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提升天津城市经济活力的思考与对策

2020-11-26 17:39◎文/王
天津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天津人才经济

◎文/王 刚

人是城市的核心资源,人口聚集是城市活力的源泉, 人的消费和创造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引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城市的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转向人力资源拉动。 人口流向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再只是单纯的资本竞争, 而是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竞争, 城市对人的吸引力决定了其对人才的集聚力,进而决定了未来的经济发展潜能。

2013 年以来,天津人口“深度老龄化” 形势严峻,2018 年60 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比高达23.95%,同时人口出生率持续多年保持低位, 如果没有外来人口的持续流入, 未来天津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前景将受到影响。

本文从当前我国人口的流动方向、 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等角度入手,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 归纳得出制约天津经济活力的五个方面。

一、人口吸引力有所减弱

人口增减是衡量城市活力的深度视角。在2018 年全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量排行中,天津位列第27 位。 2013年天津人口增量曾出现小高峰 (44.60 万 人), 之 后 从2014 年开始人口吸引力明显走弱。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 从北京 “瘦身” 出来的人口并未流向天津, 甚至出现天津常住人口数量同时减少的迹象。 2017年, 北京常住人口减少2.2万人, 天津减少5.25 万人。2018 年, 北京减少16.5 万人, 天津增加2.73 万人;去掉自然增长人口, 则北京净流出22.27 万人, 天津只净流入0.78 万人。 在2018 年接纳北京迁出企业数量的地区分布中, 迁往天津的企业数量仅占全部北京迁出企业的5.5%。 据中国社科院最新《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7》显示,在中国两岸四地近300 个城市中,天津2018 年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6位, 宜居竞争力排名第37位,可持续竞争力排名第17位。

二、人气不“红”人流不“大”

进入媒体融合时代,由短视频等新传播方式塑造的“网红城市”, 在广大年轻群体中产生巨大影响力。 城市形象越是富有活力、 时尚感和科技感, 往往就会越快地集聚人气,越容易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经济发展越生机勃勃后劲十足。据2018 年《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显示,从移动互联网短视频拍摄和分享平台“抖音”上城市形象相关短视频的播放量排行来看, 天津城市形象的播放量为21.8 亿次,位列第15 位。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之一, 是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 地铁的服务对象是进行高强度城市活动的人群,其客流量客观反映了该城市的经济活力, 大量的通勤人员会给城市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天津地铁的运营里程数在全国排第9位;在2019 年4 月我国地铁客运量前16 位的城市中,天津地铁的日均客运量排第11位;天津地铁客运强度排第15位, 是仅有的两个低于每日每公里1 万人次的城市。

三、消费与收入两大“拉力”不足

消费与收入是观察一座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视角。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后,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着力提高居民收入、 扩大消费需求, 已经成为国内城市的发展关键。

(一)天津消费活力不足

1.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按支出法核算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 年到2017 年,天津的最终消费率在四大直辖市中暂居末位; 2017年, 天津的最终消费率为45.4%,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排名中下游。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不断放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衡量一座城市消费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2015年天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5 位,但近两年,随着整体经济增速趋缓,天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随之走低,2017 年增速为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国城市中列第8 位,2018 年第11 位。

3.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不高。 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同时又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017 年天津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在全国50 座主要城市中大致排在第19 位。 在2018 年淘宝天猫“双11”活动人均消费金额30 强城市排行榜上,天津位列第28 名。

(二)收入水平缺乏竞争力

1.长期存在不利于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格局。 在全国31 个省市区中,天津GDP 中劳动者报酬比重低、 政府所得比重高的现象突出, 国民收入向企业和政府倾斜得最为显著。 2011 年,天津GDP中劳动者报酬的比重排第28 位;而企业所得的比重则排第3 位。 到2017 年,天津GDP 中劳动者报酬的比重为40.99%, 提高了2.3 个百分点,排在第31 位;政府所得在天津GDP 中的比重为18.88%,仅次于云南,排在第2 位。 相比之下,同期的北京GDP 中劳动者报酬的比重提高了3.5 个百分点, 上海提高了4.3 个百分点; 重庆下降了7.6 个百分点, 但是仍然高于天津。

2.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与经济总量排名相差很大。 人均GDP 反映城市发展质量与产业带动能力, 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反映城市产业转化为人民切实收入的水平。 天津是近十年来国内GDP 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18 年城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6 位,人均GDP(120606 元)大致排在第21 位。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中, 天津处于第30位。

