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朝晖小学 保 珠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拿起笔来说话,说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见闻,宣泄自己的情感。笔尖上的美文犹如舌尖上的美食,写作文就好像厨师做菜一样,同样需要用心用情、掌握技巧、善变多创。作文之道和烹饪之法异曲同工,借鉴烹饪之道也能悟出写作的一些要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主料、配料、调料等食材,无法做出文章之“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在阅读中理解、吸收,学习现成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在写作时自由倾吐,创造性地表达。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带孩子建立“采蜜本”——“作文材料仓库”,并定期举办“介绍一本好书”的读书会,交流“读书心得”。
我们要教会孩子对生活进行细致认真的观察,让观察先成为他们收集材料的主要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摄取素材,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嗅、用手细摸、用心灵感悟,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尝试用语言表达所见所闻。
将作文“镶嵌”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浸泡”在浓浓的生活“汁液”里。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在实践活动中用心体验精彩,陶冶情操、培养技能,采撷平凡生活中的花朵,提升生活力、创造力,用文字记录美好生活,留下独特的“这一刻”。
优秀的厨师有了新鲜的食材后,还会花心思将食物的美味烹饪到极致,让食物看起来色、香、味俱全。这就进入了作文的“烹饪”阶段。
我们经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文章的结构,作文布局精当、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才能“决胜全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搭建框架蓝图,教会学生谋篇布局的技能。
巧妙地渗透一些写作方法,把“写清楚”放在第一位,先求“通”,再求“好”。
文无定法,各显神通。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把别人也许不知道、和平常不一样、感觉不一般的地方描写出来,这样的作文才会动人。
范文是学生学习作文时的“拐棍”,架设“阶梯”,让学生能“攀”上去,摘到“果子”。提供的多个“范文”,要有一定的共性,从而对“应该怎样写”形成一种简练、直观的说法。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契机进行随文练写,形式也较为多样:可在背景、结尾、文中的空白处补写;可改写文章的体裁、人称、时空等;还可对文章进行仿写、扩写、缩写等;又或是在文章的典型表达处模仿练笔、在读有所悟处自由练笔。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真正的美味源自调和之美。作文是对文字的精细加工,教师还要在“作文后”多下点功夫,寻找新的教学环节生长点,通过作者与读者世界进行融合,才是有意义的生成,才是有营养的吸收。
精益求精地锤炼主题,使之正确深刻;增删材料,使之真实典型;调整结构,使之严谨完整;推敲语言,使之准确生动;校对格式,使之规范整洁,从而实现内容形式的至真、至善、至美。
(1)师批——批在筋节上,改在要害处
批阅作文时,可适当精简评语,只把文中明显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地方,用修改符号标示出来,然后,攻其一点,讲一个重要问题,讲一点写作知识,讲一个具体的写作技巧,容易收到实效。
(2)生改——开展“小先生”运动,互相评赏作文
教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告诉他们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鼓励学生自己修改,探讨其中对错,体悟写作之道,提高对作文的精打细磨的功夫。
优秀佳作或问题作文,可选择其中典型片段,当场朗读点评。写得好的地方,鼓励其他学生对比模仿,自行修改。先求其“通”,再求其“好”。
写作乐趣来源于作文的等级,老师的评价,作为范文被朗读时的喜悦,被读者肯定的幸福,与更多人分享的甜蜜,由此就能产生积极的写作意识。
(1)循环作文本
学生可自由组合,五人一组轮流保管作文本,每天更新,既写又评,快乐交流。以新鲜、多样、交互性强的习作活动来满足写作需要,增强习作的“交流”功能。
(2)班级作文周报
变作业为“投稿”,拥有一个读者群,明晰读者意识,给小作者以“高峰体验”,写作教学就将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内在机制,为写作注入鲜活动力。
给学生授予“作文新苗”“作文小能手”“班级小作家”的荣誉称号,或颁发班级“诺贝尔文学奖”。
(3)班级作文博客
在博客空间里,大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同伴间互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和评价水平。多元视角更能启迪思考,更让人愿意说出真心话。
总之,作文如烹饪,思考“写什么”是寻找烹饪食材,考虑“怎么写”是讲究烹饪技巧,作文写成之后还需顾及意义的生成与营养的吸收。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相信儿童有写作的能力,力求能因势利导,唤起学生用笔说话的愿望,鼓舞他们用笔说话的热情,“入乎其中”方能“超乎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