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因此需要注重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并运用大数据、云平台、APP等媒介达到信息整合,从而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完善,在这过程中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针对于循环快递盒的市场培育,政府应与物流快递企业互相协作,倡导快递业包装以绿色化可循环为目标,加大宣传绿色物流理念的力度,使循环快递盒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包装治理体系的日益完善。并且政府与企业要积极推广使用循环快递盒的社会责任和优势,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从而扩大市场,促进制度的有效实施。
针对消费者使用中的各种担忧的问题,政府层面应该出台更加明确规范的相关法律制度和国家标准,做好物流快递企业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
企业层面应采用各种具体措施减少消费者的使用顾虑,进行市场推广与完善。电商物流快递企业可搭建“互联网+”云平台,有效发挥互联网、技术、物流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快递业的转型提升,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二维码加密,保护消费者隐私;快递公司对自己的循环快递盒要有识别标志和分类,定期对循环快递盒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提高卫生安全;快递公司对消费者使用循环快递盒可以实行红包激励制、积分兑换制和运费折扣等多种手段进行市场推广。
完善循环快递盒信息化平台,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Internet通信技术等现代手段来进行管理循环快递盒应用,并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传输在循环快递盒各个阶段出现的数据,通过全面处理生成各种信息,为循环快递盒信息平台的全面运行,提供自动化以及完善的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6]。提高循环快递盒系统的各环节的工作效率,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和管理数据,为员工提供标准化及有效的基础性快捷服务。
针对不同收入样本对于循环快递盒使用意愿呈现出的显著性差异,前期在南京市场投放过程中,相关物流企业应注重较高价格消费品的包装使用和偏向于对高收入人群及高档住宅小区的推广。
针对消费者对于循环快递盒使用押金敏感的调查情况,一方面行业企业需要通过媒体宣传、模范试点等多种方式向消费者传递循环快递盒在性能、服务、安全等方面的真实价值体现,以提高消费者的价格接受度;另一方面,可通过不断完善我国循环快递盒产业链,实现其规模化、产业化,降低生产成本,以便降低消费者的使用费用,提高市场普及度。
政府部门、电商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积极参与合作,根据绿色物流市场的人才需求,“订单式”培养符合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电商人才,优化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与评价体系。
同时注重物流专业人才的多样化物流教育体系培养,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以及形成合理化物流人才结构。政府鼓励高等院校开设与绿色物流相关的专业课程,为绿色物流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针对使用投入成本高,物流快递企业对循环快递盒市场推进积极性低的问题,建议初期市场推进应以资金雄厚的自有物流电商巨头为主,如苏宁易购、京东等。政府应当在税收、采购、融资等方面给予这些电商巨头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其进行循环快递盒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积极探索以电商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循环快递盒产业,以便尽快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完善循环回收网络和管理体系。
随着自有物流电商企业的试点推广,也必将提升消费者对循环快递盒的市场认知和使用度,促进市场成熟。在此基础上,政府再对物流快递企业进行一定的协助和扶持,必将降低物流快递企业的投入成本,提升其市场参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