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2020年初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在“抗疫”的特殊形势下,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延期开学,学生不能在正常开学时间到校上课学习。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倡议下,各地教育部门、广大中小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平台和网络课程资源的优势,尝试通过直播、录播、慕课等形式开展在线教学,保障教育教学平稳有序进行。本文笔者就在线教学的体验做一点探究与思考:
一、线上教学模式的构建
现如今,在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渗透、融合的大环境下,优质的直播软件、录播软件和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层出不穷,为学校开展在线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在線教学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习者可快速获取所需学习资料,反复学习及互动交流等优势,是广大师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开展线上课堂不能单纯地把原有的课堂教学计划直接搬到“云端”,而是要充分考虑在线学习特征、所授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知识背景等合理选择课程内容。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全面考虑教学难度及知识的延续性、拓展性等因素,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进度的连续性。
(一)规范管理,科学组织教学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相关要求,笔者所在的中学出台了一系列线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为线上教学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正式开课前,学校多次组织召开视频教研会议对各年级各学科所采取的授课方式、组织形式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讨并做统一规划。根据每个班级的特点,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和直播授课。课后组织在线答疑和学习讨论,统一布置作业并批阅和评价。每周还组织教师对教学数据进行反思和总结,为后续教学决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这样就将课前、课中、课后环节进行了有机融合,保证了教学效果,实现了“以学定教”的真正落地。
(二)搭建“教师+学生+家长”协同合作模式
由于线上教学具有自由性、不可控性等特点,所以家校需要协同发力,搭建“教师+学生+家长”协同合作模式,以保障在线教学的正常进行。在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及家长监管的基础上,完成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多层次递进式的沟通,对在线课程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不断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在线学习及课后作业。教师可通过电话、微信和QQ群等多种方式督促学生学习,同时对学生的出勤率、参与度等教学运行数据要实时进行监测。
二、线上教学的驾驭
(一)去芜存菁,做语文知识的筛选者
在互联网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远远大于传统课堂,但这些知识鱼龙混杂,缺乏统一管理和严格的筛选机制。如在文言文教学中,一些字的读音在现代汉语中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上搜索到的读音也不唯一,如七年级乐府民歌《木兰诗》一文,“策勋十二转(zhuǎn),著我旧时裳(cháng)”等字词读音的变化,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正音,并对其进行究因,使学生对语文汉语拼音能够清楚认读。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扮演好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要扮演好优质知识的筛选者。在线上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筛选者,帮助学生去芜存菁显得尤为重要。
(二)激发兴趣,做美好知识的传递者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在线教学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虚拟课堂真正“热”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从传递美的角度来看,语文和音乐、美术等学科是一样的,它们都能给学习者带来美的享受。但是语文中的美与音乐、美术不同, 它是一种符号形式的抽象美。在语文阅读时, 学生需要通过理解文字的意思, 在头脑中构造出美的画面。
以部编教材七年级课文《黄河颂》为例,从声音、影像、诗词、歌曲等多方面、多角度展示给学生黄河奔腾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学生的连麦配乐朗诵更是一次次听觉盛宴,通过仿写一篇《长江颂》再次体会诗歌之美,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能听、能看、能感受的美文,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本质目的——给孩子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
所以,教师进行语文线上教学时,除了可以通过口耳相授之外,还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的强烈冲击,将文字抽象的“美”具体化、形象化,以此引导学生发现并领悟知识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全程体验式参与,每个学生都是主角
传统教育采用课堂教学,在学习时学生置身于集体环境中往往会产生“共同活动效应”,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线教学缺少实体课堂,缺少面对面的交流,为了帮助学生摆脱学习上的孤独感,增强线上学习的实效性,笔者建议采用“全程体验式参与”教学,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主角,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得到想要的知识,进而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主角,他们通过发帖、提问、分享学习经验等方式参与教学,教师仅参与监督,对知识点进行补充纠错。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没有了“面对面”的羞涩,从而也能做到畅所欲言;一些喜欢深思熟虑后再发言的学生有机会在讨论区发布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会,把想法全部分享给其他学生。
如讲授七年级新课《老山界》时,学生自己讲解小学诗歌《七律·长征》,隔着屏幕我看到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争先恐后在评论区敲出全诗内容,并积极连麦朗诵,学生听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又如讲授《卖油翁》一文时,思考“高超的箭法能等同于往葫芦里灌油”这一问题时,平日里不太表达的同学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讨论,线上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教师抓住契机及时予以纠正,引导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中学生需要培养工匠精神,更要提升品德修养,止于至善,这堂课给每位参与的学生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来自生生、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极易在学生之间产生思想碰撞,教师也获取了较之传统课堂更多的学生反馈,还能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依此发现教学盲点,调整教学策略,提升线上课堂学习的效率。
(四)分析利弊,总结经验
疫情期间开展的线上教学是临时的举措,不是教学的长久之计。通过分析线上教学的利弊,可以给复课后查漏补缺提供依据,从而将线上教学对整个初中学习阶段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研究分析得出语文在线教学的利弊如下:
利是所有的学习过程都能被记录下来,有利于学生参与互动学习,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对每个学生的指导和评价,更准确地判断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另外,通过分析课后作业及测试成绩,发现课外扩展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应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弊是教学受到网络状况好坏的制约,网速慢、卡顿、延迟等现象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客观原因。在线教学没有课堂学习的氛围,部分学生学习的重视度较低,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观原因。通过单元测试、在线讨论、课后作业等反馈情况来看,不自律的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比传统课堂效果要差一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还应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心理辅导,让其认识到在线教学也是正常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只听教师讲课,还要像传统课堂一样学习提问、思考、互动协作等。
三、线上教学的反思
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教育行业带来的有挑战也有机遇。它把传统教育逼进了“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虽然是临时举措,但是全面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却是大势所趋,这次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注定是史无前例的一次信息化教学实践。
反思这次在线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和知识的储备不足,再加上时间仓促大部分教师都是被逼上“主播之路”;在线教学是初次在教育行业大规模使用,其教学经验不足,还需要后期继续实践和总结;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还不够全面,如校内学科测试还是采用传统的线下考试,在线测试和题库的使用还亟需进一步加强。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抓住机遇,用新思维、新理念应对挑战,总结在线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将大众对在线教育的质疑和阻力降到最低,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探讨和反思的。面对此次疫情下的语文课程,我们可尝试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逐步完成语文教育模式的转变,从而推动互聯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