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乐平
在规划和自然资源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的内在逻辑中,需要不断吸纳前沿信息技术,打造一个先进的、与时俱进的数字化技术平台。为此,自然资源部门需要构建一个以中台为导向,以云原生技术为核心,适应多云环境和开发运维一体化(DevOps)的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技术架构。上述总体架构的实现是一个不断融合和增强的过程,即从单体的集成化,走向中台的服务化,再走向基于微服务的互联网化,即云原生。其中每一个层次取得的成果,都将成为下一个层次的有机组成部分。
针对单体应用,通过两头“横向拉通”来实现集成。在数据库方面,采用数据共享交换技术;在应用系统方面,则采用消息中间件或企业服务总线技术。
在单体应用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企业服务总线,是最有效的系统解耦和协同模式。通过企业服务总线的连接、转换、路由、增强、容错等,可以提供异构系统间的无缝集成和高效协作。
在单体应用集成这个层次上,开发和运维是完全分离的,用户响应比较慢,存在严重的架构腐化和技术债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走向中台服务化。
在总体技术架构中,“中台”起到不同层次的速率匹配作用,使后台资源能够顺滑地流向前台,更好地响应用户需求。因此,为建立高效中台,需要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
随着服务化和开发效率的提升,基础环境将走向云化。一是把所有主机、网络和存储资源统一抽象为公共资源池,按需分配;二是实现 “一键发布” ,提升上线效率;三是支持多租户自助。对于公共中间件,则可采用虚拟机镜像,实现云上统一托管和编排,即PaaS 化。
进入到中台服务化这一层后,开发和运维开始走到了一起,即所谓的DevOps。同时引入私有云、公有云等多云环境,形成分布式的服务治理机制和各类中台服务资产。整个技术组织架构随之发生变化,比如设立专门的技术架构委员会作为技术决策机构,把中台开发组和技术支持组从业务开发组中分离出来等。
在规划和自然资源行业,基于服务化和多云的中台技术架构,仍然是当前的主流。向微服务和云原生做进一步转型,则是大势所趋。
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行,政务应用系统的业务流量出现了快速增长势头,促使新一代技术架构走向云原生,即微服务化、容器化和去中心化。
在云原生实践中,微服务通常采用Spring Boot 来实现。然后采用Docker 容器承载微服务,采用Kubernetes 对容器实行自动化部署、管理和编排。云原生离不开服务治理能力,需要有服务治理框架,形成服务网格。
以云原生为核心的新一代技术架构将具备如下核心能力:一是支持单体应用、SOA、微服务等多种软件架构模式并存;二是对公有云、私有云等多云环境实行统一的容器化管理;三是在物理机、虚拟机和容器或三者混合的环境上,构建行业PaaS 云平台和服务中台;四是走向彻底的开发运维护一体化(DevOps),实现成千上万节点的自动化部署。该技术架构将推动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系统由“互联网+”走向“互联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