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导学:名校长工作室运作新机制

2020-11-25 02:40袁玲俊施国柱
中小学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研修导学导师

袁玲俊 施国柱

浙江省宁波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名校长带徒的培训活动,“1+1”个体带徒形式在管理实践经验传递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管理智慧共享、带动校长群体快速成长,2015年在总结个体带徒经验的基础上,宁波市启动了以“N+N”(多师多徒)团队导学[1]为特征的名校长工作室实践探索,先后共建立了32个工作室。这些工作室覆盖了宁波市基础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形成了导师学员双主体的校长培训新模式。

在五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名校长工作室的运作机制,形成了六环螺旋式导学法,极大地提升了名校长工作室培训的实效性。本文主要以第一期初中一组名校长工作室的实践探索为例进行阐述。

一、人员合理搭配,保护工作室成员参训积极性

名校长工作室是校长实践智慧的共享平台,[2]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工作室要取得成效,离不开高水平的导师团队和渴望成长的学员校长。首期名校长工作室初中一组由12位成员组成,包括首席导师1人、导师3人、学员7人、联络人1人。

在这个团队中,每位学员既拥有一对一的个人导师,同时还拥有一个由4位优秀校长组成的导师团队。此时成员的匹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师组成员搭配、导师学员搭配,不仅涉及成员的资历、年龄、能力、影响力、学校类型特色、工作实绩、各自的需求等显性因素,还要考虑到成员的认知、情感、个性等内在因素。无论是导师团队组成还是导师学员的配对都需要双向选择,若纯粹由培训机构“拉郎配”,自然就影响到学习成效。

团队导学要取得成效,还需要配备合适的联络人。名校长工作室联络人虽然承担着培训机构与各工作室的沟通联系、通知下发等事务性工作,但其更为重要的工作,是作为名校长工作室导学活动的促进者和研究者,要扮演好协同管理者的角色,确保名校长工作室导学深度学习的方向。所以,联络人的培训专业能力及其个人的人格魅力也会影响到团队导学的成效。

二、三轮协同研修,生成切实有效实施方案

工作室作为一种培训组织,其基本的运作流程包括计划、实施、反思和评价四个基本过程。[3]按照《宁波市名校长工作室工作方案》的要求,工作室启动最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达成共同的培训理念与目标,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工作室导学实施方案。初中一组工作室导学实施方案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勾勒。在名校长工作室启动仪式前,初中一组工作室导师组成员认真研读《宁波市名校长工作室工作方案》,把握项目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在充分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初步勾勒出工作室的导学理念、目标、导学要求、实施步骤等导学具体实施草案框架。

第二阶段:方案初成。在第一次集体研修中,大家围绕着工作室成员个人和学校管理特色介绍、学员参训需求交流、导学具体实施草案框架介绍、工作室导学规则制定、工作室和学员个人计划制订等五方面内容展开活动。导师和学员顺利达成了“共同承担责任、践行深度学习、共创共享智慧、协同全面发展”的学习理念,明确将主题式研修作为导学活动的主要方式。

工作室成员约定了主题式研修活动时间安排,所有学员在每位导师学校蹲点学习一周,对导师学校进行全方位了解和解剖;在每位学员学校蹲点学习一天,确定一个主题进行深度学习交流。导学双方除了在学校管理真实情境、问题解决中共同提升,还要进行专著研读、自主反思、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学校诊断、校际交流、线上线下一体化研讨、送教支教等培训活动。研修内容设计围绕校长的价值、教学、组织三大领导力展开,兼顾系统性和个性化。第一次集中活动结束时,每位学员领到了各自的学习任务。学员在各自导师指导下制订两年学习计划,首席导师负责起草工作室导学实施方案,组织导师组成员进行计划研讨,两周内将导学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布在工作室微信群。

第三阶段:完善定稿。第二次集中学习安排在首席导师学校,时间为一周。这次学习除了首席导师结合四个主题研修任务,全方位展示其办学理念、办学成效和学校特色外,专门安排了工作室导学实施方案研讨修正活动。在充分讨论交流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首席导师负责再次修订导学实施方案,其中包括形成每一次现场主题研修活动安排表,学员结合工作室导学实施方案再次修改个人学习计划。我们要求每名学员务必根据自身以及所在学校的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规划,激发校长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做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三、全视角深度学习,形成六环螺旋式导学法

