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除颤罩与盐水垫及导电膏在电除颤中的对比研究*

2020-11-26 08:15黎青兰肖莉黄军胡慧莲钟娟文邝艳平
江西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室颤纱布盐水

黎青兰,肖莉,黄军,胡慧莲,钟娟文,邝艳平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赣州 341000)

急诊PCI术是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但术中及术后常会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出现,其中以心室颤动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2]。临床常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及心脏搏动停止,若未及时进行处理患者在数分钟内即可发生死亡,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3]。因此,早期、及时消除室颤是恢复患者心跳、呼吸,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选取12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患者,对其中45例术中发生室颤进行研究,探究一次性除颤罩与盐水垫及导电膏在电除颤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手术患者120例,其中45例术中发生室颤,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5例。A组男9例,女6例;年龄 58-78岁,平均年龄(68.02±3.74)岁;发病到就诊时间0.9-8h,平均时间(5.02±1.06)h。B组男8例,女7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7.10±3.61)岁;发病到就诊时间 0.7-8h,平均时间(5.03±1.10)h。C 组男 10 例,女 5 例;年龄 58-79岁,平均年龄(68.21±3.65)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10h,平均时间(5.16±1.13)h。 统计学比较 3 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考察已批准本研究,入选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⑴纳入标准:①符合《2015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者;②对所用导电介质无过敏者;③理解及沟通能力正常者。⑵排除标准:①胸前皮肤有溃疡或损伤者;②胸前有皮疹或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者;③心肌梗死发作时间超过12h者。

1.3 方法 动态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若出现QRS-T波群消失,之后发生一系列波幅高低不一、快速而不齐的颤动波提示心室颤动的出现,此时应立即停止手术采用迈瑞D2型除颤仪进行电除颤治疗,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尽可能暴露胸前皮肤,将电极板充电,把其中一电极板置于患者胸骨右缘2-3肋间,另一电极板置于左腋前线内第五肋间,将电极板与患者胸部皮肤贴紧,并存在一定压力,胸骨浆形电极板上指示器显示绿色时放电,嘱咐所有人员避免接触患者及病床,首次电除颤均为200J双向直流电击除颤。A组采用被生理盐水浸透的纱布作为导电介质实施电除颤;B组采用浆形电极板上涂抹导电膏作为导电介质实施电除颤;C组采用一次性除颤罩作为导电介质进行电除颤治疗。

C组采用一次性除颤罩(图1)作为导电介质进行电除颤治疗(图2)。三组操作者均熟练掌握电除颤技术,且组别之间无差异。一次性除颤罩制作方法:将双层纱布剪成小纱布块(直径约为12cm),将纱布作为缝合中心,于其半径5cm处缝合双层纱布;待缝合后,于双层纱布外侧放置一条细绳(长35cm;宽0.5cm),先将细绳置于双层纱布内,两端均露出纱布外2cm,其后从一端开始缝合,另一端需留置出细绳出口;缝合制作完毕后,将纱布垫置于生理盐水内浸湿,以不滴水为最佳,应用一次性包装袋对盐水垫进行密封包装,备用;使用时先将密封袋撕开,拿出盐水垫,放置于电极板上,拉紧活动细绳,使盐水垫贴紧电机板,除颤时操作人员需注意切勿触碰盐水垫、细绳,预防触电。 心电图见图3。

图1 一次性除颤罩

图2 一次性除颤罩使用方式

图3 术中心电图监测

1.4 观察指标 ⑴记录两组患者除颤放电成功率、从心电监护发现心室颤动开始至电除颤复苏成功所用时间。⑵除颤结束后,评估两组皮肤灼伤范围:Ⅰ级无灼伤印记;Ⅱ级中心局部有印记存在;Ⅲ级周边存在印记;Ⅳ级残留有电极板印记。皮肤灼伤程度分级:Ⅰ度灼伤:已伤及表皮,血管局部出现扩张、充血,皮肤红肿无水泡出现,有少量浆液渗出;Ⅱ度灼伤:伤及真皮浅层,局部皮肤红肿并伴有水泡出现,触及有痛感;Ⅲ度灼伤:已损伤皮肤全层,皮肤表面变软、发白或呈黑色碳化皮革样改变,局部组织感觉减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电除颤成功率 除颤结束后,A组电除颤成功率为66.67%(10/15),B组电除颤成功率为53.33%(8/15),C 组电除颤成功率为 93.33%(14/15);C 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8,P=0.048)。

2.2 除颤用时 A组除颤用时(1.82±0.74)min,B组(1.99±0.86)min,除颤用时 C 组除颤用时(0.81±0.50)min;3组中,C组除颤用时最少,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0,P=0.000);与 B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4,P=0.000);A 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0,P=0.566)。

2.3 皮肤灼伤程度 除颤结束后,相比A组和B组,C组皮肤灼伤程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3组皮肤灼伤程度对比()

表1 3组皮肤灼伤程度对比()

注:与 A 组比较,@P<0.05;与 B 组比较,*P<0.05

6(40.00)7(46.67)1(6.67)@6.429 0.040组别 Ⅰ度 Ⅱ度 Ⅲ度 合计A组(n=15)B组(n=15)C组(n=15)5(33.33)3(20.00)1(6.67)1(6.67)2(13.33)0(0.00)0(0.00)2(13.33)0(0.00)χ2 P------*

3 讨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时常会并发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以心室颤动最为严重,是导致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常见原因。电除颤是治疗室颤的首选方法,而除颤时机是能否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每推迟1min,复苏成功率就会下降约8%-10%左右,而在患者心脏搏动停止1min内进行电除颤,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于3min内除颤,约有 70%-80%患者可恢复心跳[5,6]。因此早期、有效进行电除颤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脉冲电流在短时间内,经胸壁或心脏终止室颤,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种治疗方法[7]。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采用一次性除颤罩作为导电介质除颤放电成功率较对照组高,皮肤灼伤程度较对照组低,除颤所用时间较对照组短。表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患者心室颤动时采用一次性除颤罩作为导电介质进行电除颤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电除颤成功率,降低皮肤灼伤程度,缩短除颤所用时间。分析原因如下:传统盐水垫作为导电介质每次电除颤时需要用生理盐水将纱布块浸湿后置于除颤部位,因盐水垫使用时不需固定,因此稳定性较差,易于滑脱,且心肺复苏后再次除颤时需重新调整盐水垫位置,从而延长了电除颤所用时间,对除颤效果带来影响。导电膏使用时难以涂抹均匀,易导致皮肤灼伤,且若放置时间过长容易凝结于电极板上,引起电极板表面形成氧化膜的存在,不仅难以清洗,而且对导电效果会带来一定影响[8]。因患者电除颤后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若患者胸部皮肤残留导电膏按压时手掌掌根易滑动,难以平稳放置,按压部位不正确时会影响复苏效果,延误患者病情治疗。一次性除颤罩在使用时可有效缩短电除颤准备和使用时间,可有效减少皮肤损伤程度和范围,使电除颤后心肺复苏按压点不易滑动,按压部位容易固定,使用后电极板方便清洗,在保障电除颤效果的同时,也可提升医务人员操作的心理感受,可有效提高严重心律失常患者一次除颤成功率,且安全性及有效率较好,利于在抢救时使用。

综上所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患者心室颤动时采用一次性除颤罩作为导电介质进行电除颤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电除颤成功率,降低皮肤灼伤程度,缩短除颤所用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室颤纱布盐水
不“怕”火的纱布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盐水质量有多少
不漏水的纱布
特发性室颤射频消融后的心电图改变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
泉水与盐水
防水的纱布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是雾,不是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