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2020-11-25 03:06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吉西吉非肺癌

杨 姣, 陈 松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中医医院, 1. 呼吸科, 2. 肿瘤科, 湖北 黄石, 435200)

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常见的肺癌类型,包括腺癌、大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等,相较于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的分裂和生长较慢,扩散转移较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常表现为胸部胀痛、痰中带血、咳嗽、低热等临床症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且预后较差。相关研究[1]指出,非小细胞肺癌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确诊患者中大部分已发生病灶转移,或不适合手术治疗,生存率较低。临床主要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如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但化疗的毒副作用较为明显,部分患者耐受性较差[2]。吉非替尼具有起效快的特点,可在用药8~10 d内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3]。本研究观察了吉非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纳入标准: ① 经临床TNM分期诊断标准确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 ② 以往无其他抗肿瘤治疗史者; ③ 存在可被测量的病灶者。排除标准: ① 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 ② 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 ③ 既往有放化疗治疗史者; ④ 合并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者。研究组女9例,男25例; 年龄27~81岁,平均(58.42±8.31)岁; 病程1~5年,平均(2.59±0.43)年; 病理类型为腺癌10例,鳞癌12例,大细胞癌8例,未分化癌4例; TNM分期为Ⅲ期19例, Ⅳ期15例。对照组女10例,男24例; 年龄26~82岁,平均(59.17±8.46)岁; 病程1~6年,平均(3.14±1.01)年; 病例类型为腺癌11例,鳞癌13例,大细胞癌7例,未分化癌3例; TNM分期为Ⅲ期18例, Ⅳ期16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方案,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30 min吉西他滨1 000~1 250 mg/m2, 第1~3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研究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方案,每天口服1次250 mg吉非替尼。1个疗程为21 d, 连续治疗2个疗程。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定期复查心电图、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针对不良反应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进行有效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 临床疗效: 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疾病进展(PD), 肿瘤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 疾病稳定(SD), 肿瘤消退<50%且维持时间在1个月以上; 部分缓解(PR), 肿瘤消退≥50%且维持时间在1个月以上; 完全缓解(CR), 肿瘤彻底消失且维持时间在1个月以上。总缓解率(RR)=(PR+CR)/总例数×100%, 疾病控制率(DCR)=(CR+PR+SD)/总例数×100%。② 血清NSE、CYFRA21-1水平: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 经15 min离心处理后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CYFRA21-1、NSE水平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③ 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血清NSE、CYFRA21-1水平

治疗前, 2组血清NSE、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血清NSE、CYFRA21-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NSE、CYFRA21-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清NSE、CYFRA21-1水平比较 ng/mL

2.2 临床疗效

治疗后,研究组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恶心、呕吐、贫血和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因与患者职业、吸烟、既往肺部慢性感染、环境和遗传等因素有关。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确诊时往往已至中晚期,肿瘤细胞已经转移和扩散,治疗变得更加困难[4]。目前,临床常采用化疗方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其中以铂类为基础的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方案应用较广泛[5]。吉西他滨为细胞周期性药物,代谢至DNA后可对S期肿瘤细胞起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在多种实体瘤中疗效均较好; 顺铂可结合DNA破坏肿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6-7]。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可控制肿瘤细胞增长速度,抑制肿瘤细胞向别处转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但由于化疗方案具有较明显的毒副反应,部分患者无法耐受[8], 因此临床需制定出更高效可行的治疗方案[9-10]。

NSE是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特异性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神经内,具有高达80%的诊断灵敏度,常用于诊断非小细胞肺癌[11-12]。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主要分布在假复层和单层上皮细胞的胞浆上,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13-14]。血清NSE、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能反映恶性肿瘤细胞转化过程的特点,可用于诊断恶性肿瘤、评估疗效和评价治疗预后。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 2组血清NSE、CYFRA21-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NSE、CYFRA21-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联合化疗方案可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和转移,改善患者化疗后血液毒性,缓解临床症状,同时也具有较高安全性,与相关研究[15-16]结论相符。

吉非替尼为抑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本身磷酸化的靶向药物,可对肿瘤细胞的侵袭、增殖和死亡等信号转导途径产生影响,是目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单一药物,具有使用相对简便、辅助用药较少等特点,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吉非替尼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断肿瘤细胞发展,抑制病情进展,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相关报道[17]指出,吉非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78.05%, 显著高于单一化疗的临床总有效率。吉西他滨可直接破坏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自我修复,还可强化顺铂广谱灭杀肿瘤细胞的作用,联合应用可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起到显著抑制作用,提升抗肿瘤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 2组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研究组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吉非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吉非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NSE、CYFRA21-1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预后,且安全、高效。

猜你喜欢
吉西吉非肺癌
含氟药物吉西他滨的中国专利分析
二甲双胍增强胆管癌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机制的研究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阻滞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探讨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上皮间质转化对EGCG逆转吉非替尼耐药的作用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诱导NK/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非替尼的含量