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生
(黑龙江省中再生废旧家电拆解有限公司,绥化 152000)
1.经济责任审计概念
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往往属于我国审计工作当中的一种突破,同时属于审计工作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得到新的态势。经济责任审计属于我国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主要制度,其表现出了其他审计没有办法替代的效果,在我国审计工作当中,属于一项重要内容。
2.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对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财经秩序,推进依法治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作为一种审计工作,审计机关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相关的违反法律的问题,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问题和改进问题。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属于一项尤为重要的内容。这种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将领导干部所在的地区和部门作为基础,并以其他单位财政收支情况作为前提,评价领导干部任期之中的经济指标完成状况,对财政法规状况进行执行等方面展开评价,从而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正确与否进行评论,探讨其做法是否与国家财政法纪相符合。这为干部的选拔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依据,并能够对领导干部在经济职责履行方面的状况提供相应的评价和监督。另外在展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还能够起到教育作用和警戒效果。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依法治国的有效手段。是否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能否实现的问题。
1.取得的成效
十多年来,在人大、党委及政府领导作用之下,相关人员用于探索并且积极实践,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良好发展,并没有导致较大的波动发生,总体运行状态较为稳定,另外也有较为明显的审计效果,其有着如下方面的体现:
(1)完善了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最终是为相关部门的人才选拔及考核提供相应的基础,并对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效果。所以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应当通过综合性的手段,利用相应的经济指标及数据指标,对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展开评价,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整体素质方面的提升。
(2)强化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不但与国家利益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单位以及职工的相关利益有密切关系,受到很多人的广泛关注。所以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不但可以找到某些深层次的问题,而且还发现了一些大案要案的线索,对及时揭露和制止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纯洁干部队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黑龙江省审计厅在2013 年《MG 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共审计查出各类违纪违规金额269.77 亿元,其中:违规金额71.50 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87 亿元,损失浪费金额11.27 亿元;截止到2015 年7 月,检查机关已立案侦查36 人,其中涉及受贿犯罪22 人,行贿犯罪13 人,贪污犯罪1 人。截止目前,已有4 人被法院判决并生效。
(3)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感,提高履行职责自觉性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了领导干部对财经法纪的遵循,并促使他们认真履行职责。比方说某地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通报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案件,以相应的例子教育相关干部,对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另外,经济责任审计也是一面镜子。在审计过程中可以让相应人员获得一定的教训。在某集团公司原经理任职过程中,由于没有进行较为妥善的管理,导致企业连续出现亏损的情况,之后被免职。而接任人员则以此为戒,积极调整生产方式,在行业不景气的状况之下,带领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使之成为了当地的重点骨干。
(4)严肃了财经法纪,维护了正常的社会稳定
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能够揭露审计单位违反法律等方面的状况,对社会稳定以及经济秩序的稳定起到一定的维护效果。
2.运行中的偏差
在如今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获得长足发展的情况下,也依旧有许多的问题存在,造成审计工作之中有各项偏差的出现。总体而言,有如下方面的内容: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工作缺乏规范性
到现在为止,国家层面还缺少相关法规规范,在审计评价指标当中的标准不统一,从而造成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无法体现领导干部具有的差异性,导致审计公正和客观的特点被人们质疑,特别是在涉及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和相关单位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出现。
(2)审计目标不明确,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一方面,审计理念较为陈旧,没有广阔的视野,这样就会导致经济责任与常规审计之间并没有较大的差别,尤其是在基层审计机关当中,审计的重点内容往往只是对财务收支状况的纠正,没有办法对领导干部的经济活动进行反应,也没有办法在经济责任等方面进行评价。而且,干部管理部门往往只存在较为粗略的考核目标,没有细致的责任划分,导致审计机关没有办法更好的对领导干部的责任履行状况或者政绩展开评价。
(3)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首先,我国省级以下审计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及业务素质,如今审计人员没有较为坚实的复合技能及专业知识基础,无法对新的问题或者状况有一定的适应程度。另外,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不具有较高的原则性特点,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一般是干部个人,一旦追究责任,多方的说情者,软磨、硬泡等方式方法往往让原本就很薄弱的审计人员的职业原则经受更严峻的考验。
审计监督是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推动民主法治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一项重要方法。审计整改工作的加强,能够保证相关问题得到更好的纠正和解决,表现了有关单位以及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策略,同时对财政经济秩序的维护,对财政资金效益的提升,对反腐倡廉的建设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也有良好的作用效果。在查找到相应的审计问题之后,假如无法及时的整改和纠正的话,也就无法获得相应的审计目的和审计预期效果,更没有办法使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以及严肃性得到更好的维护。
当前,影响审计整改问题,既有机制体制上的,也有主观和客观上的,还有审计机关的自身原因。主要表现方式为:
1.认识不足,蒙混过关
一些地方由于可用财力有限,预算保障能力较低,导致有的地方和部门单位为了日常运转的需要,发生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问题,并且资金已经全部使用,又无新的资金来源,当审计要求整改时,无法归还原资金渠道。而被审计单位为了应付审计整改,有的采取“明一套暗一套”,如把“三公”经费虚列转嫁到会议费、项目支出等费用上来,张冠李戴。
2.督办手段不硬,缺乏刚性约束
审计机关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别人得病,审计吃药”的怪象。由于审计机关缺乏强制性与威慑性手段,就连有些常规执法手段也都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才能有效使用。比如督办整改需要相关执法部门配合,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相关部门往往以工作忙为借口,配合整改督办工作不够主动、不够积极,形式上是联合督办整改,实质上是审计机关在唱“独角戏”,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导致审计整改实效大打折扣。
