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七祛瘀胶囊治疗偏头痛(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1-26 08:15庄静周成胡穗发
江西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主症偏头痛血瘀

庄静,周成,胡穗发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南昌 330038)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典型,且反复发作,日久渐成慢性疾病,其中约有8%的人群每月疼痛发作的时间超过半月以上[1],WHO在2015年开展的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结果中发布消息称该疾病已成为全球第7位致残性疾病[2]。目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西药可在短时间内迅速起效以缓解患者头痛症状,但一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了乏力、嗜睡、抑郁甚至椎体系症状等不良反应,引起患者心理对药物持续治疗的排斥感,从而降低了患者对继续治疗的依从性。偏头痛在中医疾病病名中对应为“头痛”“头风”等,病因病机无外乎以风、火、痰、瘀、虚等演变而成,只是侧重角度各有不同,且大多非一朝一夕而成,乃脏腑气血机枢不利等因素久积而成。我院针对临床辨证为偏头痛属血瘀证型者,主张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行气止痛为治疗原则,给予服用田七祛瘀胶囊,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偏头痛辨证为血瘀证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11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41.71±2.62)岁,平均病程为(5.50±1.33)年;对照组男9例,女31例,平均年龄(41.62±2.88)岁,平均病程为(5.61±1.41)年。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⑴符合中华医学会2006年12月版《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3]中关于偏头痛的诊断标准。⑵符合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颁布的 《头风病证侯诊断标准》[4]中关于血瘀头痛证的诊断标准。具体为:⑴头痛性质和特点:①固定不移。②痛如针刺。⑵舌象:①舌紫暗。②舌有瘀斑。③舌有瘀点。④舌暗。⑶脉象:脉涩。⑷病程:头痛日久。⑸其他症征:口唇紫暗或面色晦暗。

1.3 病例入选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⑴符合西医无先兆偏头痛,先兆偏头痛中的亚型:典型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⑵符合中医血瘀头痛证诊断标准的患者。⑶头痛发作在试验前3个月中平均每月不少于1次。⑷年龄18-60岁,包含18及60岁的患者。⑸首次偏头痛样头痛发作年龄≤50岁的患者。⑹无排除标准中之任何一项。⑺患者头颅CT或MRI可排除头部器质性病变。⑻患者知情同意。

1.3.2 排除标准 ⑴已妊娠或准备妊娠,以及哺乳期女性;⑵有严重其他内科、妇科疾病,精神病患者;⑶有其他轻中度疾病必须合并服用其他具有预防及治疗偏头痛的药物而影响本试验独立进行者;⑷酗酒及滥用药物者;⑸过敏体质或对本试验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

1.4.1 分组和治疗 观察组予田七祛瘀胶囊 (本院制剂中心生产,0.45g/粒,赣药制字Z20100004)口服,4粒/次,Tid;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5mg/粒,H10930003)口服,10mg/次,Qn。两组治疗用药均为1个月,并于治疗结束后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门诊或电话随访。

1.4.2 观察内容 ⑴治疗后,两组偏头痛主症(发作次数、疼痛时长、疼痛强度-VAS)评分改善情况;⑵治疗后,两组的偏头痛中医症状积分总分变化;⑶中医证候疗效;⑷治疗安全性;⑸两组在治疗前、后、1个月时随访和6个月时随访的头痛主症积分变化比较。

1.4.3 效果判定 ⑴中医症状分值采用分级积分法评定,积分标准参考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修改制定:将症状分为0-Ⅲ级不等,主症(头痛)各级依次记分为 0、2、4、6 分,兼症(头脑昏沉、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记忆减退、失眠多梦、心烦抑郁、食少、肢体麻木等)各级依次记分为 0、1、2、3 分,舌象、脉象详细记录,不记分。 ⑵中医证候疗效评定:①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证候积分运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分析,评定得出。⑶治疗安全性评价标准:Ⅰ级为安全,无不良反应;Ⅱ级为比较安全,有轻微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不需要任何处理可以继续用药,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Ⅲ级为有安全问题,有中等程度不良反应,需要处理后方可继续用药,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Ⅳ级为因不良反应而终止用药。

1.4.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和计量资料()分别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时长、疼痛强度-VAS评分比较 两组在同组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P<0.05,两组在组间进行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对降低偏头痛主症评分有影响,但观察组影响作用更甚。(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时长、疼痛强度-VAS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时长、疼痛强度-VA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发作次数(次)治疗前 治疗后疼痛时长(小时)治疗前 治疗后疼痛强度VAS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40 40 4.50±0.36 4.20±0.97 1.87±0.55*△2.49±0.18*6.90±2.37 6.70±2.22 2.99±1.13*△3.80±1.00*4.75±0.62 4.83±0.67 1.28±0.15*△2.61±0.49*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偏头痛症状积分总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偏头痛症状积分总分比较P<0.0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症状改善情况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症状积分总分变化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症状积分总分变化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40 40 30.30±5.03 29.95±4.80 14.07±2.89 21.71±4.35

