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20-11-27 11:52丁贞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6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事业单位

丁贞

(蜀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安徽 合肥 230031)

一、前言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有资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本文打算从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资产配置、人员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质量。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及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具有非营利性和多样性特点,主要是满足事业单位履行政府职责和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的需要,追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社会效益,购置和维持运转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本文所指的国有资产更偏重于固定资产。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收入,国有资产的规范化管理能使资金用在刀刃上,减少不合理配置和处置情况,有利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2.有利于防范徇私舞弊行为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够使各类资产信息数据更加真实、全面、准确,有效控制一些管理者利用职务之便徇私舞弊情况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控制和防范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及法规条文,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业单位不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重资金轻实物、重采购轻管理”的思想,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执行,没有根据单位自身业务特点制定管理细则,存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脱节,随意性较强。在岗位设置和责任方面,相关规章制度也不明确,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等,或者有制度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造成国有资产闲置、受损或流失。

(二)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在固定资产预算配置阶段,有些事业单位没有根据单位的发展目标和实际需求,对配置资产规格、型号、性能未经过充分市场调研,拍脑袋决定;或是不考虑已有的资产存量,盲目的不切实际地申报预算,且存在攀比现象,申报的资产追求高品质、高价格,有的甚至超标准配置。当预算申请批复下达后,忽视对采购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有些资产对分配部门来说用处不大,而极为缺乏的部门却未分配到位,资产缺乏流动和共享,使用效率低下,有的资产采购回来性能不符合办公、生产要求一直积压,最终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

(三)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存在较大误差,资产产权不明确,家底不清。例如,一些单位投资建设的车库、办公用房等房屋构筑物未入固定资产账,有的因为基建工程投入使用后,不及时办理竣验审计决算,财务人员不能按规定转为固定资产账;有的则因为基建部门与财务部门脱节,没有衔接,资产已办理产权登记,财务账面还是“在建工程”。又如,从其他单位无偿调拨的固定资产或接受捐赠的资产,未办理相关的手续,形成账外资产。再如,违规报废、调出固定资产,没有报批手续,导致实物已经没了,但资产仍然在财务账上无法核销,或者是已到报废期无法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堆放在仓库,无人管理也不办理报废审批手续,长期挂在账上,造成账实不符。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应收账款长期不进行清理,没有相关的报账、回收、催收等责任制度和追究制度,有的金额较大,年限较长,领导和经办人员已换了几任,新官不理旧账,所以长期挂账,造成呆、死账。

(四)国有资产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由办公室和财务部门代管,办公室负责实物管理,财务部门负责资产数据的填报。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财务人员不了解固定资产的属性及实际使用情况,办公室不了解固定资产的存量及入账、处置手续,这就很容易造成资产变动、处置与记录脱节,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没有专门部门负责协调、监督管理,部门之间资产相互借调,往往仅凭口头申请,未办理交接手续,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扯皮,无人负责。

(五)对资产管理工作监督不到位

一是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形同虚设,没有定期地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进行盘点、核对,不能及时发现并查找账实不符的原因,起不到监督作用。二是缺乏第三方客观、公正的监督,即使审计,也往往把重点放在财政财务收支上,对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情况关注很少,对固定资产盘点,也是走走过场,往往由单位自己出具盘点报告,没有进行账实核对,助长了一些人侥幸心理。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没要求跟踪整改销号,存在的问题年年查年年有。

四、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的宣传,上至单位一把手,下至每一位员工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从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转让、处置等各个环节出发,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对先进资产的购置,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在资产使用上,健全移交制度,调离本单位人员,要组织核查,先交资产再离岗,确保人走账清;在资产处置时,要严格报批手续,按照“单位申请、主管部门审核、财政审批”程序办理,坚持“无审批不处置”的原则。对有经营收入的事业单位,对出租、出借收入要做到应收尽收,并按“收支两条线”原则上缴财政专户,严禁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落实资产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使用人对国有资产的安全性负责 。建立监督考核制度,严格监管各环节的资产管理工作,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落实到具体人员了解并掌握原因,及时予以处理。

(二)优化资源配置

事业单位要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就要科学合理、优化资源配置,首先资产管理部门在编制资产预算之前充分掌握单位的资产存量情况,审核各部门申请的资产是否需要新增购置。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按标准配备;对没有规定标准的资产,根据部门实际工作需求,科学分析,合理配备。对部门之间能相互调剂的资产,尽量不重新购置。资产采购严格按财政制度的《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确定资产属性,限额标准内的采取公开招标,限额标准外采取“比质比价,货比三家”的询价原则采购。

(三)加强资产清查工作

事业单位要查清本单位的资产,规范权属问题,彻底查清固定资产底数,做到账、卡、物相符,需制定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明确清查范围和目标,定期组织对资产的盘点清查,做到家底常清、情况常明。对由于历史原因遗留下的资产权属不清的问题,应本着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妥善解决的原则对资产进行权属确认,办理产权登记。对盘盈(含账外资产)、盘亏的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财务制度,待财政审批后进行账务处理。对往来长期挂账,未进行及时对账、清理和清收的问题,应制定相关制度,定期对往来账户进行核对、清收,减少跨年度往来款项,做到应收尽收,以免形成呆、死账,造成国有资金流失。通过资产清查,能完整掌握单位资产实际占有情况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由于资产管理政策性、业务性强,应选拔作风踏实、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有一定财务管理经验的人员从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涉及的环节。同时,对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掌握和了解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操作及相关财务知识,可以聘请此类专家为管理者讲解操作流程及最新的管理知识,也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学习其他单位先进的资产管理方法,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技能。单位还应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奖勤罚懒,以此促进管理工作。

(五)完善国有资产监督与监管机制

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与监管机制,实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协调统一。首先单位应加强内部监督力度,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的方式开展监管工作。在事前,加强资产预算,对资产使用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调查,对一些可行性较差的资产不予采购;在事中,关注购置的资产与预算用途、种类是否一致;资产验收、使用是否规范,有无公物私用、闲置不用等情况;在事后,资产处置是否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单位监管理人员应及时整理出实际使用情况和所存在问题,形成文字报告进行总结和反馈。另外单位还可利用多种形式强化监督机制。其次加强外部监督,财政审计等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要跟踪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存在违纪违法行为的还应追究法律责任。

五、结论

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证资金使用效率。本文阐述了现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配置不合理、账实不符、资产管理缺乏专业人员、资产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做到物尽其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资产事业单位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