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镇中心小学 魏红红
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显示,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男生更加偏爱于插图、图片、视频等辅助学习,从而主动投入问题的探索中,积累相关的经验。但是对女生而言,更加倾向于从听觉方面展开学习,例如借助录音、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等学习。无论是何种语言的学习,都与情境密切相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语言内涵的揣摩,从而使学生在适应语境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内在规律。高效语文教学,应该做到言语形式、言语情境以及言语内容之间的相互交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注重的并不是某单一语言的解释,而是应该做到整体情境中借助语境使学生感知文本语言中所包含的内在含义。
例如,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有这样一个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很多教师都会紧紧扣住“冒”这个字重点展开教学,基于语境适应性这一点,笔者认为对这个字的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模块入手:其一,基于“冒”这个字的字面含义,指明在这一语境中,“冒”所指的就是露出的意思,这一模块的教学主要在于为学生之后的深入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体会这个字的内在含义,即从“冒”这个字中,感受到荷花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并引导学生使用其他的词语进行替代,如“窜”“探”等。其三,丰富词语的独特内涵。教师可以提出这一问题:假设你就是一朵冒出来的荷花,此时你心里会想什么呢?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男女生之间的思维差异还体现在以下方面:男生更加偏向于直觉性思维,喜欢打破规则,而女生偏向于程序性思维,更加乐于按部就班地展开思考和学习。基于男女之间的思维差异性,可以实现对语言形式中的得体性教学,可以发挥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所谓得体性,指的就是基于文本体裁样式的基本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情在右,文体在左。尽管主题和内容相同,但不同的文体无论是在选材角度、语言风格等等方面也都有着不同的标准,因此也需要采取完全不同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
例如,《将相和》作为一篇记叙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就需要充分发挥记叙文的特点,将教学重点放置在人物形象的感知、故事细节的把握等方面。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言行的变化,做到以小观大、见微知著,对男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廉颇和蔺相如重归于好,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地顺应了叙述性课文的特点,使得学生可以从细节和人物的角度对故事展开深入的了解。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拓展《负荆请罪》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比较两篇课文之间内容表现、语言形式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意识到文本表达特点的不同。
不同体裁的文本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也就需要分析文本的体裁,基于体裁特点展开高效教学,使言语形式的教学更上一层楼,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文本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高年级男学生而言,更加擅长使用逻辑分析的方式对文本信息展开处理,而对女学生而言,则更加喜欢使用综合性的处理方式,也就是总结和对比。在言语形式中展开修饰性的教学能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所谓的言语表达,应具有创新点,这也就是言语表达的修饰性所在。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就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到文本信息中不同个性特征的语言表达。
例如,《草船借箭》主要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在教学中,对诸葛亮为什么能做到草船借箭这个问题,女学生一般会倾向于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展开解读,以感受文本中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而对“哪些是作者完全知道,但是其他人物都不知道”的这个问题,男生一般会采用逻辑分析的方式,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到内在结果等展开分析,从而对小说内在逻辑结构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进而掌握小说中第三视角的叙述方式。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实现了将言语形式的教学逐步转化成为言语修饰性层次的教学,学生对言语形式的学习,也不止步于句式特点和言语结构之上了,而是基于作者的创作视角,通过人物与作者展开对话,进而实现了表达策略的深化。
总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言十分重要。而阅读教学中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基于这一点,教师也就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注重对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语言的培养,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