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常州沿江区域发展研究

2020-11-26 04:15吴海洋
市场周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常州经济带长江

吴海洋

长江沿线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长江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方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国家政策对长江经济带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进行了战略布局和宏观设计。沿江各省市积极响应,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从规划到行动做了大量工作,展现出长江大保护齐抓共建的良好开局之势。

一、常州沿江区域开展长江大保护的现状

长江常州段位于长江下游,上始扬中,下至江阴,河道全长约18千米,全部分布在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隶属于常州新北区。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面积34.5平方千米,拥有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三大产业板块。为推进长江大保护,常州多次召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推进会,2018年编制了《长江经济带(常州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规划(2018~2035)》(以下简称《常州沿江发展规划(2018~2035)》),常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了《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同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生态保护修复、产城融合发展、争取政策保障等方面工作。为解决“重化围江”问题,滨江经济开发区连续开展化工企业关停并转取缔整治提升,以实际行动推进沿江产业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导向转型提升。长江大保护的各项工作在常州紧锣密鼓地开展。

二、常州沿江区域开展长江大保护的指导思想

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作为拥有长江常州段全部岸线的新北区,必须进行统筹资源,全局谋划。在保护好极其珍贵、不可替代的长江岸线生态战略空间,保护好长江水资源同时,推进生态、产业、城乡一体化绿色转型升级,以滨江经济开发区整体绿色转型发展为主体,以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实现沿江地区由工业强园向幸福新城的高质量转型。

三、常州沿江区域开展长江大保护的规划

在和谐平衡发展思路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指导下,新北区编制的《长江经济带(常州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规划(2018~2035)》提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明确了“一带两片三廊”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布局。在《长江经济带(常州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规划(2018~2035)》框架下围绕长江常州段生态保护,建设创新发展的新北区。

(一)保护长江自然资源,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北区

作为长江下游的长江常州段,长江大保护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进行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长江是常州整个供水体系的核心,为常州全市八成以上人口提供饮用水,关系着400多万常州人的生产生活。魏村饮用水源地为长江常州段当前唯一使用的饮用水源地,为常州通用自来水有限公司魏村水厂、常州通用自来水有限公司第二水厂、江河港武(常州)有限公司湖塘水厂、江河港武(常州)有限公司礼河水厂四家自来水公司提供原水。以往小码头、化工厂、林立的大小吊机散布在魏村长江取水口保护区附近,各种运货的卡车日夜往返于江堤,使得沿江环境恶化,给长江饮用水源地带来极大的潜在威胁。控制环境风险、保障水源地环境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打造长江生态安全带,进行“1357”生态工程建设,即2017~2019年,每年建设10家花园工厂、建设300亩(1亩≈666.67平方米,下同)公益绿地、5千米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和7条生态水廊。随着“长江大保护”工程实施,当地政府先后关闭搬迁水源地保护区内数十个污染源,完善水源地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恢复了长江常州段的生态原貌。

钟玉秀等提出实施长江大保护必须提升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水平,倒逼沿江地区发展转型,逐步修复和改善长江流域人居生态环境。2019年4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标志着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启动。常州及时借鉴其他城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的经验,编制具体工作方案,尽早进行常州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在入江河道环境提升方面,需要围绕澡港河、德胜河、省庄河、港区南北河、桃花港河等几条主要河道,做好清淤疏浚、环境整治、水质监测和生态净化,确保河流水质达到标准。

前些年常州经历产业结构转型和化工整治,工业企业拆迁、搬移出主城区遗留下的场地及地下水污染亟待修复治理。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容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欠缺,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中国农业大学林启美教授提出长江大保护必须水土一起治理,采取土壤与水污染治理联动,走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早在2013年常州市就开始对耕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进行环境质量评估和污染源排查工作。土壤和水污染是日积月累造成的,治理和修复是一个漫长又精细化的过程。在长江大保护的实施中,土壤、水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需要持续开展,进行土壤和水源环境质量评估和污染源排查,建立污染档案数据库,编制修复治理的方案,开展修复工程。

(二)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对化工企业进行改造

化工产业是滨江开发区现有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新北区多次组织开展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和化工园区“净味行动”,开展了对“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化工企业环保专项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化学工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如何兼顾长江大保护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呢?采用发展循环经济体系,学习欧洲巴塞尔科莱恩工业园的发展和赫斯特化学工业园绿色发展经验。利用循环经济理念,一方面控制资源的输入和污染的输出;另一方面将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结合起来,建设发展对环境友好的生态工业。在新北区现有的化工产业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体系,采取淘汰一批,鼓励升级一批,严格准入一批,持续提升滨江化工园区发展水平,推进化工园区绿色高端转型,加快建设国内一流高端绿色化工产业基地。

(三)建设沿江区域田园生态区

根据“一带两片三廊”规划,德胜河以西打造集田园风光、休闲体验、美丽乡村于一体的田园生态片区。德胜河北起长江,途径新北区春江镇、薛家镇、罗溪镇、钟楼区新闸街道,在连江桥处汇入京杭运河,属太湖流域湖区水系,集防洪、排涝、灌溉、饮水、航运、生态景观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区域骨干河道。德胜河航道整治工程于2019年获得江苏省水利厅批复,这有助于优化常州区域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可以借得胜河航道整治工程的机会,推进德胜河以西地区的田园生态片区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力保绿色空间,该区域可以结合原有的资源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等多种功能的田园生态片区,推进长江大保护建设。加快建设沿江500亩的长江大保护启动区、长江滩涂湿地的生态保育与恢复、沿江5千米生态廊道的建设。