(三)高房价对经济增长负拉动

住房是满足人安居需求所必需的消费品, 一般也是花费最多的消费品。 全球城市的发展实践证明, 适当合理的房价是一座城市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高房价收入比提高了居住成本,阻碍了人才的聚集。2018年天津住房市值与GDP 之比超过330%,2019 年7 月全国城市房价排行(住宅)中天 津 排 名 第10 位,2019 年上半年全国代表性50 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排名中天津排在第12 位。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7》,经验研究表明,当房价收入比超过9∶1 后, 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负向挤出效应已超过正向拉动效应。

四、缺少有吸引力的市场主体集群

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只有高质量市场主体的聚集, 才会带来高素质人才的聚集,促成人力资本快速积累, 使城市得以保持经济活力。

(一)市场主体数量偏少、层次偏低

市场主体的发育程度决定着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实力和竞争力。 一座城市市场主体数量越多, 尤其是企业数量越多, 这座城市的经济就越活跃、越发达,同时意味着就业机会多、资金聚集多。2018 年天津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2.1 万户,市场主体总量111.6 万户, 在全国主要城市实有市场主体数量排名中天津大致处在第10 位,约为深圳的1/3、北京的1/2。但是,天津的市场主体中,个体户和农村合作社占比高达52%,企业仅占48%,企业数量比深圳少146 万家、 比北京少111.5 万家。

(二)龙头企业整体竞争力衰退

企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动力源, 中国500强企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数量不仅反映城市经济实力,还综合体现城市的经济开放程度与营商环境。 从中国500 强企业省份分布数量看,在31 个省市区中,天津的上榜企业数量从2008 年排第7 位(26 家)、2013 年排第8 位(20 家),到2018 年排第16 位(7 家),属于下滑程度大的地区之一。

(三)缺少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始终是一支重要力量, 上市国有企业更是国有企业中的主力, 国有企业实力不足的地方就会缺失一个重要的发展轮子。 截至2019 年4 月10 日,A 股市场中共有681 家地方国有企业,总市值为12 万亿元;178个城市有地方上市国有企业,其中前15 位城市合计达330 家,占比为48.5%。 地方上市国有企业的实力与各城市的实力基本相符, 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南京。天津有20 家地方上市国有企业, 排在第6 位, 总市值排在第14 位。与重庆相比, 天津的地方上市国有企业数量虽多6 家,但总市值却低于重庆124 亿元。 天津市值最高的地方上市国有企业市值不及上海市值最高国有企业的1/11、北京市值最高国有企业的1/4。

(四)民营企业实力相对下滑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吸纳就业的重要承载主体, 一个地方市场化程度越高, 民营经济就越活跃和发达, 经济发展就越有活力。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条件的变化、 要素成本的上涨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出台, 天津民营经济的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019 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榜单显示,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四大直辖市上榜企业数量分别为17 家、15 家、15 家和6 家, 天津仅有荣成联合钢铁入围百强行列, 排在第98 位。 与2017 年的榜单相比较, 两年间天津上榜的民营企业500 强数量减少7家,在31 个省市区上榜企业数量排名中从第10 位跌到第16 位。

(五)独角兽企业数量较少

独角兽企业是创业领域的先行者与佼佼者, 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新经济崛起的重要力量。 独角兽企业的密度, 往往代表着该地区经济的活力。 创业者总在寻找最适合自身和企业发展的城市, 为的正是更广阔的上升空间以及更多可能。据《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天津仅有3 家独角兽企业, 企业数量在我国独角兽企业所分布的17 座主要城市中排第9位。

五、薪酬福利水平缺乏竞争力

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是人才选择就业城市的重要考虑因素, 哪个地区同行业收入高, 人才就往哪个地区涌, 收入待遇差的地区人才会“用脚投票”远离它。

(一)中坚行业薪酬水平缺乏吸引力

制造业是天津从业人员最多的行业, 制造业的薪酬水平最能代表人才在天津就业的平均薪酬水平。据《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白皮书》 显示,2018 年在全国制造业人才数量分布排名中,天津排名第7 位; 但天津的制造业人才平均年薪只排在第13 位。 仅拿天津与重庆、深圳、宁波、武汉、苏州五个城市相比较来看, 天津的年薪10 万~30 万元制造业人才比例是六个城市中较低的,与此同时天津的年薪10万元以下制造业人才比例是六个城市中最高的。 流出天津的制造业人才中有39.72%会选择北京作为其继续发展的城市, 上海和深圳是其第二、第三选择,宁波、苏州是其第四、第五选择。

