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伟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制水分公司 上海 200086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制水分公司承担着上海地区黄浦江以西中心城区及部分乡镇的自来水生产供应,总供水规模为705万吨/日。公司拥有10家水厂、2家泵站管理所。目前公司范围内设备有以下五种检修模式:
(1)日常维护(运行检查、清洁、润滑、紧固)
(2)月度维护(日常维护外的不解体设备的一般耗材更换)
(3)年度维护(强制检修:设备解体、维护、验收、投运的整个过程)
(4)故障维修(运行中的设备发生故障需停役维修)
(5)应急抢修(运行中的设备发生故障后需限定时间完成停役检修)
根据制水工艺设备不同维护要求,这五种维护模式相互交叉,确保制水企业设备在日常运行工作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原来这五种维护模式都是由公司自己的检修人员来承担的,但随着这几年企业成本的控制,各单位人员精简,检修人员老龄化趋势,剩余的为数不多的检修人员已经越来越难以全部承担以上五种维护模式了,各单位设备维修工作普遍面临以下四个矛盾:
(1)能满足现有设备的多样性和先进性条件的维修技能人员与现有实际人员素质下降的矛盾。伴随着制水企业深度处理工艺、智慧化水厂的加快,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在制水工艺设备的普遍应用,现有企业维修人员结构老化,年轻人断层等原因造成设备维修人员素质普遍下降远不能应对这种复杂化维修难度。
(2)先进的设备维修对维修人员素质提出了高要求,与现有水厂专业技能单一,复合型技能人才缺乏的矛盾。现代设备功能上具备了精密化、高速化、自动化,要求维修人员具备PLC、机电、液压、传感等多专业知识相组合,而现有水厂维修人员配置还是按照传统电工、机修钳工、仪表工的配置结构,工种间界限分明,复合型技能差,人员匮乏。
(3)高技能设备维修人才萎缩与企业设备管理需求的矛盾。设备维修工作因脏、苦、累、技术要求全面、难度高,成才周期长,随着公司检修人员的自然减少,公司现有高素质维修人才的培养,难以跟上企业设备维修现代化的需求。
(4)如果设立专门维修车间,则是检修设备使用率低以及专业维修人员忙时忙、闲时闲生产效率低的矛盾。
本文就探索出适合制水企业现状的检修模式,谈谈自己的思考。
树立设备维修预防为主的理念,通过建立和完善设备状态监测,将现有设备由定期维修转为预防性维修。预防性维修,主要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转变传统强制检修思维,树立设备生命全周期理念,强调以预防为主,建立完善相应组织措施。
(2)重视设备选型,要在设备设计选型、制造和采购时就按照设备状态维修为主的理念来考虑设备的状态监测和可诊断功能。
(3)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对设备的状态监测,及时分析和判断状态监测数据,特别是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建档积累形成具有制水行业特色的设备状态运行监测数据库体系。随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及早发现故障苗头,主动采取应对维修措施。状态监测是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前提,状态监测的分析数据是做好预防维修工作的保证,做好了这个工作可以提前预知设备状况,提升设备利用率,减少检修费用,提高制水生产设备正常完好率。
通过走专业化、社会化维修可以解决企业无力承担维修大量先进设备的窘境;可集中机电自控等专业齐全的高素质维修人员,缓解企业维修人才匮乏的困境,同时可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利用社会化、专业化的检修单位提供经验丰富的专业维修人员,利用他们配置的专用维修器具和检测器材,为制水企业设备服务,在保证质量和及时性前提下,按互惠互利原则,形成合作关系[2]。
在维修社会化管理体系工作中,不能简单理解成将检修外包就大功告成了,建议注意以下六点:
(1)要引进竞争机制的观念,规范合同管理,通过合同管理法规化、科学化将社会化维修单位的管理能力、技术强弱、服务质量作为参考依据,避免无序价格战的发生,避免风险发生,确保设备维修质量和稳定。
(2)要加强维修企业资质审核,规范维修队伍,避免鱼目混珠,杜绝“皮包公司”的混入,导致无法保证检修质量的情况发生。
(3)要制定相应维修标准。制水企业的许多工艺设备都是自来水行业特有的,没有现成的维修标准,需要根据自身设备特点来制定维修标准,按照标准来验收维修质量,做好设备维修的措施保证。
(4)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设备技术电子档案。建立设备台帐,如实记录设备的使用、维修和故障情况,做好设备分类工作,为管理与维修提供信息保障。
(5)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精悍的设备管理部门,注重自身技术人才队伍培养,保持一支人员紧凑精干的复合型“设备管家”队伍还是有必要的。通过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来对检修社会化实施过程中进行质量把控、安全监督,强化对维修后设备质量的标准验收。同时这部分人员也应当考虑掌握对制水企业的一些核心设备的实际维修能力,承担起在关键时刻和特殊时期,水厂、泵站设备的故障和应急维修,这是由制水企业确保城市安全运营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6)建立对社会化维修单位的评价监管机制,通过对服务商的专业评估和完善评价,健全监管措施,通过实行双方共赢互利的奖惩措施,实现维修质量有保证,维修保障能快速响应的目标。
面对制水企业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设备,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少量专职设备维护人员是无法承担起这项工作的,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企业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理念。生产一线人员都要做好本职参与设备维修工作,这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形成从上到下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全员设备管理的体系,才能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以上是本人对制水企业在保证水质水量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对公司先进新工艺设备大量采用后设备检修模式的思考,期待公司设备管理工作能尽快形成适应制水企业特点的以设备全生命周期为管理目标的检修模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