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资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1-25 02:38张春媛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30期
关键词:外资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张春媛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开展日常经营业务、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各项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并且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文章主要叙述了外资企业管理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外资企业尤其重视财务管理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集团母公司的企业管理理念和内部控制方式与在我国落地经营的子公司存在显著的差异,集团母公司的这套管理方式不可能完全适合外资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有些不适合的管理控制制度甚至影响和制约外资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为了能更好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其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不能生搬硬套集团母公司的相关制度和管理方式,应该结合外资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经济业务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经济、政策的客观情况,制定适合外资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及其相关制度。在集团母公司相关制度基础之上适当调整其方式方法,通过日常工作中的执行情况不断维护完善,达到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外资企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外资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员激励

财务管理体现了外资企业的整体管理情况,影响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外资企业依靠各种相关制度开展经营业务,进行企业日常工作活动。因此,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选择,对外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适合的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外资企业经济业务发展,可以提高企业收入和利润水平,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一、外资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一)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介绍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等,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就外资企业而言,集团母公司统一规划集团内子公司的所有经营活动,包括资金的规划使用、投资计划安排、筹资需求规模和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显然,集团母公司通过相关制度控制着外资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外资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自主性,只有实施和执行的责任。比如:合同(费用)审批流程、人事聘用和薪资管理、存货调配等都需要母公司审核通过后执行。而母公司的这些制度并不能完全适合外资企业的经营需求,不能起到有效优化其经营管理的作用。因此,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以反映自身经营情况为重点。

(二)外资企业财务管理意义

通过财务管理的各种指标对比(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可以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状况和变化。无论是成本、利润、应收应付款项周期、存货成本及存货周转、资金使用效率等情况都可以从财务指标数据获得。每个企业个体差异不同,关注的问题也不同,即使同一个企业不同时期关注的数据也会不同。相对于外资企业而言,通过财务数据不仅能暴露套用集团母公司经营制度和决策“水土不服”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财务数据找到优化和解决的方法。外资企业的目标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不是靠优势产品和资源,也不是靠集团公司强大的背景和资金就可以实现的。外资企业要有适合自己的管理体系,才可以更好的发挥自身资源的优势,更好的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也可以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

(三)外资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我国在国际经济地位的逐渐提高,国内市场和国内购买力的上升空间也会随之加大,任何外资企业都不会放弃这个空间广大的经济市场。而想要在中国市场把企业管理好、经营好,就必然要改变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即使集团母公司不会给予外资企业自主经营的 “全部”权力,也会适当优化和改变相关内部制度。因此,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必然会越来越重要,也必然会有所变化。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近几年会计行业正在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国内企业对财务管理的作用也越来越看重。财务人员不再是仅仅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数据,而是要对这些数据提取运用,以便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及管理者决策提供更合理的建议。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会更多的有企业管理的意识,会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的情况,对资金使用提出各种使用方案,从而更合理的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外资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外资企业经营自主性和独立性差

通常情况下,外资企业大多数都会沿用集團母公司的内部控制和相关管理体系。这些管理体系是在集团母公司多年经营过程中总结形成并不断优化的。其本身是完善的、先进的,只是由于地域、文化、政策以及经济环境等客观存在的差异,导致这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与子公司的具体经营环境不相适应。因此,难以让子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达到优化经营的目的,有时甚至会起相反作用,不能有效提高外资企业的竞争能力。

另外,集团母公司会选派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处理境外子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务。集团公司指派的高管,通常来自集团公司本国,虽然高管自身学历(能力)优秀且有着丰富的大型企业管理经验。但是他们对于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地域文化并不熟悉,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而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皆要通过指派的高管决断,有些决策或者判断难免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难于推行,或者执行后与预期结果不一致,甚至相反,同样无法有效提高外资公司的竞争能力。

(二)外资财务人员工作单一、专业素质不对等

外资企业财务分工较细,工作内容也比较单一。这种分工的优点是可以使工作内容更“简单化”,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能更“熟练”的操作,可以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缺点也比较突出,财务人员会对企业财务流程“片段化”,没有整体财务意识,对财务工作不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更不可能站在整体战略发展的角度分析和处理问题,而且长期从事同一个“片段化”的财务工作,也不容易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外资企业的财务总监通常由集团公司本国人担任,出于实际工作中沟通便利的考虑,通常需要财务人员外语流利。可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是:外语流利的人员,财务专业知识不一定优秀;财务专业知识优秀的人员,外语又不够流利。即使聘用专用翻译人员进行沟通,翻译人员对于财务工作的理解也不精准。也就是,翻译人员听不懂财务术语也没有财务思维,无论怎么沟通都有些障碍。由此可见,财务人员不能很好的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提出建议,财务总监也无法准确了解到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三)缺乏有效适合的财务管理制度

外资企业通常都有财务管理和相关内控制度,但该制度大都是沿用集团母公司的现有财务管理制度或者按照集团母公司的经营理念设计规划。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财务管理制度体现的都是针对集团母公司经营方式下的管理方式,它只适合集团母公司的经营需要,外资企业没有适合自己的、有效的且完善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完全按照集团母公司的管理制度,不仅不适合外资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发展,甚至有些在执行过程中会与经济业务有冲突。