2.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7.50%,两组间比较P<0.0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安全性概率和(Ⅰ级+Ⅱ级)为85.00%,对照组为65.00%,两组间比较P<0.0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表4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n/%)

2.5 两组头痛主症积分比较 两组进行组内比较:⑴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1个月时随访与治疗前比较,均为*P<0.05,6个月时随访与治疗前比较★P>0.05。⑵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1 个月时随访与治疗前比较、6个月时随访与治疗前比较均为▲P>0.05。两组间进行随访期比较:1个月时随访,两组◇P<0.05; 6 个月时随访,◆P>0.05。 说明两组治疗均对降低偏头痛主症评分有影响,但观察组影响作用更甚,且从1个月时随访结果看观察组药物近期疗效的持续性好于对照组,但6个月随访时观察组药物较对照组效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两组头痛主症积分比较()

表5 两组头痛主症积分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40 40治疗前 治疗后 1个月时随访 6个月时随访16.15±1.10 15.73±1.28 6.14±0.61*8.96±0.56△7.57±0.52*◇10.81±0.64▲12.10±0.58★◆12.44±0.50▲

3 讨论

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并且发作时呈头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疼痛、伴见恶心和呕吐的病症特点,少数典型病例在头痛发作前还会伴有视觉、感觉和运动障碍等先兆,可有家族史。偏头痛发作时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社交生活[6]。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的病因复杂,与先天遗传及后天的环境、情绪或疾病等影响有关,有“血管源学说”“神经源学说”“皮层扩散性抑制学说”等研究结论对其加以阐释。王迎双等[2]从病理生理着手开展生物标志物研究,从中找寻偏头痛的治疗潜在靶点,未来将对偏头痛的快速诊断和精准治疗带来更多可能。但目前临床上较为认可的发病机制仍然集中于 “偏头痛的发生系脑血管平滑肌细胞Ca2+浓度升高,对脑血管的舒缩功能产生破坏”观点上,故多数运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其止痛源于其可选择性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和抑制5-HT、前列腺素等释放引起血管收缩而起效,具有良好的抗癫痫、前庭抑制、缓解血管痉挛等作用[7,8],此类西药运用优势是简单便捷,但因该药物容易出现口干、困倦、失眠、注意力改变、轻度脱发以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从而降低患者对使用该药物继续治疗的依从性[9]。

头为神明之府,位居人体高位,髓海居于其内,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手足三阳经气皆汇聚于此,若因外感或内伤引动气血运行失调,必然导致气机阻滞,或脑络不通,或血脉不荣而发为头痛,病症迁延不愈,经气日久不畅,可为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最终形成“瘀血”这一病理产物,蒙阻清窍,是发为痛,故主张“头痛主乎瘀”之说。“田七祛瘀胶囊”系经我院在临床使用多年的传统汤剂剂型基础上改良而成,运用于治疗辨证为偏头痛血瘀证型者,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尤其是部分担心西药的不良反应会影响其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对此药物更为信赖和接受,并体现出良好的服药治疗依从性。该药主要成分包括三七、丹参、川芎、延胡索[10]。其中:三七丹参相伍增强活血化瘀通脉之力,延胡索止痛体现急则治标,缓急止痛,并助力丹参安神宁志,可舒缓偏头痛发作时的焦虑不适,川芎引诸药上行头目直达病所,使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通络开窍、宁神定志之功,其用于治疗血瘀证型偏头痛,是为缓急止痛,有的放矢。胡穗发等收集总结从汉唐到清以来中医历代古方对头痛治疗的用药规律及各时期演变特点,发现川芎一味共出现116次,用药频率达44.44%[11]。现代药理研究结果也证实: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成分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心肌耗氧,提高脑细胞耐缺氧能力[12],丹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能延长环己稀巴比妥的睡眠时间[13],延胡索中的四氢掌叶防己碱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明显的止痛、催眠、镇静作用[13],川芎具有镇静镇痛、解除平滑肌痉挛、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1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12例患者因不适应药物气微、味微苦的特性,在初次服用时出现了食如即吐的表现,在研究者指导下未经处理而好转,6例患者出现上腹痛伴食欲减少、或口咽干燥的不良反应,经处理后症状消失,考虑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分泌的作用有关[15]。

综上所述,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治疗后偏头痛的发作次数、疼痛时长、疼痛强度-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偏头痛症状积分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7.50%,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观察组安全性概率和(Ⅰ级+Ⅱ级)为85.00%,对照组为65.00%,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田七祛瘀胶囊的短期疗效好于盐酸氟桂利嗪。但随访期统计结果提示:尽管两组治疗均对降低偏头痛主症评分有影响,但观察组影响作用更甚,且从1个月时随访结果看观察组药物近期疗效的持续性好于对照组,但6个月随访时的结果不足以证明观察组药物较对照组在远期疗效上具有优势。因此,在今后临床治疗时,医务人员要加强医患沟通,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延长用药观察时间,缩短随访周期,及时收集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总结田七祛瘀胶囊在治疗中医辨证为血瘀型偏头痛患者时的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主症偏头痛血瘀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话说血瘀证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