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或者不读书,这是个问题

2020-11-26 16:29评论员刘葳漪
中国汽车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苏辙读书微信

文/评论员 刘葳漪

读书万卷,不如胸脯四两。不要笑。

如今,这日子口儿,就更不是一个“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的年代:瞧瞧我们身边,有二奶的了,有三婚的了,有四辆车的了,有五套房的了,有身家十几个亿的了,有进“二百万元作家俱乐部”的了。一个微信噼里啪啦地已经让你黑白颠倒,人畜不分,不由分说地把你拉进各种“群”,于是工作生活像久伤不愈的伤口,血痂皮肤扯不清;还有抖音快手淘宝小红书,都是不看比看了更好的应用,分分钟不断扯低我们在这世上所剩不多的专注与智商。

刚刚过去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估计没人把它当成大日子,就像没人把《劳动法》中劳动者享有的权益当回事儿一样。不是调侃,是入骨的悲哀,淡淡地说一句浅尝辄止。试问,有了微信以后,你读一本32开、十几万字的书要多久?我相信会有人,读过序言就读不下去了吧,是不是你看一个3分钟的视频,都耐不住性子想要快进?

我告诉自己,倘若有一天变成这样子——如果一字不落地读一本32开、十几万字的书,无法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就可以自行了断了,传说中的行尸走肉,不就是这副样子么?

一场疫情,迫使我们不得不开始做减法:

为讨生活而牺牲了生活,是对生命的浪费

活着活着,才顿悟求的不是满,而是空

只有不怕死,才不一定会死,淡薄一切,才能抵定一切

手机里的联系人,疫情期间其实可以删去一多半。若为偶然的麻烦,有备无患忙于将生张保温成熟李,才是绵延一世的麻烦

大多数时间,我们的烦恼,是平白生出的“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是自己的智慧无法逾越的思绪困境。能救我们于世间水火的,惟有读书。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眼前的世界禁锢的。他(她)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只能跟身边的朋友和相熟者接触谈话,只看见他(她)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在社交媒体中,他(她)的职业属性瞬间可以判别,说来说去,就是那点儿事,他(她)在心灵的监狱里逃不出去。

林语堂说,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深以为然。

我大学时有位老师,女的,哈佛的博士,在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工作过几年,眼神清澈、锐利。有一次她在课上解释理性经济人:“美国人有个affair很正常,变成relationship就严肃了,marriage就是严肃的decision making。

我很喜欢她,理论的作用在于解释现象,而优秀学者的价值就在于提出内部逻辑自洽的新颖理论。他们在阐述抽象的理论时,深入浅出,毫不做作,能把高高在上的大政方针解读成游刃有余的明清小品,能把费马大定理写成武侠小说,像巴赫的平均律,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像牛顿的万有引力,像郭德纲的太平歌词,清清楚楚、痛痛快快地呈现在面前。

交友的最高境界是“雪夜访戴”,读书的最高境界是“雨夜孤灯杯酒读《楚辞》”。世人都知道司马迁的《史记》写得好,既是翔实的历史,又是优美的文学。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这是苏辙写给韩琦,也就是电视剧《清平乐》中杨玏饰演的那位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政治家的信。苏老告诉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书中有天地,书中有乾坤,几十块钱可以买到一个著名作家几十年的智慧累积,是天下性价比最高的投资。读书或者不读书,一时半会儿死不了,却关乎生命质量。就算你不看书,也要少看微博微信,还有抖音快手,要不,离快被废掉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苏辙读书微信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苏辙骂皇帝不为拆台为补台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研究
微信
我们一起读书吧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