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秋砚(德宏职业学院,云南 德宏 678400)
绘本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成为儿童读物的首选。在国际方面各国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吁。而各国为了鼓励绘本的创作设立了很多奖项。比如:美国设立的凯迪克奖,英国设立的格林威大奖,国际安徒生绘本大奖等。由此可见,各国对儿童教育的关注和对儿童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视。
国内对于如何创作绘本提供理论指导的书籍较少,台湾地区受到日本的影响在二十世纪60 年代开始起步,80 年代开始出现优秀的绘本。在中国大陆地区在 90 年代才开始引进儿童绘本,相比台湾地区绘本的发展晚了30 年。2004 年在深圳开展了关于儿童“阅读+”高峰论坛,强调了儿童绘本阅读的重要性,至此每年都会有关于儿童绘本阅读的峰会,说明了绘本对于儿童的重要性。由于绘本是完全引进的外来物,国内作家再创作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向西方绘本看齐的创作理念,无论是在题材、还是文字叙述、都没能展现民族文化。所以,在绘本创作中始终面临的问题就是创作内容、题材、手法没有新意,不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也是中国绘本面临的瓶颈。到 2007 年,国内的熊亮、熊磊两兄弟成功的创作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审美情趣的中国原创的“本土绘本”例如:发行的《绘本中国》丛书中的《京剧猫》就是将传统的京剧脸谱与猫自身的花纹相会融合,从而形成特点。该书获台湾开卷最佳童书奖。2017 年熊亮创作绘画的《和风一起散步》获得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评奖年度图书(绘本)奖。在 2019 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姚爱兴提出建议:建议启动国家绘本创作工程,让中国孩子在启蒙阶段就了解相应的中国文化,他指出具调查显示,现在幼儿园普遍采用外国绘本,传播国外的文化,而缺少民族文化,因此他提出要启动国内绘本创作工程,让绘本说中国话,让孩子在童年时期就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和文化启迪,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姚爱兴说,“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用优秀文化产品培养青少年的中国心,他建议高度重视原创儿童绘本的创作和传播,启动国家儿童绘本创作工程,让绘本说中国话,同时,完善阅读推广工作机制,推动少年儿童在成长关键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响应让绘本“说中国话”,这一号召,作为绘本创作者,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做好本土绘本创作这一难题。虽然中国也有不少优秀绘本的诞生,但就整体而言,题材还是太过单一,内容不丰富。就比如:以我国少数民族傣族的民族文化做为题材的绘本的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傣族相关的绘本有2015年出版的绘本《十二王妃》,2017年出版的《傣族·孔雀之乡的泼水节》,2018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中收录的《孔雀公主绘本》。关于德宏傣族民族文化作为绘本的资料更是几乎没有。而国家和民众对儿童教育越来越重视,低龄读物被市场大量需要,在这种巨大市场面前我们德宏傣族民族文化绘本研究却迟迟没有发展,这是我们作为绘本研究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而如何与时俱进的传播民族文化,打造更具中国化的绘本是我们作为中国绘本创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傣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之一,它的文化也是构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们不断去不断探究,挖掘与保护。我们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文化为切入点,阐述借助绘本的传播平台传承和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早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傣族在中华大地上已生活了千年,它有完善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体系。其中诗歌文化是傣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叙事长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而本课题选取研究对象为德宏傣族歌谣,歌谣的特点短小,结构与诗歌相似。德宏傣族歌谣主要是唱颂节气变化,农务活动,宗教信仰等,歌谣内容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这些歌谣在德宏80年代十分流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变逐渐的被人们淡忘。我们在整理傣族民间资源时发现了这些这些歌谣都有很强的叙述结构,市面上的傣族绘本都是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改编的绘本故事。以歌谣为题材改编的德宏傣族绘本故事还没有出现。而德宏傣族歌谣与诗歌相似的叙事结构刚好符合儿童阅读的特点。对于以德宏傣族歌谣为蓝本制作儿童绘本有以下几点价值及意义:①以德宏傣族歌谣为蓝本制作的儿童绘本传达给欣赏者更多生动有趣的情节,呈现给人们更强烈的生活体验。②德宏傣族民族文化和民族元素运用在绘本中,能够传播民间艺术文化、弘扬本土民族精神。并借助绘本传播平台使中华宝贵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保存,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本土文化。也让人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不只是有中原文化,它还有由很多少数民族文化所构成,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也值得去不断探究,它并没有被时代淘汰,反而是在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前行,并再次熠熠生辉。③以民间歌谣为绘本创作题材,提升了绘本艺术作品的辨识度与认知度。这使得原创绘本作品的制作选材更具标志性。④根据第六次我国人口普查: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万人,占总人口的8.41%。这8.41%的人口也是构成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景谷、新平、金平、元江、双江等地,现有人口1075128人。所以我们制作的绘本不但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也是在开拓新市场,满足少数民族市场需求。
通过研究课题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理,学习研究前人的学术成果,了解绘本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和其他图文艺术形式的交叉和区别,为本项目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
对于已有的优秀绘本,电子互动绘本进行鉴赏,研究其内在的视觉语言,分析其内在的视觉规律,归纳其自身的图文发展脉络,为本项目的撰写提供现实的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涉及绘本与歌谣结合,为了更好的研究如何把绘本更好的与音乐结合,我们分析了电子互动绘本和动漫、讲故事软件等不同表现形式的区别与联系,各种形式的利弊,从而更加准确的认识我们制作的互动绘本的定位与优势。
我们响应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9号,其中第八章(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第三节(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第四节(传承弘扬民族文化),都对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做了重要部署。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产业推动力发生重大改变。文化产业是依托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开发、流通和消费的产业,它通过从创意、设计到符号化、时尚化、商品化的生产过程,为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注入当代的审美气息,使它们以新的面貌和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与其他文化对话交融,获得新生。“十三五”期间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无疑将为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带来巨大的产业推动力。
创作以德宏傣族歌谣为蓝本的绘本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承与传播德宏傣族歌谣文化,也是为中国绘本创作注入新鲜的血液,未来的中国绘本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这也为民族歌谣的传播的发展谋求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