由于没有适合外资企业自己的相关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外资企业财务信息多为事后数据、管理效率不高。即使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系统实时报送有关经营数据给集团母公司,这些“实时”的数据也只是“最快、最新”的事后数据而已。对于其他经营数据的预测(比如:资金预算、存货预算等),只有通过内部管理制度,才能使公司各个部门、各个员工按要求“事前”互相配合,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其他两个重要作用:事前预测和事中监督。

(四)缺乏监督和激励制度

外资企业大多数都执行集团母公司的经营计划和经营方针以及集团母公司指派的管理人员所做的日常经营决策。外资企业只有执行的责任没有任何决策的权力,更没有对这些管理制度(决策)监督的权利。没有监督的权利,就不能对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更不可能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另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经营活动需要配合经济环境适时变化,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根据经济环境、经营活动不断改进变化,才能起到有效监督评价的作用。

宏观上看,外资企业的管理者更了解企业总体发展的战略和方向;可从微观上看,只有基层的业务人员最了解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但由于外资企业没有相对应的动态奖励机制,导致外资企业员工对于经营过程中的业务流程、内控有效性等相关的优化建议以及公司管理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外资企业财务管理措施与建议

(一)建立有效完善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有效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外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企业发展阶段并结合我国实际经济环境,同时考虑到集团母公司的总体目标“个性化”定制属于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在经济活动中不断完善维护。通过实际工作来验证是否有效,是否可以提高管理水平、资金使用效率、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企业价值。这都需要在集团母公司相关制度基础上进行调整、改进和不断完善。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支持。以资金预算为例:需要企业相关部门(采购、职能和市场等)事先上报准确的资金使用计划,销售部门合理预计回款时点(需要内控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对这些数据整理上报,财务人员对资金预算的整体流程进行日常维护和改进。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就不能有效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内部控制的支持,财务管理系统就会流于形式,根本不能起到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

(二)推行财务人员轮岗制度、加强财务专业知识培训

建议外资企业推行财务人员轮岗制度。通过定期轮换岗位能让财务人员对所从事的相关工作有整体的财务意识,对财务工作能够有全新的、更深刻的了解。比如:同级别或者有业务关联的财务岗位之间定期进行轮换,出纳、费用会计、应收应付会计、成本会计和总帐会计等岗位之间横向轮岗;或者按业务处理流程纵向岗位轮换,只要岗位设置不违反相互制约和职责分离原则,根据每个外资企业规模、经营业务和模式不同的具体特点,合理规划安排即可。

另外,建议外资企业安排财务人员参加专业业务学习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鼓励财务人员参加企业和社会上的各种职业和专业的相关学习活动,支持财务人员参加国家各类专业技术考试,特别是重点学习当年有关税法、会计准则等最新发布和修订的相关经济政策。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同时也给予员工在本企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和机会。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人员激励机制

外资企业建立了有效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后,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对这些制度进行评价和日常维护,以便不断完善和改进。比如:企业资金预测工作,通过对比预测金额与实际发生金额,分析资金差异形成的原因。企业资金使用主要是应付和应收两项业务,要重点了解形成差异的经济业务,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针对该业务的实际情况找到改进和优化财务管理制度的方法。

外资企业还应建立员工激励机制。外资企业想要在我国将企业做大做好,就需要对中国经济、法律(税法)、乃至政策熟悉的人才为其服务,使得外资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能更符合中国国情,也更适应其在我国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激励。比如:广开言路、鼓励员工为公司发展和日常经营活动提出相关建议,对于被采納建议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重视员工的劳动成果,激发员工的参与感和创造能力。

(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在数字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管理能力。外资企业由传统办公方式向无纸化、数字化办公转换。信息化办公方式不仅可以节约物质资源、节省工作时间,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只是这个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从前期系统的设计搭建到上线试用,会占用企业大量人力物力,即使系统在正式使用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磨合完善。但从长远来看,这能为企业信息的传递、财务管理和资源配置提供有效支持。

外资企业可以建立数字化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将企业业务审批等内部控制流程、合同以及企业相关文件等进行数字化管理,甚至可以建立员工信息交流平台。所有与企业管理事项相关的事项全部纳入该管理系统,使企业可以实时掌控现有资源的配置情况以及各项决策的执行进度情况。在各项工作开展之前就事先考虑可能涉及财务的相关问题,这样,可以提前筹划与财务管理工作相关的问题,避免事后“财务”的局面。

四、结语

外资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财务管理系统转化成财务的各项专业数据,把企业整体经营状况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反映出来。通过财务报表和财务相关指标,发现企业经营中的优点与缺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外资企业可以有针对性的优化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财务管理主要是从资金角度出发,对企业经营进行评价,比如:节约因管理不善产生的费用和成本,进行成本效益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促进资金良性循环,为外资企业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现金净流量。

参考文献:

[1]钱锐.浅谈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困境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8(12):77-78.

[2]柯红梅.外资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9(10):161-162.

[3]冯雨瑶.外资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纳税,2018(11):67.

【作者单位:佳能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外资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新时期浙江省外资企业转型升级探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我为园区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