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妹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文公分校,福建尤溪 365100)
生本智慧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以提升学生学习力为主要目标,注重生成,这就要求教师要由过去注重以知识生成为中心转变到以智慧生成为中心,从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知识传授与智能培养、素质提升并重的轨道上来,课堂要从知识本位回归到智慧本位、由成绩本位回归到发展本位、由教会本位回归到学会本位、由认知本位回归创新本位,从中抓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契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与创新力,力求让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结构趋向融合,生成智慧。
因此,教师怎样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重塑教育教学本真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简言之,就是要求教师从上述四个回归出发,重视学生的需求,通过对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生成智慧。总之,生本智慧课堂的构建,要有主体思想的引领,更要有乡土化课堂模式的配合。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1]。这些核心素养的规范和界定,让课堂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清晰,内涵更加深厚,对课堂重构极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生本智慧课堂构建的“指南针”。
以物理学科为例,以往是以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向目标,虽然目标层次明确,但教师在课堂实践操作中常常立足知识目标,追求能力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极易造成课堂重知识轻生成的状况,达不到立德树人的效果。现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则是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集中体现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是三维目标的整合提炼与发展,明确提出物理观念的内容、科学思维的要素、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对于物理课堂创新发展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为构建出有趣、有情、有理的物理课堂指明了方向。
当然,在新理念指引下,教师要有自己对生本智慧课堂个性化的思考。众所周知,学生是多元的个体,学习能力各有差异,教师的个人素养、教学风格也各有千秋,对于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贯彻落实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是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宁可择其一,二而从之,也决不应付了事。只有秉承“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视角”的理念,才能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因此,智慧课堂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平台,学科核心素养是构建智慧课堂的灵魂。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既有课前的预设性,又有生成的不确定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被赋予更多的内涵与外延,如果仅以静态的形式进行教学是无法实现课堂教学与时俱进的。下面笔者先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它通常按预设好的教学步骤依次进行,即使偶尔的课堂生成打破了原先预设,教师也往往会强行回归,学生思维只有按章进行才会被认可,课堂呈现程序化倾向。这会导致课堂缺乏灵活性,忽视因时因势的生成变化,很难有智慧的生成。因此,唯有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是课堂教学新的出路所在。教师在既有预设中要“留白”,给课堂动态生成、“存活空间”,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进行体验感悟,创造灵动课堂。比如,一堂课就是一出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材就是最好的剧本。如何淋漓尽致地演绎,既要看导演的功夫,更要看演员的演技,还要看演绎过程中二者的配合与体悟。平时人们常说,演员入戏就是要求演员在剧本基础上有自己即兴而又独特的发挥,这会让作品大放异彩,课堂也是如此。
所以,构建生本智慧课堂必须遵从“依靠学生、尊重学生和解放学生”的理念。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互动中重视学生需求,尤其要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状态;其次,解放思想、放开束缚,让学生敢于发表见解,乐于同教师对话,从而在活动中去发现、整合、形成并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后,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特的见解与思考,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尊重每个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只有将教师、学生与课堂有机地融为一体,将以上方面共同统一于课堂,才会形成师生共生状态,实现教学相长,让学生体悟到学习的幸福与快乐,让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中国经典文化的本质多是力行文化,而不是博知文化。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2]。因此,在认知生本智慧课堂的基础上,教师要力行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依据校情,我校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积极推进“三环五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环五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能力和思维训练为主旨,以活动为主线,以综合素质发展为方向,通过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乐学善思,成为课堂主人和活动主角的活力课堂、智慧课堂。“三环五学”是指预学(目标导学、自主探学)、互动(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检测评学)[3]。其操作模式如下。
第一步,预学环节(目标导学与自主探学):提前发放讲学稿,依据学习目标明确预习方向,让学生独立完成预习任务。
第二步,互动环节(合作研学与展示赏学):课堂先由学科小组长负责检查完成情况,并主持组内讨论,每位学生在组内先行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组长收集反馈本组的预习情况和存在问题并集中展示,其他小组进入互帮模式帮助解答问题,最后把无法完整解析的问题再交给教师予以解决。
第三步,检测环节(检测评学):用5~10分钟来检测本堂课学习效果,检测练习要根据学习目标加以遴选和设置,可以当场评出成绩,检测反馈的问题也是先由组内互助解决,如有集中的问题,再由教师统一解答。
“三环五学”课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载体就是讲学稿的制作与推行,这事关课堂的整体效果。总体要求是:首先,备课组要在充分钻研课标、考纲、教材并初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又有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要“下题海”,依据学习目标收集、筛选、改编检测练习,确保每道题检测的层次性和科学性[4]。再次,每份讲学稿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学法指导”环节,教师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紧扣重难点以及学科教材性质、特点和要求,体现学科特色,尽量体现分层设计,符合学生口味,以便学生对照学法指导自学教材。最后,讲学稿必须经过备课组集体研讨,经常吸收学生的合理化建议,二次备课,逐步完善。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构建生本智慧课堂,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内容再好,也要通过好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再完美,也要有好的内容赋予其生命。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坚持改变课堂上教师的“行走方式”,定能使课堂焕发生机,促进智慧课堂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