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外汇局山东省分局 编辑/靖立坤
积极推进外汇管理领域改革创新试点政策落地见效,以高效优质的外汇服务推动山东省涉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给山东涉外经济带来的影响,外汇局山东省分局(下称“山东省分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与强化服务保障,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深入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六稳”“六保”政策措施,以“推改革、促便利、强服务”为着力点和总抓手,多方发力推进外汇管理领域改革创新试点政策落地见效,努力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以高效优质的外汇服务推动山东省涉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国内防疫物资紧缺、部分企业进口防疫物资的紧急需求,山东省分局及时组织搭建“绿色通道”,根据企业实际提供政策支持和帮助。
某进出口公司拟从韩国进口203万美元的医用口罩、测温枪等防护用品用于捐赠,支持防疫。韩方供应商表示见款发货。其时,韩国口罩也出现缺货,且防护用品价格上涨迅速,货款延迟,企业既可能无货可买,又可能面临补差价、进口成本增加的风险。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外汇局威海市中心支局(下称“威海中支”)及时为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辖内中国银行省、分、支行三级联动并积极联系首尔中行跟进资金支付,使原本隔天到账的资金仅用时1时40分就汇至韩方供应商账户。韩方收到款项后立即发货,第二天上午70万只口罩顺利入境。企业表示,政策绿灯为企业的抗疫物资在“绿色通道”中一路畅行无阻,有力支持了抗疫工作,并帮助企业及时渡过了难关。
为发挥好“绿色通道”便利化服务的作用,山东省分局还将“一次办好”升级为24小时在线办理,组织编写“外汇业务网上办理指南”,多渠道引导企业网上提交资料,指导涉外主体“无接触”办理业务,有力支持了全省涉外经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稳健发展。今年前3个月,全省一般贸易进口付汇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1%。
由于境外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订单减少、销售受阻成为不少出口企业复工复产的障碍。威海辖内某纺织集团是一家以生产出口服装等纺织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生产能力较强;但受疫情影响,外需下滑,订单减少50%以上,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为渡过难关,该企业积极拓展市场、转型产品,通过境内客户介绍获得德国商务部的防疫物资采购订单;但在收款安排上,由于德方将货款统一支付给境内中间人,再由中间人支付给企业,导致企业出口仅有货物流而没有资金流,因不符合现行外汇管理规定而出口受阻。了解企业的困难后,威海中支积极协调,在确保企业交易背景真实合规的前提下,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给予企业“境外出口、境内回款”的政策支持,疏通了企业防疫物资出口通道,促成了全国首笔对德防疫物资订单的签订,并协助企业后续共5.8亿元订单的顺利出口,助力企业实现了出口额的同比增长。
截至10月末,山东省辖内简化流程办理防疫物资进口付汇业务459笔,合计金额7811.41万美元;办理与疫情相关的外汇捐赠收入54笔,合计金额57.79万美元;办理与疫情防控相关以及落实便利化融资政策的业务112笔,金额合计28.7亿美元;鼓励支持个人通过线上办理的个人外汇业务,约占个人外汇业务总量的97%;线上办理外债签约登记2.4亿美元。
山东省涉外小微企业多,境外应收账款回款周期长是困扰企业的一个痛点,资金流成为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山东省分局以区块链技术赋能跨境金融,通过建立银行、企业及监管部门间多方信息交互核验机制,增进银企互信,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银行提高单证真实性审核效率,降低核验成本。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之一,今年7月,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山东省分局积极推广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区块链应用场景应用,并在威海、日照、临沂、莱芜、菏泽、滨州、济宁等地开展了试点。如山东省分局指导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利用区块链平台为辖内某轮胎生产企业办理融资,将原来需耗时1—2天的审单业务缩短至十多分钟就审核办结,2600万元人民币贸易融资款当日汇至企业账户,满足了企业复工复产的融资需求。
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试点前一笔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业务可能对应数百张发票,审核极不便利且易出现操作风险;而利用区块链平台的批量导入审核功能,业务办理速度大大加快。区块链平台不仅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也有利于银行准确掌握企业信息。此前,银行在受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时较为谨慎;利用区块链平台后,由于可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状况,银行办理贸易融资的意愿明显提高。据统计,截至10月末,山东省内银行通过平台办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3337笔,累计放款金额约300亿元,平均放款利率仅为3.5%,较平台上线前下降约1.5个百分点,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约4.5亿元人民币。
11月,山东省分局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务备案信息网上核验功能成功上线试运行。依托该功能,银行可以精准核验企业税务备案信息,优化服务贸易外汇业务办理流程。企业则由“税务、银行两头跑”转变为“足不出户办业务”,有效降低了“脚底成本”。该功能上线不到一周,银行已为20家企业办理了25笔核验业务,合计金额5300余万美元。
此外,山东省分局还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一是推进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政策落地,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政策调整后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相应提高,即选择宏观审慎模式办理外债的企业可在净资产的2.5倍额度内借入外债。二是推进外债登记管理改革,将外债注销登记放至银行办理,节省了企业往返外汇局的时间成本,有利于境内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截至10月末,共办理外债签约登记277笔,签约额合计281亿美元。三是推进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扩容,指导集团企业充分运用“资金池”业务减少汇兑成本。截至10月末,已有55家跨国公司获得业务资格,集中运营跨境资金74.84亿美元。
