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森
摘要: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语境下,广播电视学专业如何在深化学科建设和改革,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价值观念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是广播电视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转变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理念,梳理和设计教学内容,进行命题化的考核,来达到培育高水平创作人才同时建立价值观念的引导和塑造,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文化创作人才。
关键词:文化自信;广播电视学;教学理念
隨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保持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对国家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自觉承担起传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新时代如何引导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辩证、全面、积极地认知和解读当代中国,传播中国,如何让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新时代广播电视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都要思考的问题。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践行者、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因此,这对广播电视学的专业教学来说就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教育发展理念与方式,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实践融合进行新的设计,既要进行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引导,同时又要进行“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融合。
一、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在此语境下,高校影视专业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以至全体大学生都应当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守护者,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创新者。因为“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所以,广播电视学专业在教学目标上应以价值观为导向,将文化自信的根本要求作为教学的前提。在新时代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下,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目标也与时俱进的需要进行调整,将专业教学和价值观塑造育人进行有机结合,将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念引入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全过程中,在教学中承担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作用。只有在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价值理念下,才能在高校广播电视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本质与灵魂。通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化认同,应对文化挑战,促成文化交流,引领文化创新,凸显文化解释力,才能逐步增强、实现文化自信。”因此,在广播电视学的教学目标制订中,就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广播电视学专业同样需要解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要在教学中自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第一要务。因此,在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中建立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内在要求。因为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工作培养人才,学生就业大多是在电视台、报社、新媒体等工作岗位,是中国文化传播事业的主要参与者。而新闻出版广电工作不仅仅是文化传播而已,更是意识形态工作,广播电视学的学生价值观塑造和引导是事关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只有让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大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和核心价值意识,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的广电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梳理和设计
广播电视学因其特殊的学科构成,影视类课程是其占比最大、最为重要的核心课程组,与影视相关的的课程在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基本都是核心课程。影视相关的教学内容也成为广播电视学专业更加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创作,广播电视学在多门课程中都会使用大量的影视类文本作为教学的研究对象,而学生的学科考核也多以影视类作品创作为主,可以说影视类作品在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和学习中都是基础性的资源构成。因此,如何选择教学过程中的影视作品作为教学材料,就需要进行辩证的思考。因为影视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层面的创作,其在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上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影视艺术必然承载和传达一定的占主流地位的文化价值倾向或主观意识形态”。因此,在广播电视学的教学目标的导向建构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在教学资源上存在价值观念塑造和引导的现实可能性。
首先,要以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辩证的梳理,就是要在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中选取能代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民族精神、伟大斗争、历史发展的内容。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内容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奠定了中国人的精神思维结构,塑造了中国人的整体价值取向,凝结了中国人的道德情感追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普遍主义精神,是最为基础、最为根本,也是最为深沉的文化自信源泉。”因此,在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中利用这些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文化自信,从而自然地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建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其次,通过教学内容达到价值意识的养成应当放置于跨越专业认识局限的实践中得以体察和认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里建立类型跨界的意识和视野,融合中国优秀文化的精神本质,建立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文化自信价值观,实现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教育效果,最终提升影视专业学生的价值观自信和创作的创新能力。广播电视学学科属性是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文学、新闻、戏剧与影视、播音与主持艺术等多个方面。广播电视学专业完全可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吸收多个专业的优秀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在广播电视学的专业核心课程《电视节目策划》中,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电视节目策划主题策划的构成要素,而这就可以打通学生在通识教育中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等课程,在综合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策划并创作出具有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节目,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自然的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质是基于中国文化主体基础上的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三、命题化的学习效果检验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引导,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他们建立对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坚定信心,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解读能力,确保在实践运用中能够自觉的做到文化自信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在进行了相关的教学之后,如何来检验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判断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认知程度?有没有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以及在实践运用中能不能自觉坚守正确的价值观?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命题化考核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在进行课程考核内容设计时,不能单纯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点出发,而是要将目光放在人才培养上,用理论知识塑造人格,要把握好时代要求和历史脉络,系统的发掘整合历史、文学、艺术等多学科的教学资源,深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内涵,将优秀的历史文化素材作为广播电视学考核的构成要素,让学生在考核过程中自然的整合和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考核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其次,以命题化的创作来引导学生的实训创作,采用知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把所学到的“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在这个考核方法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对学生下达相关的命题创作。相比较而言,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平时更多的是以个性化的实践创作为主,但通过命题化的实践创作考核,在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开放性的创作同时,辅以命题化的作品创作能够更好地讓学生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要求,对于广播电视学的学生来说,这种命题化的作品创作更加具有难度,也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资料分析能力、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实践创作能力都处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既深刻理解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该如何运用,同时也能深入地思考考核创作中命题所涉及到的内涵深度,同样也达到利用考核来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效果。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对中国广电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广播电视学专业如何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深化学科建设和改革,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价值观念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将是中国艺术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在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求进行深度融合,培育高水平创作人才,加强价值观念的引导和塑造,这样才能在高校的教育中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文化创作人才,实现高校影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与思想意识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梁秀文,夏从亚.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州学刊,2016(11):82.
[2]袁智忠.影视艺术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14:21.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马珂琦,许门友.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定位与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9(20):43.
[5]李梦溪.现代化教育下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3):173.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江师范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课程价值定位与内容建设研究”(JG20181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