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北海小学 李 秀
审美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生存技能,也是新时代的教学必须注重的教学项目。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引入审美元素,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审美教育已然成为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我们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全方面地学会求知,学会欣赏生活当中的美。
为了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感知力度,扩展语文课堂活动,当前教师要做好方案设定,并注重审美元素的引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通过日常的教学模式强化对学生的引导过程,融入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行为意识习惯和学习能力。其次,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我们要关心和体贴他们,多组织课堂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教材欣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代的审美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审美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这是基础的教学内容,也是最关键的教学项目。这个层面的教学内容比较基础和关键,教师需要耐心地给学生进行讲解,鼓励每个学生勤学好问,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询问,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审美活动能力方面的培养。这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二者间是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发展的关系。教师要将这两种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加强审美教学模式,并从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渐渗透审美教育。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涉及很多美的因素。比如,刻画人物的文章,作者往往会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丰满、感人的人物形象;而富有情感的文章,作者往往会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让读者感受到生动、多彩,引人联想的画面。当学生学会自觉地融入情景之中,便能带入自身的审美思维,有效学习,用心感悟。
小学语文教材的题材比较灵活,且注重中华文明,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既展现出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又极具自身独特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改革之后,教师要把学习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不断地推陈出新,制订出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高效课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有道理的。教师可以采用有感情朗读诗文的方式作为课堂的引导依据,鼓励学生带入自身的情感朗读课文和诗文,帮助他们领略抑扬顿挫和富有变化的情感节奏,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审美情怀。例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审美氛围,充分落实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全方位促进他们的审美能力。
单纯的文字形式不足以吸引小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了响应时代的号召,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一定的配图意境,或者有价值的音频资源,让语文课堂更加符合儿童审美和认知特点。比如在教学《虎门销烟》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在课堂中播放一些当时的记录短片,让学生合理想象,感受情感、思想和艺术这三者的“美”,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并让他们乐于其中。“情感、思想和艺术”是审美课堂中的三结晶,将三者结合到当前的语文课堂中,是教师需要重视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随便敷衍。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学习的决心。
很多小学生不懂得如何去欣赏美,对美学的概念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加之教学进度比较缓慢,他们的学习过程仍然挣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了帮助学生摆脱传统的学习思想,教师要做好带头和领导作用,及时更新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案,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学生都能利用自身的思维实际去思考、去学习、去审美、更好地感知美,从而使学生获得认识和感知,提高他们判断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中之重,是每个教师需要重点掌握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教学当中,除了对学生音乐、美术、手工等审美意识的训练,还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审美意识,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注重审美元素引入,扩展语文课堂活动。当教师逐渐加强了审美教学模式,便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在完善审美教育元素的同时,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