2020年以来,山东省分局结合省内市场环境,借助企业、银行诚信自律、合规经营的优势,将贸易收支便利化政策由货物贸易领域扩大至服务贸易领域,精简单证审核流程,提升贸易外汇资金结算效率。参与试点的企业表示,便利化政策大大节省了企业单证准备、复印、审核以及往返银行的时间,提升资金收付效率90%以上,多方面节省了企业资源。截至10月末,省内已有5家银行的48家分支机构以及38家企业参与试点,累计办理贸易外汇收支试点业务11386笔,金额合计46亿美元。
在资本项目资金收付方面,将此前在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扩大至全省。试点政策实施后,企业的结汇支付效率大幅提高,完成支付的时间由2天缩短为1小时,“脚底”成本和人员费用大幅减少。同时,企业无需再提交事前审核资料,仅凭企业支付命令就能在银行办理业务,资金使用进度至少能提前1个月左右。某不锈钢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通过结汇支付便利化政策,较之前节约成本约280万元人民币。参与试点的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银行审核材料和核验发票时间由半天缩短至20分钟,每笔业务平均节省了90%的时间,同时也节约了打印留存业务档案的费用成本和人力成本。2020年以来,辖内共办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1633笔,金额合计8.68亿美元。此外,山东省分局还加强与商务部门的合作,及时跟踪了解重大外商投资项目落地情况,指导企业积极利用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提升外商投资资本金结汇和使用效率,推动外商投资资金及时到位。
近年来,山东省分局推进外汇支持新业态发展的便利化措施相继落地:坚持贸易真实性原则,推动临沂市场采购贸易(二期)平台建设;助力烟台三站批发交易市场成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地区;支持济南、威海、烟台等地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业务,采取“一企一策”方式,指导银行为多家电商企业设计方案,引导银行与企业实现系统直连,破解收支难题。
某货车网(山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国内二手车出口试点企业,在出口收汇环节遇到出口与收汇主体不一致的问题。一筹莫展之际找到外汇局寻求政策帮助。山东省分局按照“服务实体、便利开放、交易留痕、风险可控”的原则,为企业设计了“名单管理、封闭运行、定期核对”的出口收入管理模式,全流程采集出口、收汇、境内人民币结算三方数据,实现闭环管理,支持了企业业务发展。截至10月末,该企业出口规模稳居全国二手车出口企业第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便利政策解决了出口收汇业务瓶颈,使出口量实现了快速增长,在手订单更突破千辆,将在未来陆续实现出口。
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带来了部分企业对外汇政策和跨境资金收付业务的新需求。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大蒜,想采用“易货”方式,用卖大蒜的钱直接在境外购买水果,但却因进出口和收付汇数据不匹配,面临大蒜出口资金收不进来、水果进口资金付不出去的问题,担心被降级或处罚。在了解情况后,外汇局济宁市中心支局组织人员针对企业“出口大蒜空箱返境”现状,为其量身定制了“出口大蒜+收入存放境外+进口水果”的贸易新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出口收汇不一致和进口付汇不一致的问题,而且使企业的物流运输车能够重车去、重车回,形成企业和市场共赢的局面。“今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多亏了外汇局的指导和帮助,给我们量身定制了大蒜出口水果进口方案,为公司下一步‘易货贸易’发展指明了一条道儿,真可谓雪中送炭呀!”公司董事长对外汇局的政策和服务大加赞赏。
山东省分局立足服务山东对外开放新格局,先后在省内组织了外汇管理服务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外汇服务进万企等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外汇局和商业银行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讲和帮扶活动,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支持外资外贸高质量发展,为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高效服务支撑。
面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新常态,山东省分局加强了汇率避险宣传与指导,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意识,对汇率风险敞口及时审慎地进行必要的套期保值,以精准对接的方式为涉外企业提供汇率方面的政策及帮助;指导银行创新外汇衍生产品,丰富避险工具选择,加强客户风险教育,满足企业避险需求。据统计,前10个月外汇风险套保比例(外汇衍生品签约额/银行代客外汇收付规模)为12.9%,较去年同期增加2.1个百分点,表明辖内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在汇率避险宣传方面,制作并推广银行外汇衍生品系列微课程,转发量已近2000次,受众达4万余人次;以刊发“小梁说外汇”电子微杂志、组织“汇率避险小知识竞答”活动等方式,解答疑难问题。在资金管理指导方面,开展了“智汇”“百名顾问下企业”等系列引导活动,加强企业汇率风险教育,开展专项、订制化宣讲辅导,累计服务企业3016家,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意识。如辖内某汽车轮毂制造企业年度出口额约1亿美元,无进口业务,外汇风险敞口无法通过自然对冲化解。针对这一情况,外汇局泰安市中心支局联合辖内银行引导企业使用科学方法及时锁定汇兑成本。企业负责人表示,“提前将未来外汇收入锁汇处理后,不仅可以更好地确定新签订单的产品价格,还可以更为精确地预判未来流动资金规模,资金管理更加游刃有余”。
今年以来,山东省分局依托省内稳外资、稳外贸盘子企业名单,筛选确定了5019家涉外企业,持续进行跟踪监测和帮扶。前10个月,全省各级外汇局和有关金融机构通过现场和音/视频等形式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和推介活动925场,服务涉外企业5727家;组织各类专项或订制化宣讲辅导1226次,服务涉外企业5197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结算等具体困难和问题336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