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忠运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实验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有人说:“教书是一场盛大的暗恋,你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最后却只感动了自己。”这种说法看起来有些消极,但笔者却很喜欢这种说法,因为在这场盛大的“暗恋”里,无论感动的是谁,至少证明了一点:教师是带着一颗真诚、纯净的爱心来对待学生的,这是所有教师都应满足的最基本要求。每个学生都是天使,等待着教师帮助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无论他们今天的成绩好或不好,我们都不能否定他们的明天。孔子说“有教无类”,无论在我们面前的是怎样的学生,当我们站上讲台的那一天,就一定是带着一颗最虔诚的仁爱之心来面对学生的。
那么,为了当好一名教师,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我们要做些什么呢?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人,因此,必然是在某一方面有所长的能人,或是学问高深的智者。然而,在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我们每个人的知识积累和储备都显得那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做好学生灵魂的引路人,成为学生理想的筑梦者呢?
正当笔者处在这团迷雾中寻方向而不得之时,有幸参加了武威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训大会。暗夜里的星光仿佛带给笔者一丝明亮,让笔者沿着这个方向寻求答案。最终笔者有幸找到了答案,也许这个答案只是暂时的,它会随着自身的年龄、经验的增长而发生改变,但对今天的笔者来说,这是笔者找到的方向,也是笔者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想。那就是,以我们对待生活、人生的态度感染学生,从细微处逐渐给学生传递生活的智慧和人格的力量,携仁爱之心,育有用之才。
笔者看过一本书《教师沟通技巧》,它讲述了很多教师与学生成功沟通的案例。书里说,很多师生矛盾其实就是源于沟通不到位、不彻底,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会走进学生的世界,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这次培训过程中,笔者聆听了一位女教师分享的故事:她是如何在学生的指导下拍出90后最喜欢的“45度角萌照”的,并且在拍了这张照片后,她还把它作为自己的QQ 头像。这该是一种怎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按照我们以往的观念,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中间的界限不可逾越。不可逾越的原因,一半来自年龄的差距,一半则来自身份的限制。今天的学生,更信任、更亲近、更喜欢的是能走进他们世界的教师,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古板”。
记得教学韩愈的《师说》时,笔者在导入环节设置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但无一例外地提到一点:“要能和我们交流。”笔者觉得,这才是属于当代学生的心声。“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更好地把握学生发展的脉络,对学生实施更有效的教育引导,教师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学生——自己所教育的对象,他们现在想些什么,关注什么?他们的爱好、兴趣、理想、信念,可能与我们不同,但不同就一定意味着不对吗?在他们的世界里有没有可取的部分,有没有比我们更先进的理念?这些都是作为班主任、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和思考的,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按照我们规定的方向、路线去发展[1]。否则,师生之间失去沟通的桥梁,隔膜永远存在,我们感动的当然只能是自己。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无论我们如何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无论我们如何先知先觉、高瞻远瞩,终究不可否认的是,你永远赶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你所掌握的永远只是沧海一粟。那么,我们一边给学生介绍最新的实验成果,是否意识到,在明天或者后天,这些数据和结果将被遗忘或者更改?为师者,传授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受益终身,那就是教会学生方法和传递态度。
这里的态度,不仅仅是学习态度,也包括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对待成功和喜悦的态度,简而言之,就是对待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有位教师带着学生看《士兵突击》,因为这部电视剧里有她认可的人生观、世界观。她深信,这些信念和态度必将对学生的高考和人生产生巨大影响,帮助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事实证明,她是对的,她的学生没有因为在高三的时候看电视剧而影响成绩,反而能够用《士兵突击》里的台词互相鼓励,或者自我劝勉,最终成就自己的大学梦,也“成全”了教师的升学率。试想,如果教师是一个没有生活情趣的人,他的学生又如何懂得生活,而不懂生活的人,又将如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试想,如果教师是一个不懂感恩的人,他的学生又如何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呢?“无知者无畏”,这样一个不懂感恩、不知敬畏的人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呢?所以,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为师者,更重要的是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中提炼出对生命的认知和对生活的理解,并将这种态度传递给学生,这些关乎人生、关乎世界。唯此,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
教育究竟目的何在?这是很多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多教育专家研究的课题。笔者并不想就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或者辩论,仅仅想表达一些个人的观点。笔者前几日读书,看到一句话——“我们的教育更应该指向幸福,而不是指向成功”,对此,笔者深表赞同。从学生上小学开始,我们就告诉他们,你的目标是北大、清华……但从来都没有告诉过他们什么是幸福,幸福又该如何寻求。龙应台女士在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信中这样说:“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终极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
由此,笔者认为,教育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找到心灵的安适之所,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如何快乐地生活。一位女教师在新接一个班的时候,发现这个班的学生特别缺乏自信,她非常担心这些学生日后走入社会该如何从容应对激烈的竞争,他们是不是能在走出校园之后学会生活,并且幸福地生活。于是,利用学校文艺演出的机会,她找朋友借来跳华尔兹的礼服裙和燕尾服,跑遍北京城买到皇冠头饰,然后教学生跳华尔兹,她告诉女生,你就是最漂亮、最耀眼的公主,也告诉男生,你就是最英俊、最绅士的王子,以求帮助他们找到自信。这位教师和她的学生的演出非常成功,而且成了学校的保留节目,从高一跳到高三。最长远的影响是,这些学生用其以后的生活告诉教师,他们很幸福。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一位女生在新婚之际给这位教师发来一张结婚照,并告诉她自己现在很幸福,她会永远记住她说的:我们都是最漂亮、最耀眼的公主。笔者认为,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价值所在。
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它包含太多,责任太重;涵盖幸福,囊括人生。作为教师、班主任,笔者将在这条路上孜孜以求,探索尝试,在“这场盛大的暗恋里”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携仁爱之心,育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