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林 赵清莲 潘金春 赵可瑞 杨 姝 王 吉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 21500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乡村经济的发展要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与乡村环境协调发展,而非以简单的牺牲乡村生态环境换取乡村经济发展,必须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我国当前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展绿色经济发展模,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的重大实践与重大学术的双重问题。
随着工业化发展的不断加快,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污水、废气和土壤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越发突出的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都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绿色经济理念以遵循市场导向为原则,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步。更是针对我国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现状,既能保障乡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又能协同乡村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经济理念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而非立竿见影。在保证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绿色生产活动,提高乡村生产力,发展乡村绿色经济,最终经济、生态、文化等协同发展的目的。美丽乡村建设新发展理念下主张将绿色发展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绿色创新经济理论是资源配置方法的更新,推动了新价值的产生,从而促进了新产业、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简言之,可以说绿色创新经济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经济形态与经济发展模式。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升级阶段,是美丽中国建设道路上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一种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的新思路。同时也是推进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持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和重点任务,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始终。美丽乡村建设涉及乡村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人居环境、村文化传承等问题。既是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水平,也是加速我国乡村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进程,为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正确把握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是当前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绿色经济应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形势下的乡村振兴策略。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发展这个物质基础,同时,乡村生态发展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摒弃过去传统的粗放型经济模式,不再以牺牲乡村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是我国当下选择绿色经济的主要原因。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打破传统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实行绿色经济发展路径,注重乡村经济与乡村生态的协同发展。绿色经济理念的提出为新时代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传统粗放型农业、白色农业发展模式正逐渐向着生态化、智能化、自动化及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包含外在建设和内在建设,既要建设乡村外在环境问题,也要注重乡村生态、经济和文化振兴等层面,而绿色经济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发展道路。当前,为了保证乡村振兴落实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需要使用绿色创新经济理论完成乡村振兴的效果评价,并结合相应评价结果形成乡村振兴战略完善意见。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式看,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既是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护我国乡村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
绿色经济理论有着极为可观的发展前景,绿色经济是进一步明确我国经济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以及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主要经济形态,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新经济模式,是新的理论生长点。绿色创新经济理论有着极为可观的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对我国国情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绿色经济的发展的路径和原则性至关重要。首先,要注重乡村经济、乡村生态、乡村文化等的协调发展。切忌忽视生态、文化,一味追求简单的经济建设。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把农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需求放在发展的首要地位,进而发展绿色经济,重视其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深层挖掘生态效益,突出农业、林业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带动乡村文化旅游等经济的发展,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其次,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切勿舍近求远,“拿来主义”。从美丽乡村重挖掘本土的“美”,将可以利用的“美丽资源”充分利用,推动绿色经济建设。再次,整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更新发展新型绿色企业,对产业进行优胜劣汰,建立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在改革实践中持续尝试新模式、新路径。最后,可以依托文创产业打造新型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发展优势,可将其与文化创意设计融合发展,打造绿色创意互联网经济新模式。
绿色发展人人共享,人人有责。农民作为主体,其参与性在绿色经济发展中也至关重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作为乡村经济发展主体的农民主动参与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并不高。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农民眼中的美丽乡村,因此,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和如何提高本土农民参与绿色发展的积极性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此外,传统文化在美丽乡村绿色经济发展中也不容忽视。合理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能使农村新兴绿色产业得到扩大,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绿色经济的发展,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注入新活力。传统文化的深入变革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生产力,传统文化通过人员和信息的流动,取长补短,为解决绿色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案。利用“互联网+”模式更新农村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将文化传统融入绿色经济,探索创新性的融合发展机制。同时提升当前本土农民综合素质,进行传统文化建设,能够很好地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打好基础。传统文化推动着农村居民的心理素质的提升,在新时期农村居民不再依靠传统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作为新一代的农村居民,未来将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经济。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绿色经济发展,既是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的物质文明建设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我国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不再是传统的发展建设路径,而是物质文明与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建设有文化、有内涵、有温度的美丽乡村。科学地把握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打破乡村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遵循绿色经济发展规律和原则,以传承乡村文化为支撑,以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为责任,以发展乡村经济为目标,鼓励农民主体积极参与,采取一系列措施,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因地制宜。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保持生态环境优美,公共设施完善,特色产业鲜明,农民生活幸福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