团队导学现场主题研修怎么做?我们提出了“导学准备—现场观察—交流研讨—反思整理—二次交流—实践应用”六环螺旋式导学法。

环节一:导学准备。工作室导学现场主题研修活动的主题和时间安排确定后,每次学习活动的内容都是一目了然的。我们要求承担主题培训的载体学校在一个月前拟定培训活动具体安排,上传到工作室微信群。所有成员围绕主题做好自己学校的经验梳理,并根据自己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做好理论知识储备,思考“你的经验是什么”“你的困惑和需要探討的问题是什么”等问题。

环节二:现场观察。全体学员进入载体学校,观察跟主题有关的校园环境,听取载体校长(导师或学员)主题汇报,查阅跟介绍内容有关的物化材料,与所在学校管理层或教师进行交流。

环节三:交流研讨。我们将承担导学活动的学校视为展开主题研修的一个载体,研修过程中,我们更多着眼于将案例解剖、经验分享、理论探讨与校长们所在学校的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这一个环节的讨论往往围绕着“你所在学校的经验是什么”“现场观察中,哪些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你的想法、疑惑和建议是什么”等问题进行。

环节四:反思整理。学员在现场培训结束后一周内整理出一篇心得体会,内容是结合培训过程中自己的发言,吸收导师团队、学员同伴的想法和经验,再加上文献阅读、个人反思,提出所在学校的改进策略。

环节五:二次交流。各学员将整理的心得体会上传到工作室微信群,给全体成员提供书面交流机会,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线上讨论。

环节六:实践应用。根据需求,导师再次深入学员所在学校,和学员校长及其学校有关成员进行交流,开展诊断、剖析和个别指导,寻找改进学校管理的新策略。学员到导师或其他学员学校蹲点学习后,发现对本校相关工作有直接指导价值的资源,往往还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校内教师前去学习,或邀请蹲点学校的教师到自己学校做指导,通过多层次立体性交流促进学校发展。

六环螺旋式导学过程实质是一种全视角深度学习的过程。对应主题研修的六个行动环节,参训学员经历了“激活先前经验—获取经验资源—思维碰撞—深度加工经验—智慧共享—实践改进、智慧再造”深度学习实施路线的六个阶段,符合深度学习图式构建的觉知、调和、归纳和迁移全过程。在这种培训学习过程中,学员和导师的社会文化、情感、精神等被充分关注,经历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其培训学习具有主动性、积极性、批判性和建构性等特征,在动态的培训过程中建构认知结构,关注情境迁移、问题解决和创新,促成参与者成长型思维、问题解决与创新性思维的生长。[4]

在两年导学过程中,宁波市名校长工作室初中一组组织了20余次主题研修活动,导师所在学校全面展示一周,为学员提供示范;学员根据学校办学实际选定一个主题,用一天时间展示已有成果,交流存在问题,探讨发展方向。虽然对一个主题全体成员集中线下研修的时间为一天,但从研修准备到实践改进策略的生成,全过程往往是1~2个月,而实践改进行动将持续1~2年,甚至更长时间。前一个主题进入实践应用环节,意味着新的管理经验挖掘和反省的开始,如此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培训,促成参与者新的实践智慧不断生成,学员的教育理念和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学员学校的教育发展获得了助推和创生,导师的教育领导力实现了再发展,从而促进了所有成員所在学校的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3] 袁玲俊,黄和林.“N+N”团队导学:名校长工作室培训管理创新[J].中小学管理,2019(2):46-48.

[2] 袁玲俊.中小学校长实践智慧的共享机制研究—以宁波市名校长工作室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2):27-30.

[4] 胡航,李雅馨.深度学习:是什么?怎么做?[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1):85-87.

(编辑 崔若峰)

注释:① 本文系浙江省教师教育重点课题“卓越校园长的专业特质与生涯特征研究”(项目批准号:ZD2018006)、浙江省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团队导学的名校长工作室深度学习路径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G20JY-0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研修导学导师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我是小导游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