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摘要】在共青团改革的背景之下,高校学生社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让校园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也引导高校学生向更好的方向成长。然而高校团委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比如忽略自身建设、缺失存在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社团的管理变得更加难,而为了在共青团改革的背景之下,顺应改革趋势,高校针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要能够正确地引领学生的思想,不断提高社团管理的水平,同时还要积极探索管理社团的新模式。本文就共青团改革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共青团改革 高校学生 社团管理
高校的学生社团只有在管理当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引领学生的思想。但是也不能够忽视社团在管理当中面临的困境,要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找到措施去打造素质育人的高地,积极探索利用社团实践育人的新型模式。
一、在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意义
首先高校的学生社团管理这一工作,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思想政治,加强思想政治的教育。又由于高校存在的多样化社团,不仅能够让大学生们的课外生活更加充实,而且能够更好地加强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社团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当中形成的,因此其文化底蕴非常独特,能够在高校传播社会的主流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社团形成的价值导向,会稳定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向稳定的方向成长。同时,高校存在的学生社团也是另外一种学习环境,并不会局限在教室,所以这种相对自由的课堂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们的三观。而社团开展的各种活动,将会满足学生们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能够在社团的学习当中学到多种社会技能,这种突破以往的教学方式,其实是让校园活动和思政教育得到了最好的融合。其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的素养。学生社团举办的活动对大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其中也包含一些学术性的活动。有些社团甚至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知识竞赛,只为了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些竞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除此之外,社团的成员是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所以这种跨学科多内容的社团活动,是打破了传统的封闭教学体制,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相互交流之后,就能够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二、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困境
首先学生社团指导缺位。一般高校的学生社团都是由高校党委统一领导的。他们会将社团划分不同的等级,采取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同时还会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指导社团的工作。尽管社团的职责被安排的非常清晰,但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仍然会出现指导缺位的情况。具体原因是社团非常庞杂,专业性很强,这就意味着团委老师会受到一定的专业限制,毕竟他们的工作还是会停留在管理这一方面,另一个原因则是社团指导老师挂名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的专业性很欠缺,尽管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将社团的管理工作列人了教职工素质,拓展育人的工作量同时也给予了考核奖励机制,但是教师身兼数职,其设置的奖励机制并不能调动教师的兴趣。其次支撑学生社团的资源非常匮乏。学生社团要想发展的长远是离不开大量的经费和场地等资源的支撑,但是很多高校的场地是有限的,如果学生组织活动过于频繁,那么活动场地是供不应求的,这就导致了开展的活动不够定期,会影响到稳定性。社团经费的来源非常单一,所以经常面临经费不足的困境。最后学生社团的活力不足,尽管社团数量非常多,但是整体的活跃度很低,具体表现社团成员的归属感不强,整体凝聚力被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举办了多次活动,但是人员流失非常严重。与此同时,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制定了社团之间的评比,表彰也做出了资助活动这样的激励措施,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是很好,很多社团成员对社团获得的荣誉毫不在乎,因此使得学生社团管理这一工作变得更加艰难。
三、在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策略
(一)规范社团管理。之所以高校的学生社团在管理这一工作上频频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还是管理工作没有实施到位,没有按照相应的规范。基于此,第一要在社團成立之时就要严格把关,根据学校制定的校院两级将社团分级流动管理,对学校的所有社团进行总量上的控制,将同类的社团进行‘联合。第二则是在社团管理当中健全管理的措施,要将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宣传以及发布的奖惩等变得更细化。一旦有社团成立,对于其中的组织建设,活动管理,经费管理,必须要更加的完善。第三,完善考评机制,对于那些在学校表现的优秀社团要给予一定的支持,无论是经费、场地还是与其他学校的交流。相反,不合格的社团也要进行及时的整顿,可以开展重点扶持这一活动,选择优秀的社团当做模范,这样可以带动其他社团,提升管理质量,形成良好的社团生态。最后选择社团管理干部时,必须要通过严格的培训。
(二)提高社团管理信息化水平。要想让社团发展的更好,必须要发挥其自主性,因此高校可以从社团服务人手,提高社团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改变以往社团管理工作流程多、沟通难等问题。这就意味着高校可以根据社团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社团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档案管理,资料留存等功能的实施,让社团管理的工作变得更加简便。信息化技术融入社团管理工作当中,意味着与传统课堂不同的第二课堂也由此开展了,而第二课堂的开展就能够通过宣传正确引领学生的思想。
(三)积极探索社团管理的新模式。要能够从全局统筹,将社团和其他的资源进行组台,实现突破和创新。比如可以将学分制度引人到社团的管理工作当中,通过选修课这样的形式就可以留住一部分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管理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能够缓解资金场地缺少的难题。另外,也要推进社团的团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提高社团活动的活力。团建的展开可以让学生组织和社团进行更好的交流,一起统筹规划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束语: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共青团改革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要能够积极探索管理的新模式,让社团管理向规范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娟.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187(19):114-115.
[2]刘芷含.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改革之初探[J].长江丛刊: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