审计结果报告缺乏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无法用分值衡量,经济责任审计一年审计少部分领导干部,无法放在一起比较,因此很难综合利用。造成审计结果难以运用原因是多方面的,表现在有些审计报告的实用性不够,难以读出对一个领导干部的准确评价;有些项目下达时间过晚、实施的周期拉得过长,工作效率不高,时效性有待提高;有些项目对问题的整改跟踪落实不够,追责问责不够;审计结果公开的力度还有待加大等。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央精神,增强党性修养,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二是加强审计能力培养。要结合各自实际,拓宽审计人员培养渠道,健全完善审计人员教育培训、业绩考评、激励约束等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方式,选派审计干部到地方政府、其他部门、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复合型人才,磨练过硬的基本功。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要切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力戒“庸懒散、娇骄暮”,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审计力量。目前,审计机关应着力克服“人少事多”的现实矛盾,采取公选、遴选、借调、整合资源、购买中介服务,以及建立审计专家库、内部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社会审计力量人才库等多种方式,不断壮大审计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目前,黑龙江省审计厅首批已经初步建立了规模达501 人的审计人才库,并在2015 年的部分审计项目中探索试行,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干好事业的关键在人,审计机关需要对审计干部队伍实施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这对于激发调动和发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和造就审计专业人才。
1.探索建立审计评价体系
审计评价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依法依规原则。依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有关规定,依照责任考核目标,依照行业标准,或者依照其他方面的有效依据展开对应的评价。第二,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相关原则,审计评价不但要对主要工作业绩进行肯定,同时也要指出相应的问题的存在。应当坚持相应的问题导向,尤其是对体制运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予以重视。第三,审计内容与审计评价之间应当达到对应的统一,在法定职权范围当中,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展开审计工作,在审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评价也应当达到相应的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进行审计工作或者相应的评价工作内容。
2.客观界定干部经济责任,依照相应的发展进行界定
核心内容就是对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展开一定的评价或者划分,假如经济责任不明确或者没有较为清晰的职责的话,也就没有办法对审计内容进行界定,没有办法展开一定的责任划分,同时也没有进行审计评价的依据。所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经济责任的界定。
3.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
如今所存在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往往是通过相关审计部门进行制定的,因此有关内容也只是审计机关怎样具体进行相应的实施工作,但对成果运用、立项委托及有关部门配合等过程中并没有相应的规定。所以有必要通过不同部门联合进行有关内容的出台,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的对比,将相关制度作为基础,保证不同部门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相关配合责任的规范性。
4.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
在建立相关制度的过程中,不但要明确组织人事部门以及纪检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运用的责任,审计部门还应当依法进行相应的工作,确保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的结果,进一步达到权利和责任分明的效果。另外,还应当明确审计查明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对被审计人员采取组织处理、通报以及党纪政纪处理等方面的措施和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使其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李克强在2014 年接见全国审计系统“双先”代表时强调,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更需要审计创新,因为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审计领导人员任期内的若干年度,涉及大量的信息资料,所以应用审计“大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分析,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新审计计划编制
在审计项目计划编制时,科学谋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征求各方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实行分类管理,加大任中审计力度,关口前移。
2.创新审计结合
探索“三个结合”模式,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在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要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意识,以利于经济责任审计的顺利开展,使审计本级与延伸下级相结合。
3.创新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探索建立项目数据库,集中管理,信息共享,充分发挥计算机专门人才的优势,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如GPS 测量技术等,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质增效。
4.注重总结
经济责任审计后,要注重总结,形成项目案例库,用于指导审计实践。
经济责任审计如果只是审而不用的话,也就达不到相应的效果。因此审计结果应当结合相应的任免机制,作为调整及任免的一项重要方法和依据内容。另外,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结合相应的处分制度,其结果作为澄清问题或者作为处分的依据和标准,相关部门之间应当达到一定的信息互通的效果,并进行成果的共享。此外还应当确保审计结果的规范,避免泄漏相应的结果内容,具体应当对如下方面有一定的把控:
1.反馈环节
也就是及时进行有关工作的处理。对审计报告当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另外委托相应的审计纪检监察部门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及时反映相应的审计结果运用状况。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一定问题的话,依照情节轻重或者问题的大小,在有关部门展开对应的处理工作。假如相应的领导干部无法进行纪律处分的话,组织部门应当对其进行谈话以及警示教育,在问题出现之后便及时消除。
2.整改环节
落实相应的审计意见。组织审计及人事部门依照被审计单位和领导的相关意见,依照具体整改报告展开全面检查,观察其意见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具有较为有利的整改措施以及整改效果。
3.督办环节
更好地运用相应的审计成果。通过党委和政府的作用,定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落实状况等会议的召开,并进行审计决定以及意见的通报,通报相应的落实状况,假如没有依照相关要求进行落实,或者没有进行彻底落实的话,相关单位及领导干部应当重点跟进,使审计成果得到进一步的转化和运用。
实行改革开放40 余年来,在市场化持续、快速、深入推进的同时,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以及经济利益关系的经常化调整,无不为经济责任的审计带来了空前的难度。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相比,不仅具有广泛性而且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提出了要求,也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在深度上有了新的期待。必将发挥审计倒逼改革的功效,推动领导干部服务理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