(四)建设科技赋能的新北区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发展离不开科技水平的提升和理论的创新。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优先发展高能效低排放的产业,提升新北区的整体科技竞争力。

1.围绕“两特三新”加快产业升级

沿江的常州高新区聚焦未来、凝练特色,明确将“两特三新”五大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两特”即光伏智慧能源、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两大特色产业。“三新”包括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医药及医疗器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光伏智慧能源重点放在智能化电力运行测试、管理技术平台的研发建设,以构建国家光伏智慧能源体系和标准为发展目标。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提升产业化水平,向军工、航空航天、交通轻量化等领域应用发展。近年来,新北区成功引进和培育了中简科技、三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一批新材料行业领军型企业,成功入驻的东风乘用车基地项目等一批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成功签约引进了安泰创明新能源材料(常州)研究院、常州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等一批创新载体平台,初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突破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和竞争实力显著增强。

在装备制造产业上,新北区将主攻整车制造和核心零部件,围绕东风汽车加快集聚一批汽车电子、变速箱、发动机等总成件配套企业,布局招引新能源车辆和氢燃料电池产业,通过产业链招商巩固提升整车制造和核心零部件特色产业。

2.发展常州特色港口产业

常州处于南京与上海间长江干线的中间位置,境内河流密布,航道交错,水运资源丰富。常州港是位于常州新北区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其地理位置优越,距338省道约1千米,距沪宁高速公路约14千米,距离常州奔牛机场约30千米,正在建设的常泰长江大桥、2019年批复的德胜河拓宽改造工程、京杭大运河和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网给常州港提供多层次的集疏运网络。《常州港港口总体规划(2018~2035年)》已经于2019年9月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常州港将以散货、件杂货运输为主,发挥地区大宗物资转运、集散、物流基地的作用,助力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港产城融合发展,带动沿江产业布局。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加速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推动长江常州港、常州机场、奔牛内河港、综合保税区“三港一区”联动联运,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和枢纽转换,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切实增强集聚资源要素和辐射带动发展能力。

四、常州沿江区域发展需要继续推进的工作

(一)形成完善的常州长江大保护法规制度

旨在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江保护法》已经进入立法计划,有望出台。《常州市长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2019年常州市推动长江经济发展工作要点》等常州市关于长江大保护的文件陆续出台。2019年1月,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江苏段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旨在加强对长江江苏段水生生物的保护。在长江常州段的保护中,常州应该严格执行长江大保护方面的上位法律法规,增强执法和守法意识,发挥公众参与机制的监督功能,严肃责任的形态范围和违法追究机制。针对常州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对策建议,形成地方性常州大保护的法规制度,同时争取为长江大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等提供更多有益的研究成果。

(二)促进常州长江大保护规划的实施

常州陆续出台《常州市长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2019年常州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等文件,围绕长江大保护常州沿江建设规划的各项工作都紧张地推进中。长江大保护需要当地政府对资源进行统筹和协调,同时以务实合作为基调,加强与沿江其他城市沟通,构建合作治理体系。长江大保护涉及多种因素,要紧密结合长江污染治理现实状况统筹规划和环境治理,推进常州长江大保护规划的实施。

(三)建立专门的常州长江大保护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长江大保护需要强化组织保障,压实责任形成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强大合力。2019年5月,常州高新区长江大保护指挥部在滨江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职责明确的组织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常州高新区长江大保护指挥部的成立将为长江常州段大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和产城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指挥部承担领导职责、统领全局、协调各方力量。河湖长制是河湖保护管理的实践中获得的智慧之举。在长江常州段的生态保护中施行河湖长制有助于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监督、保护和管理等工作取得实效。在产业转型和产城建设的工作开展中也可以借鉴河湖长制,责任落实到人,探索工作的长效发展机制。

(四)建立系统的常州长江大保护资金体系

长江大保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资源共同参与。常州政府要编制资金保障方案,全力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包括措施有: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加快与金融机构对接;积极争取专项债券,根据债券申报条件,做好申报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市级财政在资金安排上加大对长江大保护项目的倾斜力度;加大用地政策支持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企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长江大保护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建立多元化的长江大保护资金体系,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长江大保护工作。

(五)加强常州长江大保护宣传

常州长江大保护的工作需要政府和公众积极参与才能取得成效。积极营造“长江大保护”的浓厚氛围,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教育、举办有关长江大保护方面的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积极正向宣传;另一方面综合运用电视、网络、广播、户外大型广告牌、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方式推进长江大保护的社会宣传,凝聚广泛共识。通过宣传推动公众以实际行动促进对长江大保护的认识,实现意识向意愿转变,引发更多的具体行动,让长江大保护深入人心,建立常州长江大保护长效的宣传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长江大保护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常州经济带长江
“水中大熊猫”群在长江出现啦
常州的早晨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