(二)高端行业薪酬水平缺乏竞争力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足够繁荣的高端产业, 就无法创造大量高收入工作岗位,也就无法吸引高端人才。 分行业来看, 近几年我国平均工资最高的两大行业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8 年,天津这两个行业的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是金融业128870 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9837 元),远低于北京水平(266921 元);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8696 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7678 元),远低于北京水平 (205834 元)。 显然,在京津同城化的背景下,天津这两个行业的薪酬水平缺乏竞争力。 据《2019 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业现状大数据报告》显示,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 天津排在第11 位;但在全国中高端人才平均月薪的城市排名中, 天津的中高端人才平均收入水平则排在20 位之外。另据《2019 海归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显示,2019 年应届海归人才将互联网作为首选期望行业,其次是金融业;对海归人才最有吸引力的城市排名中,天津排在第10位,选择天津的海归人才占比为1.4%。

(三)福利水平不具有优势

以工会节日慰问标准为例,《天津市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规定,工会逢年过节向全体会员发放节日慰问品标准必须控制在基层工会当年全部经费收入的50%以内, 全年节日慰问品最高每人不得超过1000元。 对每位会员每年度节日发放慰问品的总额限制, 全国还有25个省市区也制定了明确标准:广东不超过2500元,陕西不超过2200元,江西、湖南、四川不超过2100元,内蒙古、山东、河南、甘肃不超过2000元,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福建、宁夏不超过1800元, 湖北不超过1700元,广西、海南、西藏、黑龙江、浙江、 安徽、 新疆不超过1500元,青海不超过1000元。

六、对策建议

鉴于目前天津经济活力所存在的不足, 为构建经济持续发展新动力, 天津应把握住消费升级与创新驱动两条发展主线,从打造新形象、新业态、新产业、新环境、新服务五个方面入手, 抓好流量经济、 夜间经济、 居民增收、市场主体培育、非首都功能承接五个方面工作, 凝聚充裕的人力资源, 助推天津成功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能转换。

(一)塑造城市“新形象”,做强城市流量经济

实体经济中人流最重要, 互联网经济中流量是关键, 在当前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 线上流量与线下人流会相互引流、良性互动。塑造城市个性“新形象”能够快速汇聚经济流量, 有效地激活城市经济活力。

1.整合城市地标、特色饮食、景观景色、高科技设施等元素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立体化、全方位的包装,打造具有引爆性的超级 “城市IP”,塑造充满现代感、时尚感和富有独特文化吸引力的城市形象, 形成一批内涵丰富、 层次多元、 独具创意的“打卡”体验场景,有效吸纳、转化和沉淀人流、 商流、物流, 使流量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2.把握文旅发展的内容、场景和传播规律, 链接起空间结构上相对破碎的天津近代城市历史文化资源, 借助“网红” 元素激活存量资源,开展多样化的项目鼓励和支持各种“政府+新媒体+市民公众”模式的短视频内容生产,记录和传播美食、城市美景、 方言和地方文化等深入城市“毛细血管”的内容,使天津城市形象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更具区分度。

3.从更符合新一代年轻人的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出发, 筹划组织契合年轻群体喜好的系列创意传播活动,增强游客的深度体验, 提升本地居民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使更多的人了解天津的优越性和独特性, 多层面展示天津宜业宜居的发展环境, 搭建资本与人才对天津心理认可的桥梁, 吸引人才落户生根,共创发展大计。

(二)发展夜间经济“新业态”,丰富幸福生活体验

夜间经济“新业态”所吸引的核心消费群体主要是20 岁~39 岁、 日间被工作填满无暇休闲和社交的人群,其消费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压、 放松和满足人际交往需求,增强幸福感。目前天津的夜间经济多以餐饮、 购物为主,形式单一,休闲项目、景区、 夜间文艺演出、24 小时便利店等夜间开放场所密度较低, 服务供给数量质量有待提高, 需要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 夜间消费还有广阔的开发空间。

1.必须深度挖掘与凝聚天津自身的历史文化基因,以特有文化元素为城市夜间经济赋予灵魂与内核, 打造高起点与高质量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与人流商圈, 创建极具天津个性的商业品牌与夜间经济标签。

