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自强
(阳光国际商务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
我国经济建设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各行业的支持和高度配合,才有今天的成就和成果。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应吸取以往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教训,结合国有企业分类原则突出重点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国有企业股东混合多元化和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市场化革新,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实现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目标。
一方面,从国有企业使命与定位来看,国有企业市场化必须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市场主体,发挥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作用,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从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看,国有企业要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革方向,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战略机遇,顺应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从具有长期深远的制度建设入手,切实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一)非国有出资人参与国企混改的动力不足,首先,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抓手,具有天然的政治属性,即便是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政府仍能够通过其占有的国有资本部分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其次,相对国有股东,非国有股东话语权得不到保障,企业中存在同等股份权力不对等、决策不公平的情况,影响了非国有股东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积极性。
(二)国企领导双重身份影响国企改革落地力度,混合所有制企业既存在体制内任命的高级管理人员,又存在市场化选聘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同来源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政治身份、薪酬激励及晋升方式上存在差异,不利于公司治理机制发挥。特别是对体制内任命的高级管理人员,其行政属性和市场属性还未完全分离,受上级组织部门选拔任命和晋升考核制约大,必然影响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化。
(一)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活力
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迫切任务。国企激励机制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企业改革持续深化,激励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根据企业不同功能定位实施工资总额分类管理的政策措施,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国企初步建立了与企业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与经营业绩相挂钩、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差异化薪酬体系。
(二)市场竞争程度与员工持股计划
依据经济学理论,根据市场竞争程度可以将市场氛围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四个类型。我国在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将国有企业混改分类实施,将其分为了两种类别,即竞争性行业和垄断性行业。由于市场竞争程度的不同,市场中的竞争者数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在竞争性行业中,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者比较多,竞争环境比较激烈,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大,这就会增加国有企业在混改过程中实施员工股权计划的可能性。因为在竞争性行业,民营企业现对于国有企业制度比较灵活,相应工资待遇也比较高,这就会造成以下国有企业员工跳槽的现象,为了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在国企混改过程中,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概率更高。而在垄断性行业来说,市场中的竞争者比较少,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相对比较小,这就造成国有企业对于员工来说是比较好的去处,离开国有企业的可能性更低,在国有企业混改的过程中,虽然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会面临一些竞争压力,但是人员流动性不大,相应地在应对市场竞争方面,国有企业选择员工持股计划的概率比较低。
(三)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公司治理机制高效融合
一是要完善法人治理机制,通过公司章程严格规范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和党委的权责关系,加强党委会和董事会的机制融合,保障非国有资本投资者的话语权,优化企业内部决策审批程序,提高经济决策效率。二是切实将企业经营决策权、日常经营管理权赋予董事会和经理层,激发企业家活力,可采取国有股东任命董事长、财务总监;非国有股东推举总经理,共同建立经营团队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权力均衡。三是逐步推进公司高管团队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机制,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的高级管理人员差异化激励约束机制:对上级组织任命的国企负责人,享有相应的行政级别,薪酬按照中央相关规定确定,以行政级别晋升作为主要激励手段;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建立与企业业绩挂钩的差异化薪酬体系,严格规范职业经理人任期绩效考核,逐步实现企业高管人员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优胜劣汰、经营自主灵活、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