2.探索更加多元化、差异化的夜间消费场景和空间, 放大城市夜间文化的丰富精彩, 在具备条件的旅游景点、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 美术馆开发夜间旅游体验项目,加快建设娱乐休闲、健身、音乐书吧、特色餐饮等符合特定人群消费特色的集聚化、规模化夜间经济区域,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书店、茶社、 剧院等夜间游市场亮点。进一步放松业态、空间限制, 激发市场主体的业态和产品创新活力, 增加就业创业机会。

3.创新公共治理手段与协调机制, 清理和停止执行限制人们夜游消费的不合时宜的规定, 逐步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共同治理机制,提升电力、地铁、公交、公共卫生、 市政管理、 安全保卫、 应急救援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夜间经济区域的保障能力。

(三)加速引育“新产业”,打造带动居民收入增长的新引擎

城市主导行业决定主力群体的收入水平。 过去二十年, 天津几乎错失了中国互联网浪潮机遇, 在全国金融资源空间布局中也不占优势。 天津所能够提供高于全市平均工资的就业岗位中,有70%以上的岗位在科研、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等政府机构或事业性单位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采矿业等垄断性国有企业, 只有不到30%在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业, 反映出天津目前的产业为人才提供高水平就业的能力相当有限。

城市间“抢人大战”的取胜关键, 在于城市有产业实力,能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有潜力的行业社交圈。 天津只有抢占产业升级的先机,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才能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留住人才。

1.大力发展有利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增加劳动者报酬比重的产业,招商引资中避免引进仅为享受政策优惠而注册却不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的行业企业, 合理提高劳动者福利标准, 使得改革与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转化为本地居民收入。

2.加快引育区块链、人工智能、5G、金融科技、跨境电商、电竞、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大数据、互联网+教育、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代表新科技及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新兴行业, 为在津人才创造出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

3.抓住中国乃至世界“下一个十年” 发展机遇,推进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推动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财富创造能力, 在新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重点将是工业互联网, 天津应发挥自身产业优势, 加快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工业互联网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具有天津特色的应用场景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完善产业生态系统,加强研发设计、创业孵化、科技金融、融资租赁等服务生态建设, 培育覆盖全周期、 全要素的高新技术服务产业链,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四)打造创业营商“新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在施行《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基础上,持续改善政务、融资、创业和人才环境, 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以专业人才、专业机构为核心招商引资, 大量催生新的市场主体, 不断蓄增经济发展动力。

1.加快构建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发挥海河产业基金引领带动作用, 统筹使用天使、创投、并购引导基金,吸引金融资本瞄准新兴行业领域加大投资力度,进行“雏鹰—瞪羚—独角兽—世界级”企业梯度培育和精准扶持,加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 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

2.加速推进国有企业混改, 更大力度地主动寻找优质战略投资者, 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处置“僵尸企业”,剥离非主业资产和低效资产, 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增强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混改信心, 促进天津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重获竞争力和活力。

3.培育更多规模效益高、 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从域外吸引集聚更多总部型、 科技型市场主体,消除在信贷支持、土地征用、人才引进、技术服务等生产要素供应方面对民营企业的差别待遇。 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混改, 为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 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搭建平台。 加快创新要素向民营企业聚集, 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海河产业基金、 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等引导作用, 为民营企业产业链并购整合、 生态链建构赋能,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领军者、创业领跑者。

(五)完善公共配套“新服务”,助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

北京是天津最重要的人才和资本来源地, 交通便利是京津人才交流首要前提。目前“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所吸引来的“英才”平均年龄在32.3 岁, 子女教育是这些未来新中产阶层人群最普遍的焦虑。因此,天津要优先把交通配套和教育服务做好,为来津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保障。

1.加快推进京滨、京唐高铁建设, 加快研究出台支持铁路建设的财政、 土地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征地拆迁,拓宽铁路建设投融资渠道。加快推进滨铁2 号线(Z4)、滨铁3 号线(Z2)、Z8 线等轨道交通建设战略性提速,增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城、 未来科技城等非首都功能承接平台与公共服务资源丰富的天津市中心城区、 滨海新区核心区之间的通达性, 提高其出行便利性。

2.积极引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加大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大附中、北师大附中、人大附中等优质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力度,引入办学规模实力强和美誉度较高的北京民办教育机构来津办学,为来津人才子女提供高水平的义务教育保障。 加快补齐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短板,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提供婴幼儿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多种形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组织教育、卫生、民政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形成合力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为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家庭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服务。

猜你喜欢
天津人才经济
如果天津有“画”说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人才云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天津之眼》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